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受旧阳明学熏陶可追溯至青年时期,在心理层面,毛泽东早年笃信的“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正是王阳明“心即理”学说的体现…这种思想因素始终存在于毛泽东的头脑中,他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升到一种相当的高度,弘扬“革命意志”强调“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因素第一”等,这个思想在革命时期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为立定跟脚,排除万难,以争取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刘训茜《毛泽东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

——20164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王心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儒学发展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思想文化?
2021-02-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问:天道如何?日: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宇宙之间,一理而己。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材料表明理学家认为
A.理是世界万物本原B.格物致知
C.应当“存天理,灭人欲”D.心即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认为,“天理和人欲不能并立”,“天理为主而人欲听命”更是不能成立,故而“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可能的。这说明王守仁思想中
A.隐含一定的反抗色彩B.与程朱理学一脉相承
C.倡导民主和个性自由D.对高度集权有所批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朱熹指出,知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道德也是知识的基础,并可范导知识。他将知识的直接目的与最终目的分别指向“明明德”与“明心之全体大用”,从而入于圣贤之域的道德境界,表明了其知识的依归与目的是为道德这一主张。由此可知,朱熹强调
A.知识对于道德的重要性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D.人的主观能动性
2021-02-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明代王阳明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称为阳明心学。其弟子王畿曾提出: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这反映出阳明心学
A.利于衍生思想解放的倾向B.得益于西欧的启蒙运动
C.推动了传统科技实现突破D.具有客观唯心主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李二曲说:至先生(指王阳明)始拮致良知'三字,以泄千载不传之秘:一言之下,令人洞彻本面,愚夫愚妇,成可循之以入道,此万世功也。”这表明陆王心学
A.在社会教化上有重要作用B.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
C.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
7 . 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有一场“鹅湖之会”的著名学术论。读下表可知,两派的分歧在于
学术人物各自主张
朱熹论及教人,朱子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陆九渊、陆九韶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唯物唯心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2019-12-04更新 | 1165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
A.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D.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
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
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
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2019-05-12更新 | 524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