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D.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倡导民主政治
B.对理性的尊崇
C.强调依法治国
D.忽视集体利益
2019-08-14更新 | 35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青州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A.促进了理性主义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9-07-14更新 | 47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了“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的原则。据此,尼德兰分化成信仰天主教的比利时和信仰新教的荷兰;在处理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时,形成了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和信仰新教的普鲁士。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国王的宗教信仰决定臣民的信仰
B.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民族国家的形成导致了宗教分化
D.新教比天主教更有益于国家发展
5 . “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材料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
A.摧毁了教皇的精神枷锁
B.与自然科学的精神相悖
C.未能根本上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D.换汤不换药,实际意义并不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
A.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
B.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
C.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
D.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
2019-06-01更新 | 87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2019-05-18更新 | 2213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新纪元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2019-05-06更新 | 3015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加尔文认为,不能因为有了神的国而忽略了世俗政府的作用,人生活于世界上,需要世俗政府的治理,这是由人的堕落的本性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断他主张
A.建立世俗政权以取代神权统治
B.将世俗政权和神权结合起来
C.以君主制政权遏制人的堕落本性
D.世俗生活比宗教生活更重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材料中,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2019-03-27更新 | 792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