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汉朝推崇的关于儒术与王霜杂治的三种观点。

1

巩绍英

由于儒家的理想不能完全切合实际,武帝不得不采纳法家的主张,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杂霸政治”;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在文化方面占据统治地位,而“杂霸政治”又成为封建统治的手段

2

赵克尧

汉武帝的“尊崇儒术”是有前提条件且有名无实的,他只是以儒学作为法学的门面装饰,实际他尊崇的是融合了诸家重利说的汉代儒学

3

张烈

汉武帝所尊的儒术虽然包含了法家法治思想和阴阳五行家的迷信观念,但主要还是指儒家的仁政思想和大一统的思想;国家的统一,必然推动统治思想的统一;百家争鸣的结束,与尊崇儒术并无直接联系

一一摘编自赵债生、郑宝琦等《中国通史史论辞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一种或几种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4-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关于孔子学生身份、年龄、国别的记载。这反映出孔子(     
类别人物
身份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贫民出身的颜路、颜渊、子张等
年龄子路少孔子9岁,颜回少孔子30岁,子张少孔子48岁
国别颜回(鲁国)、子贡(卫国)、公冶长(齐国)
A.践行了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B.推动了诸子百家相互交流与融合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D.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特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

事迹

刘陵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09更新 | 9974次组卷 | 4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的内容是百家争鸣期间部分先秦思想家的主张。这反映了他们(  )
人物主张
老子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荀子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A.代表了下层百姓的利益B.提出不同的治国方略
C.都提倡“仁政”学说D.都强调实现富国强兵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几位宋儒的主张。

人物生卒时间著作主张
欧阳修10071072《系辞说》自古圣贤之意,万古得以推而求之者,岂非言之传驶?圣人之意所以存者,得非书乎?然则书不尽言之烦,而尽其要;言不尽意之.委由,而尽其理。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非深明之论也。
吕陶10281104《春秋论》圣人之道,要在使天下之人皆可以知之,不为高说异论,以态后世。故五经之言大率简易明白,惟道所存。
苏轼10371101《中庸论》昔之儒者求为圣人之道而无所得,于是务为不可知之文,庶几乎后世之以我为深知之也。后之儒者见其难知,而不知其空虚无有,以为将有所深造乎道者,而自耻其不能,则从而和之日然。相欺以为高,相习以为深,而圣人之道日以远矣!
尹炜10711142《和靖集》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摘编自《杨世文:易简功夫——宋儒的经学取向》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12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卷2023届高三9月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思想家、政治家主张增加人口(如下表)。这些主张
孔子“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也。”
管仲“夫征天下者,必先争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丰者霸。”
商鞅“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普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A.解决了当时人少地多的矛盾B.加剧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冲突
C.体现了重建政治秩序的需要D.说明地主阶级治国思想趋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老子和孔子的部分言论。二人的言论体现出(       

言论

出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天下将自正(亦作‘定’)”《老子》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

A.对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的认同B.儒道两家思想的截然对立
C.先秦思想家对国家治理的关注D.浓厚的个人功利主义色彩
2022-04-25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陈独秀孔子董仲舒毛泽东魏源
朱熹黄宗羲邓小平李鸿章老子
梁启超胡适韩非子孟子严复
王阳明墨子顾炎武孙中山康有为
从上表中,选取3~5个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相关联的历史人物,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列出人物,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9 . 下表是某学习小组在进行《中外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的大单元主题学习时,为凸显“鼎盛与危机”的学习主题进行了教材体系的重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课时主题与目录变化
1明清易代和专制制度的强化与僵化
●明朝建立与清军入关
●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将原1314课相关内容加以整合,强调制度的空前强化与僵化。
2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疆域奠定与沿海隐患
●经济繁荣与社会危机
●海上交通与闭关自守
将原15课经济发展与局限与14课社会矛盾加以整合;将13课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植入本课,强调闭关前后的变化。
3文化的昌盛与迟滞
●思想领域的变化
●文学与科技
●早期西学东渐
15课原有的传教士来华知识点专设一目,通过比较强调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的鼎盛期。下表是部分家训内容,由此可知,明清家训(     
(明)林希元《林次崖家训》凡遇荒年 ,租税要从宽减,或免之,或缓之。无大过失,不得辄起田召佃。
(明)庞尚鹏《庞氏家训》租谷上仓,除供岁用及差役外,每年仅存十分之二,围封积贮,以备凶荒。
(清)蒋伊《蒋氏家训》子孙中有大贤者.更能推我之所未尽,救贫济乏、养老育婴,种种善果,天必佑之。

A.承担部分灾害教育功能B.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C.完善了社会的救助体系D.弱化封建租佃依附关系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