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A.与科学精神并无根本性的冲突B.化解了神权与世俗文化的矛盾
C.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历史渊源D.旨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成果
2021-08-03更新 | 84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还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期应是(     
A.古希腊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3 . 表3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认识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3
时期与人物认识
16世纪初,葡萄牙学者佩雷斯根据早期西方航海家和商人的记载,完成了《东方概要》书稿。中国人是白人,不留胡子,眼睛细小,稀疏的头发很长。他们右手拿两根筷子,左手把碗拿到嘴边,用筷子往嘴里送饭。中国人是基督徒,什么食物都吃。
17世纪末到中国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李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书信集。中国人差不多是白色的,南方有些人是黑的,眼睛狭长、扁鼻、少须。“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只有他们和西方一致,他们发明了纸、印刷、火药、精瓷及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应当被视为优于其他民族”。
18世纪末来华英国人巴龙的《中国游记》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做了描述。中国人高颧骨、尖下巴、剃掉部分头发,头颅像个圆锥体,是大自然的“畸人种”。肤色属于“褐色”。语言原始面难懂。中国文明是低等文明,中国人是低等民族。

——摘编自张先清《16-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

任选一个时期,谈谈你对欧洲人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认识的理解。(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1784年,法国著名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在巴黎首演,剧中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和伯爵夫人的使女苏珊娜相爱,他们冲破野蛮权力、习俗、法律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塑造了下层人民的机智典型。该作品
A.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B.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张
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D.对理性王国进行了反思
5 . 意大利是古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14-16世纪,一些对基督教会钳制人们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并进行了新的创造。先进知识分子的这一做法充分说明
A.欧洲社会的宗教信仰已被民众抛弃
B.这场运动只是重现古希腊、罗马文化
C.这场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D.人文主义思想来源于欧洲的古典文化
2021-05-07更新 | 36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及其他国家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2021-04-20更新 | 309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箐问题。
14-19世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从表中选取至少三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1-04-13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卢梭认为主权承担者的共同体即"集体的生命",只能由它自己来代表自己,否则就出卖了自由,从而使自己受专制权力的任意支配,而出卖自由就是出卖自己的生命。这表明卢梭
A.崇尚自由平等B.主张社会契约
C.抨击专制权力D.反对代议制民主
9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德国启蒙运动只是英法启蒙运动的'传入'和翻版",而是有其独立的创造和特点。它受外(主要是英法)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欧洲各国有不同的政治情况和经济发展,但在思想文化上并不是彼此隔断的。其首要目的在于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具有突出的民族特性。德国启蒙运动偏重于理论的斗争,它的发展和成就多集中在艺术、哲学、文学等文化领域。

——摘编自谢素科《论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步骤。它彻底否定传统社会的一切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和价值观,对解放人的思想、对现代人格的形成、对现代民族文化心理的铸造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它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种种理论,阐述他们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思想,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进行独立思考,捍卫自己的权利,摆脱封建枷锁,要求人们有智识、有教养、成为自由的人、真正的人。在启蒙运动中,理论家们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种种构想,成为现代社会政治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郭定平《启蒙运动之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启蒙运动是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步骤"。
10 . 14-16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不是以惆怅悲凉的心态去把古代当作一去不复返的黄金时代,而是将其当作与当下相似的范本,鼓励当代人用自己的通俗语及其文学去和古代人一比高低”。这说明当时的人文主义者( )
A.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B.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C.主张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D.深入研读古典文化并创造新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