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发展演讲过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材料二   唐代,当时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以佛教徒为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材料三   西方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孔子晚年回到了哪一诸侯国?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3)举例说明宋代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2022-03-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这是西方某位思想家唯一亲手编订的著作,在书中,这位思想家在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该著作是
A.《尼各马科伦理学》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论法的精神》D.《哲学通信》
2022-03-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应该研究他曾整理的、或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相关典籍。如
①《春秋》   ②《论语》   ③《史记》   ④《道德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有学者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视为孔子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立场,反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主要依据。这一判断
A.阐述了孔子仁爱思想的本质B.否定了孔子思想的重要社会价值
C.错误认定了孔子的阶级属性D.忽略了孔子规范社会秩序的追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公元前6-4世纪,东西方文化在几乎没有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出现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老子、孔子等圣人先哲,他们振聋发聩的著述和思想至今在很多方面文明仍然难以超越。


(1)用一句话介绍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结合所学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教育目标上的不同。

材料二   历史上捧孔子,有三种捧法:一是讲治统(围绕政治),这是汉儒;二是讲道统(围绕道德),这是宋儒;三是拿儒学当宗教(或准宗教),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说。三种都是意识形态,说是爱孔子,其实是害孔子。

——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这一观点,结合所学史实阐述你的理由。
2021-11-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下列选项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①兴办学校,收徒讲学   ②强调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③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④主张以礼法治国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1-11-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
2021-10-11更新 | 200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这一论述
A.主张人应消极地顺应自然规律B.影响了古代君主治国理政方式
C.成为纠正天子过失的理论基础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9 . 如何看待个人修养,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有的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有的思想家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孔子④王守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5-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孔子(  )
A.抨击了人性本恶观点B.认为人潜意识中存在恶念
C.反对关于人性的争论D.消除了人们内心中的恶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