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源于思想领域“尊孔复古”的逆流B.对传统文化有理性认识
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可能D.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初,中体西用、中西调和、附会中西、全盘西化等思想观点相继出现并进行激烈论战。这一现象
A.反映了改造中国的迫切性B.提出了具有实践性方案
C.动摇了传统文化主流地位D.找到了文化转型的方向
3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近代中国,五四前反孔着眼于政治批判,五四时期则更专注于文化批判。这种批判重心的转移意味着
A.对孔学内在实质进行剖析批判B.以反对孔学维护封建专制为主
C.未能认识到孔学对人性的压抑D.说明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变化
2021-03-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0年,吴虞在《家庭苦趣》中指出,“中国偏于伦理一方,而法律亦根据一方之伦理以为规定,于是为人子者,无权力之可言,惟负无穷之义务。而家庭之沉郁黑暗,十室而九;人民之精神志趣,半皆消磨沦落极严酷深刻习惯之中,无复有激昂发越之概。其社会安能发达,其国家安能强盛乎?”吴虞旨在
A.全面否定儒家学说B.宣传社会进化理论
C.批判中国传统文化D.唤醒国民自我意识
2021-03-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图1是一群比肩而坐的青年,图片中有法文刊名意为青年。中部印美国慈善家、企业家卡内基,肖像左上角为雄鸡啼鸣的图标。图2封面上两只握紧的手表达为西方无产阶级与东方的劳动大众紧密团结,苏俄人民与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劳动大众与革命知识分子紧密握手,联合起来改造世界。《新青年》封面设计的变化反映出
A.民主科学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B.共产党早期建党思想的真实写照
C.近代中国先进思想转变的轨迹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转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科技在中国大规模被引进和传播的开始。从1840年开始,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动地了解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作为制夷的工具加以引进。随着爱国救亡运动的深入,科学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推进,但由于清政府的压制,科学传播无法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戊戌变法以后,近代科学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传播,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如反映生物进化的进化论学说口号“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成为激励中国人变法图强的警句。而至民国时期,科学更是被用于为政治革命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主要有报刊媒介、科学社团、科学演讲等几种形式。新文化中的科学演讲甚至在大街上都随时随地地进行着。陈独秀、胡适、丁文江等人都是出色的演讲者。一些国外知名学者也应邀来华演讲,其中包括杜成和罗素。由于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传播的主体往往是一些有留洋背景的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他们较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也要高于中国以往的科学传播者。科学传播的形式多样,传播对象范固之广,人数之多也是以往中国科学传播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一切都为科学精神的启蒙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科学传播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传播的主要途径及其历史影响,并谈谈近代科学传播给我们的启示。
2021-03-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学者著述颇丰,叙述角度各有不同,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夏明方《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时于洋务运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某一思想文化事件,自拟一个著述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题目得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是刊登在《新青年》上的部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文章。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B.极力宣扬西方的政体
C.开始把矛头指向儒学D.忽略人权思想的启蒙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蔡元培历来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教育,19125月他的《中学生修身教科书)经过的致的修订,分作上、下两篇出版,使被全国各校广泛采用。蔡元培自称“本书悉本我国古圣贤道德之原理,旁及东西伦理学大家之说,斟酌取舍,以求适合于今日之社会”。这本仅七万余字的教科书既继承了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又汲取了近世自由、平等、民主、全面发展的时代精神。蔡元培从实我,和理论两方面用简单通俗的丈字论述了自我、家族、社会和国家的道德伦理规范及其相互的关系,并用通俗易懂的丈字清晰地描绘出为时代和社会所需的中国国民应有的现代素质结构、标准及其建构的方式和路径.

——摘编自王凌超《蔡元培的伦理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伦理教育主张的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蔡元培的伦理教育思想。
10 . 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现在”是指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