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9-20高二上·浙江·阶段练习
1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雕塑了许多展示了人的力量的作品,尽管他的作品多以圣经故事中的神为原型,但这些神具有了人的表情,体格是健而美的,从头到脚显示了人的无穷的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A.颠覆宗教信仰
B.倡导科学理性
C.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
D.肯定人的价值
2019-10-1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相通性,在同一时代的相同领域,往往在东西方都能出现同样卓越的学者或专业巨匠。下列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墨子和苏格拉底
B.董仲舒和柏拉图
C.王阳明和达·芬奇
D.吴承恩和牛顿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17和18世纪,儒学的传入在法国导致了一种‘精神的革命’,这种精神革命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逐渐地再次朝向了东方,走向了民主。不用说,儒学的新知识只是这场革命所依靠的许多因素中的一项。”材料中作者意在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与儒学一脉相承B.启蒙思想家受到中国文化启发
C.法国启蒙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D.当时中国社会全面领先于西方
4 . 有学者认为,卢梭对主权者和公意无限推崇、对个人权利的否定,构成了其思想的内在矛盾,从而使革命领袖得以用人民的名义,取得绝对的权力,走向新的集权统治。如果此观点成立,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社会契约思想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B.卢梭的思想含有集权的倾向
C.强调公共意志将会出现个人集权
D.卢梭推崇公共意志下的民权
2019-10-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年高二十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他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伯克口中的“他”
A.提出在政府与人民的争执中人民是最高裁判官
B.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
C.提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形式
D.对理性做了哲学探讨
2019-10-1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联邦党人文集》中特意提到,为防止权力对政治自由和民众权利的侵犯,美国建国先驱在制度设计时,“常常要求教和引证的先知,是著名的孟德斯鸠。”美国总统杰斐逊更是宣称,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崇。《孟德斯鸠传》引用詹姆斯·麦迪逊的话说,“在立宪问题上法国”。杰斐逊之所以将法国看作人们思想的祖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孟德斯鸠的推,自始至终被我们倾听和援引的是著名的孟德斯鸠。诚然,在政治科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的这一(分权)原则,并非由他首创,然而,他以最易接受的方式向人们阐述和介绍了这一原则,这至少是他的功绩。”

——摘编自《联邦党人文集》《孟德斯鸠传》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概述孟德斯鸠分权学说对美国政治体制影响表现及这一学说的历史意义。
(2)关于美国建立的方式,有人说,枪杆子里出政权,美国也是打出来的。也有人说,美国是谈出来的而不是打出来的。你赞成哪种观点,结合史实予以说明。(只列观点没有史实不得分。)
2019-10-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当他们想要在这座神庙里设置柱子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它的均衡原则,便探索既能把它做成适于承受荷载又保持公认的美观形象的方法,于是人们试着测量男子的脚长,把它和身高做比较。……于是,多立克柱式就在建筑物上显示男子的身材比例的刚劲。”该材料最能反映的古希腊建筑设计理念是
A.神权至上B.天人合一C.人文主义D.自然主义
2019-10-11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新东方】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年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一一内心的自省和外界的观察都一样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关于意大利最先揭开纱幕的原因错误的是
A.出现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B.较好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古籍
C.较早发展壮大的市民阶级的文化消费
D.新航路开辟后成为新的贸易贸易中心
2019-10-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浙江省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德在1784年写道:“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
A.康德认为新的偏见会取代旧的偏见
B.康德反对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专制
C.康德主张用理性作为武器实行社会变革
D.康德否定了法国大革命的现实意义
10 . 有学者写道:“他们不会对别人死心塌地,因为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他们批判权威,主要是针对权贵。……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他们改变了欧洲的人文气候。”这里的“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
B.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
C.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D.启蒙运动时的思想家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