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允准比利时商人创立天津电车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委派天津知府与洋商订立合同。规定以旧城鼓楼为中心,方圆3公里内为公司经营范围。如图为该公司成立后的情景。据此可知
A.天津开放程度属全国领先
B.天津交通领域新旧杂陈
C.西方在华资本实现合法化
D.清朝经济主权进一步沦丧
2 . 1935年出版的《湖南实业志》写道:“粤汉铁路湘鄂段修成后,长沙之商业地位,更形重要,以前之岳州及湘潭,至此日形衰落,长沙渐成湘省货物进出口之总汇。”由此可见
A.中国近代化道路之艰难
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
C.新式交通推动运输便利
D.交通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3 . “辫子车”是上海人一个多世纪的公交“习惯”,长长的辫子搭载在架空电线上,从容驶过一个多世纪。材料中的“辫子车”在中国首先出现于
A.天津
B.上海
C.北京
D.广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江苏省一些地区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蚕桑,沪宁铁路沿线常能见到大片的桑田:“长江一带、汉水流域以及各铁路线附近,海滨淤泥积涨之地,种棉之地,年有扩张”。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工农业同步发展
B.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市场
C.资本主义势力随铁路的修建深入内地
D.铁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代以来轮船、火车和公共电汽车相继传入中国,对于最初接触到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中国人来说因其空间狭小而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对“男女混杂”的担忧。上海电车初次运行的时候,因国人害怕不敢乘坐而生意冷淡。材料中的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交通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B.交通近代化不可能实现
C.传统观念影响交通业发展
D.新式交通工具弊端太多
7 . 19世纪交通工具的进步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③开阔人们的视野
④使近代中国迅速地走向富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我国实现火车到拉萨的愿望是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民国初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21世纪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流行的竹枝词记载当时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时:“路车两制亦开行,包用包修费独昂。来往如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另有文章描述“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这表明当时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普及
B.交通进步呈现区域性特色
C.自行车尚属于新奇之物
D.汽车引进方便了民众出行
10 .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B.时人顽固抵制和反对新的交通工具
C.现代交通工具未改变中国交通状况
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