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问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魏源和张之洞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们这一观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2 . 魏源在编著《海国图志》时发现,英、法外商和日本使者等都从多种渠道收集到关于清朝的情报和军政要闻。相比之下,清朝的对外认知非常有限。可见,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A.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破除了陈旧的华夷观念
C.旨在寻找民族危亡的根源D.有利于拓宽国人的视野
2021-01-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所,《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

——毛泽东


(1)概括材料一、三的思想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三在西方学习方面最主要的异同。
(3)据材料四,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2021-01-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可见,二者都(  )
A.学习西方文化B.探求救国道路
C.反对封建制度D.抵御外来侵略
2021-01-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什么著作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西学东渐记》D.《资政新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格致新报》由上海人朱开甲于1898年3月在上海创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下:


——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就是在反帝反封建的历程中建立什么样的政治 制度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由于缺失先进的政治制度、主体性救亡力量和从容的时间和空间,中国救亡从一开始就陷入困境。民主正是在破解救亡困境的历史课题中被提出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唤醒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推动了洋务派借助中体西用谋求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虽然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它们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为民主在中国的萌生积累了主客观条件,历史的变动跑到了历史主体的前面。 甲午战败引发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但清王朝依然固守君主专制制度。于是,中国的救亡运动在经历了短暂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之后,走向了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造成了不可逆的制度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达到高峰。但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保留和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民主启蒙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1)编写一幕发生在近代中国历史学术研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 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救亡的历史是一部“近代化史”。
9 . 中国近代某一思想传承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髓,吸收了江浙文化“汉学与理学"的成就,致力于开启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奏响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前奏曲。材料所述思想及其典型代表人物是
A.“通民情,闻已过”——林则徐B.“维新变法”——康有为
C.“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D.“民主共和”——孙中山
2021-01-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海国图志》中批判了国人的蒙昧无知,力倡“筹夷事必知夷情”,突破古代华夷分界的文化世界观,使“中国文化优越论”动摇,描绘出立体实证的世界文明全图,对晚清国人近代世界观的形成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明此著作的贡献在于
A.促进了近代思想观念变化B.孕育了近代民主思想观念
C.催生出资产主义民族工业D.是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