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一无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实践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道统与政统的双重权威、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民间的清议传统、文官考试与御史制度等。这些政治智慧与制度实践以民意为依归、以天理为最高价值,以儒家士大夫为社会中坚力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独霸天下,使得中国政治在若干朝代和历史时期之中保持了清明、理性与有序,使得古老的中华帝国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和文化多元的土地上,持续了二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摘编自许纪霖《儒家孤魂,肉身何在?》

材料二 明初,理学的地位进一步强化,“自考亭(朱熹)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直到王阳明心学才出现了重大转折。王阳明主张打破传统经典和理学的束缚,并倡导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明朝后期的李贽更突出地发挥了心学反传统的一面,指出正是由于人们盲目听从“师父之教”,而造成了“独无是非”的沉闷局面。他还声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对讲求实际利益的“私心”持一种认同态度,这使王学的“良知”从抽象的本体进一步变成了个人的、感性的自然真实。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材料三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编自闾小波著《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自汉代以来(包括汉代)儒学的发展相关史实,说明“传统的儒家政治”是怎样“与王权联合又斗争”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并评价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
(3)如何理解材料三当中所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请分析出现差异性的原因。
2020-12-1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文)
2 . 翁仕朝是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且对世界地理颇有兴趣,出于其手的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由此可知,下面不属于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的“共同意趣”的是
A.关注地理世界B.了解世界,获取新知
C.追求共和自由D.正视现实、抵抗侵略
2020-12-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新时代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3 . 魏源认为:其(龚自珍)文以六书小学为入门,以周秦诸子、吉金乐石(金石学)为崖郭(范围), 以朝章国故(典章制度)、世情民隐为质干(主体)。在魏源看来,龚自珍
A.倡导经世致用B.关注世界局势
C.主张师夷长技D.思想僵化保守
4 . 有学者指出: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制夷”主张,比当时顽固派既盲目自大又妥协投降的观点和表现不知超前了几个档次。这一论述主要是基于地主阶级抵抗派
A.发动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C.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D.主张维护国家民族权益
2020-12-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士大夫耻言洋务”;而到了同治时期,像理学大儒李鸿藻、徐桐等人也在打探西洋的消息。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
A.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天朝上国"观念已被抛弃
C.洋务运动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D.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6 . 19世纪中期,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为寻求国家出路做出了多种探索,包括
①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为求生存而进行推翻旧政府的运动
③学习西方,在国内发展近代经济   ④致力于改变现状,进行维新变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梁启超曾说,魏源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据此可知,魏源的思想
A.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外交模式B.已抛弃藐视西方人的传统观念
C.引导着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D.找到了抵抗外国侵略的正确途径
8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书中写道: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两名提督、七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却不足百人。这显示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处风云旋涡中心的林则徐便在时代波潮的鼓荡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之所以称林则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直接领导虎门销烟B.编成《海国图志》
C.组织编译《四洲志》D.撰成《瀛寰志略》
2020-12-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著作或文章,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排序是
A.《变法通义》——《文学革命论》——《新学伪经考》
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敬告青年》
C.《四洲志》——《文学改良刍议》——《资政新篇》
D.《各国律例》——《天朝田亩制度》——《劝学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君臣之义上,朱熹指出:“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彼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夫岂然哉!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 在黄宗羲看来,君和臣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的忧乐,其关系应是“名异(具体位臵不同)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无父则无子,因此应该孝敬父亲。君和臣之间并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将两者联结到一起的是他们治理天下的职责,臣下与君主是可以相互选择的,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两者之同的血缘,而是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与黄宗羲君臣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君臣观的历史价值。

材料三 冯友兰在1940年推出的《新事论》一书指出清末思想与民初思想的八大区别不同,见下表。

清末思想(18401911年)民初思想(1912年民国建立后)
讲文化的共同性讲文化的特殊性
西洋人专信弱肉强食西洋人专信自由平等
重视西洋的物质文明重视西洋的精神文明
注重实业注重玄谈
体用两橛体用倒置
看不起西洋人崇拜西洋人
只是空洞地谈论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教女人自动地反抗礼教,学习娜拉离家出走
照清末人的思路走下去,中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照民初人的思路走下去,中国注定要吃大亏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思想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的认识。
2020-12-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