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0 道试题
1 .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 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在1553张反馈票中国内人物孙中山排第一位473票,陈独秀第二位173票,蔡元培第三位153票;国外人物列宁排第一-位 227票,威尔逊第二位51票,罗素第三位24票。这能够说明当时
A.新三民主义深入普通民众B.学界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
C.人们普遍对当权人物崇拜D.苏联和美国影响中国最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对民主观念的阐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如陈独秀提出"劳动阶级的民主",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这些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
C.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D.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2020-12-11更新 | 1651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2年梁启超说:“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虽然他(思想界)流动的方向和结果,现在还没有十分看得出来,单论他由静而动的那点优势,谁也不能说他是进化”。梁启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斗争激烈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形成多元并存的社会思想潮流D.社会进化的思想占据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胡适曾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据此推断,在胡适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文化转型B.学习西方C.弘扬传统D.思想解放
5 .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但从1917年起,《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真正轰动一时。与这一变化直接关联的因素是
A.提出“民主、科学”口号B.反对传统伦理道德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进行“文学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
A.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B.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7 . 20世纪初期,"求进步的中国人"认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1920年代中后期以降,逐渐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这说明
A.对中医学的认识与时代需求相适应B.中医具有经验主义医学的局限
C.中医学进步必须学习西医学D.中医学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条例: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文。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鲁迅的早期杂文中,多是围绕批判“保存国粹”“扶乩驱邪”的封建迷信,以及痛贬扼杀青年、儿童的社会恶习等命题展开;其杂文集《坟》中写于“五四”前后的文章,也是重在批判封建节烈观、家庭观、精神麻醉、奴隶根性等。由此可知,鲁迅的这些杂文
A.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B.对国民性进行深刻批判
C.基本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在反封建上具有彻底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