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3 道试题
1 .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在人均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做法(     
A.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B.严重脱离苏联社会实际
C.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D.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
2 . 1937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77.4%;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从一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一成就表明
A.新经济政策具有科学性B.斯大林模式具有合理性
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效D.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3 .

主要指标

1960

1965

1970

1975

粮食(万吨)

12550

12110

18680

14010

奶(万吨)

6170

7260

8300

9080

基本建设投资(亿卢布)

414

560

806

1129

电影院数量(万个)

10.34

14.54

15.7

15.41


表是1960~1975年苏联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表,据表可知,该时期(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民众消费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C.苏联改革的步伐逐步停滞D.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有所缓减
2022-07-09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1913年至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在20年代之后实现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A.大力发展了集体农庄B.启动两个“五年计划”
C.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5 .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里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
C.工业化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2-07-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27—1940年,苏联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20%,棉花合同订购价提高了2.75倍,而农民购买工业品价格却提高了5.5倍。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推动粮食产量增长B.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举步维艰
C.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贸易取消D.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得以实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大体形成和正在形成三种典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模式特点不足
弱政府职能模式自由放任忽视和放任了“市场失灵”。将政府活动限制于主持社会正义和建设管理某些公共设施的狭小范围内
强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干预无法控制和解决“政府失灵”。正如市场本身有缺陷而导致市场失灵一样,政府有缺陷且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中政府职能模式第三条   道路(“中间路线”)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适度性没有明确可行的规定,难以把握政府干预的“度”

——摘编自王春香《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模式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中的“政府职能模式”蕴含着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8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其颁布的1959年至1965年的七年计划中,农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了33%左右,而苏联最初的几个五年计划,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加在一起也只有15%。这表明当时苏联(     
A.力图消除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
B.经济改革重心转向农业发展领域
C.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领域
D.改变了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的问题
9 . 列宁说:“我们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这表明他(     
A.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功绩
B.对苏俄的经济政策有所反思
C.对国家的产品主张按需分配
D.主张强化国家对农业的控制
2022-07-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本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国与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其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的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是指什么?并对其做简要评价。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其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并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2022-07-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