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就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发展出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成为制约君主重要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的“士”应具备的品德,为此,他提出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阶层”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鸦片战争后价值观念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
2 .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奏称:“沿海文武员弁(低级文武官员),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由此推知,林则徐
A.主张主动了解外国情况B.重视改造陈腐的民众思想
C.彻底反思天朝上国观念D.全面分析中国落后的根源
2021-02-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派之前,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应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传统变易观,来论证他们提出的变法主张,解释社会历史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形成了一套与封建专制思想相对的思想体系。在维新派的思想中,进化论占有重要地位。维新派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变易观念,而且进一步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形成了自己的进化观点。康有为的进化观是在杂糅儒学变易观、今文经学和西方进化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他讲的与传统思想中循环变化论根本不同。他认为万物不仅变,而且变盖变者,天道也。天不能有昼而无夜,有寒而无暑,天以善变而能久;人自童幼而壮老,形体颜色气貌,无一不变,无刻不变。

——摘编自郑世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对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来说,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未来模式是民主共和;同时,他们发现西方社会出现不少弊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劳资对立严重,于是他们提出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并行的革命方略。

——摘编自胡伟希《中国思潮评论》

材料三   1916年,陈独秀撰文写道: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陈独秀还认为,中国人真正的觉悟可能还不仅仅是物质的,也不是中国仅仅建构一个政治的民主架构,而是中国人必须在伦理观念上、道德上、思想文化上有最后的觉悟。

——摘编自蒲实《三联生活周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地主阶级改革派变易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关注点的变化,并说明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特点。
2021-02-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魏源、康有为积极探索解决民族危机的出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反对脱离实际,反对崇尚空疏,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魏源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富强,除因为拥有装备精良的军队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工业……他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

——李德征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康有为对儒家精神的重新诠释,并不具有纯学术的意义,他的目的只是为了中国的变革与发展,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因此当甲午战争爆发之后,特别是《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康有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现实政治斗争中去……关于西方诸国之所以富强的原因,康有为认为西方诸国之所以富强并不单单是西方依靠军事上的强大、向外不断扩展、不断寻求殖民地的结果,而是在强兵之外,尚有治法与文学……在公车上书中是他提出的所谓“议郎”制,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社会举荐体制的官吏选拔优点,而且赋予议郎们“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的权力,实际上是要求建立西方近代国家比较普遍实行的代议制,最终达到“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一共”的政治局面,具有浓厚的政治体制改革意味。

——马勇《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师夷长技”主张提出的背景及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思想的新发展。其发动的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魏源、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
2021-02-0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新高考)
5 . 清朝中期的“乾嘉学派”把顾炎武奉为考据学的开山祖师,道光、咸丰时期的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思想正统地位的削弱B.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动
C.科举选才标准发生了巨变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言世界地理者,始于晚明利玛窦之《坤舆图说》,艾儒略之《职方外纪》。清初有南怀仁、蒋友仁等之《地球全图》。然乾嘉学者视同邹衍谈天,目笑存之而已。嘉庆中林少穆(注:林则徐)督两广,命人译《四洲志》,实为新地志嚆矢。鸦片战争后,则有魏默深(注:魏源)《海国图志》百卷,徐松龛《瀛寰志略》十卷,并时先后成书。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注:上议院),一曰乡绅房(注:下议院)。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知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具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其民间有利病欲兴除者,先陈说于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以闻于王,否则报罢。……大约刑赏、征伐,条例诸事,由爵房主议;增减课税,筹备帑饷则全由乡绅主议。

——摘编自魏源《海国图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时期传播西方文化途径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析魏源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看法。
2021-01-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尖子生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编译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魏源B.林则徐C.曾国藩D.严复
8 . 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如表),回答问题。

历史的记忆

相关人物记载出处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使粤前夕:“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文忠公传》
1840年“八月后,启明星伏不见……以英夷作乱,水师提督关天培、湖南提督祥福阵亡为应验之证”《英夷入粤纪略》
1840年8月,林则徐被革职钦差大臣后,“抑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制造炮船,则制夷亦可裕如……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密陈办理禁烟抗英不能歇手片》
1840年9月,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林则徐赴戍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传》
赫德“事实上,不正常的情况才是一切弊端的根源,这就是,外国商人享有特权地位,不受中国的司法管辖;传教士也同样超脱了中国法律的束缚,他们的到来促使各种流弊滋生;外国官员根据条约采取了其他地方闻所未闻的行动”《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
孙中山1900年惠州起义未成功,孙中山曾回顾说,在广州起义失败时,人们还视其为“乱臣贼子”,而到惠州起义失败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表明“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孙中山全集》
义和团民时为怀来知县的吴永说:“庚子之役,于吾国创已巨矣,痛已深矣”“然拳匪虽陋,尚知愤外侮之侵迫,同心以卫国家,特苦其智不足耳。缕指二十年来之事变,吾未尝不叹此辈之影响,犹为未可厚非也”《庚子西狩丛谈序》
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所说:“方今天下强邻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愤激久矣。每言及中东一役,愚父老莫不怆然泣下,是以拳民倡议,先得人和,争为投钱输粟。倡始山东,盛于直隶,现传及各省。所至之处,人多羸粮景从。父老莫可拴束,妻子不阻挽,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魏源是中国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他的代表作是(  )
A.《四洲志》B.《瀛寰志略》C.《海国图志》D.《农政全书》
10 . 小方参加主题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研究型学习活动。他最应该选择的参考资料是
A.《梦溪笔谈》B.《海国图志》
C.《日知录》D.《孔子改制考》
2021-01-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