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有大量身着时尚轻薄鲜丽春衫、骑马出行的女性;而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女性屈指可数,衣着色彩淡雅恬静且大多是和孩童在一起,或在轿子里。这反映了宋代(     
A.儒家正统思想的强化B.女性扮演经理家事角色
C.佛道思想的影响扩大D.受市民文化的影响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朱熹和王守仁都讲格物致知,朱熹称:“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王守仁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以下对二人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①前者强调探究万物,后者主张心中体验
②二者主张体现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派别
③后者是对前者主张的完全否定
④后者力图解决前者产生的弊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宋朝,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开设的经筵逐渐制度化。程颖在经筵讲书时常以师道自居,多所规谏,使得皇帝畏惧,他认为:“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君德成就责经筵。”据此可知(     
A.官僚集团内部矛盾激化B.士大夫有效制约了皇权
C.宋朝的文官政治较发达D.尊师重道成为主流思想
2022-08-16更新 | 461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南宋学者陈亮指斥世儒自以为得正心诚意者,实皆麻木不仁,“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他提出“为士者”要有良好的品行,“居官者”要有处理政事的本领,君主要有“天下为公之心”,“立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据此可知,陈亮(     
A.认为道义与功利相互排斥B.倡导义利统一的经国方案
C.具有一定的民主启蒙色彩D.反对儒学吸收佛道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正德元年,王阳明贵州龙场得道;嘉靖六年,阳明赴广西平叛,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被后世誉为天泉证道。据此可知四句教法旨在(     
A.宣扬知行合一B.强调格物致知C.阐明心性关系D.提倡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为唐到宋各绘画题材两家人数汇总,推动唐宋绘画之变的原因主要是(     
人物山水花鸟
唐朝(上)(618一756年)40167
唐朝(下)(757—841年)103415
建隆元年—熙宁七年(960—1074年)563143
熙宁八年一乾道三年(1075—1167年)429184

A.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B.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穷理尽性的精神追求D.多元一体的民族交融
2022-07-30更新 | 90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朱熹认为,夏商周三代是讲究仁义、实行王道的理想社会,而秦汉以来却是专谋私利,实行霸道的社会。陈亮(1143-1194年)则认为,王道政治与霸道政治在历史上从来都是交杂并用的,霸道原本于王道,不存在两者之间的绝对鸿沟,指出“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由此可知,陈亮(     
A.主张天理与人欲并存B.强调理学地位未得到认同
C.宣扬仁义和功利对立D.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传,棠樾鲍氏家族至鲍淑芳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鲍淑芳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为了让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曾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据此可知,该建筑(     
A.蕴含程朱理学观念和人文情怀
B.是官造民间祠堂的标志性建筑
C.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贫富分化
D.彰显了盐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9 . 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王阳明的“心学”(     
A.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整合B.否定了存理去欲的旧观念
C.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地位D.突出了不迷信传统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明道德之善。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据此可知,两者都
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B.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C.主张“工商皆本”D.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2022-07-12更新 | 47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