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  )
A.三教并立,相互影响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
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2 . 如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
记述出处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唐代慧能《坛经》
孝也极焉……以佛广之……孝其至且大也北宋契嵩禅师《孝论》

A.冲击了儒学地位
B.日趋世俗化
C.受到理学的批判
D.呈现中国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的自我保持是文化生存的必要条件。这种自我保持不可能在封闭的、非生命的方式中完成,而只有通过与范围不断扩大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环境进行新陈代谢,达到必要的文化补偿点,才能得以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是文化是在生命运动中不断通过自调节和被调节,完善发展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文化流行的勃勃生机,开创文化的新生面。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指出其关于文化发展方面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只需明确写出一种看法,阐释时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这说明他
A.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
B.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
C.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
D.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
5 . 魏晋时期,玄学风靡流行,形成了一股贵老庄、轻经典、尚个体之自由和鄙儒家之礼法的“魏晋风度”。但是,以任情废礼著称的竹林派玄学家嵇康、阮籍,在教育自己的子侄时却十分谨慎地遵照儒家礼法行事,这说明魏晋时期的玄学
A.本质是道家思想
B.取代了儒家思想
C.反映了社会分裂
D.糅合了儒道思想
6 . 宋代禅师契嵩在《寂子集》中说“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儒者欲人因教以正其生,佛者欲人由教以正其心。……故治世者,非儒不可也;治出世,非佛亦不可也。”据此表明
A.佛教试图保持独立性
B.佛教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儒学社会地位稳固
D.佛教发展了儒家思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30日《光明日报》载:“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内部各种文明间的联系、交流,而且表现在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借鉴与发展上”。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认识,是基于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体现了全球化的时代眼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在吸收借鉴中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结合自己的实际消化吸收。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主题,结合中国史所学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八年(625年)下诏规定“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集古今佛道论衡》),材料反映出
A.儒学依然是社会主流思想
B.道教育取代儒教的趋势
C.社会上出现三教合归儒
D.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理学家虽然激烈地质疑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来自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道教和佛教的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中国正统学说的内核。这说明宋明理学
A.追求自由而丧失社会责任感
B.是儒学与佛道思想融合的产物
C.其思辨化是时代的必然结果
D.使儒学的内涵发生了本质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A.天人感应
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C.三教合一
D.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2019-04-25更新 | 602次组卷 | 28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