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禄禄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 国家就是家庭与村坊结合成为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请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关键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他是如何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的?
(3)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思想主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三位东西方先哲政治思想的相似之处。
2016-12-12更新 | 4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学在民间”的自由研究、注重个性、思想活泼的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功利主义、陈腐刻板的局限。开创“学在民间”这一传统的历史人物主要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司马迁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意思是追求认识天和人的关系,这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尤其是古代史上的几位著名思想家,他们表现得更为突出。下面关于他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普罗泰格拉——以人为研究对象
B.苏格拉底——关注人及人的内心世界
C.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
D.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最高级的

6 .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

(2)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7 . 材料一 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 现代德国学者罗茨认为:“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简要说明材料一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原则中的“相通的地方”。
(3)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东西方怎样不同的文化传统?
(4)材料二罗茨的观点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对儒家思想应该怎样看待?
2016-11-27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 现代德国学者罗茨认为:“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简要说明材料一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原则中的“相通的地方”。
(3)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东西方怎样不同的文化传统?
(4)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政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对儒家思想应该怎样看待?
2016-11-21更新 | 8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历史试卷
9 . 在中西文化史上,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的文化巨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家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柏拉图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孔子的思想?
(2)阅读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王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孔子的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异同之处?
2016-11-18更新 | 6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我们的护卫者……有必要像终宵不眠的警犬;他们在战斗的生活中,各种饮水和各种食物都能下咽;烈日骄阳狂风暴雨都能处之若泰。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这样,只有哲学才有可能使人变成政治的存在。由此可见,教育并不是对某技能的培养;不如说,它是要形成权力与爱知识的统一。它只是要平息内在的冲突……。
——[德]伽达默尔《伽达默尔论柏拉图》
材料三 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同某些目的相符的性格原来为当初建立政体的动因,亦即为随后维护这个政体的实力。……那么,他们在作为一个城邦的分子以前,也必须先行训练和适应而后才能从事公民所应实践的善业。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护卫者”的职责,指出使公民成为“护卫者”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二,概括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王”的理由。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目标。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共同认识。
2016-11-18更新 | 8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苏北四市(徐、连、淮、宿)高三元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