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表明卢梭的主张
A.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
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2 . 如图所示三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三幅画共同体现了
A.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
B.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
C.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
D.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
2017-04-17更新 | 3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宪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只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2017-04-17更新 | 48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士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于
A.古罗马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2017-04-17更新 | 1734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A.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B.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
A.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
B.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
C.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2017-04-15更新 | 294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2017-04-14更新 | 635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早在19世纪后期,西方史学界就对文艺复兴展开了颇有深度的学术探讨。瑞士著名的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通过研究认为,文艺复兴虽然披上了“复古”的外衣,但并非是要复活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而是要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

然而,以著名美国史学家哈斯金斯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却沿着这样的学术理路,进而怀疑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与地位。他们认为,文艺复兴并非是一场具有近代启蒙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而只是中世纪晚期的知识复苏运动。这样的“复兴”,在中世纪的西欧并不止一次,如在此之前就有以城市文化兴起和罗马法复苏为特征的“12世纪的文艺复兴”,在8世纪末9世纪初的加洛林帝国,在查理曼大帝的扶持下,还出现了以兴办教会学校、宫廷学校、同步推行拉丁语与法兰克民族语言、校订《圣经》为主要内容的“加洛林文艺复兴”。

请回答:评论材料中关于“文艺复兴”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