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论”,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有失偏颇。这现象客观反映出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
B.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D.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2 . 文绣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为争取人身自由的权利,1931年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溥仪离婚,并于同年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说明了当时
A.清王朝即将土崩瓦解
B.中国妇女已有了婚姻自主的思想与行动
C.法院的权力高于皇权
D.法律规定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3 . 地名的变更往往同时代背景有关,长春市有一条南北交通主干道,始建于1934年,被称为长春市的十里长街。这条大街曾经发生下列名称的变化
①中正大街
②大同大街
③人民大街
④斯大林大街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孙中山割辫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说明剪辫
A.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B.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
C.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D.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
5 . 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
③民主政权的建立
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6 . 1931年7月6日《民国日报》上有这样一则女子征婚启事:"一、面貌俊秀,中段(等)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丰姿潇洒,身体壮健,精神饱满,服饰洁朴。五、对于女子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七、没有烟酒等不良的嗜好。八、有创造的思想和保守的能力。"征婚启事中的这些内容
A.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
B.反映女性勇于争取自己的择偶权利
C.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说明婚姻风俗获得彻底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太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2018-03-23更新 | 343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B.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C.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D.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
2018-03-15更新 | 210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
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2018-03-02更新 | 332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
10 . 融合了满、汉、中、外服装特点形成的服饰是。
A.中山装
B.旗袍
C.马褂
D.中式衣裙
2018-02-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验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