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经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外儒内法的结果
B.封建法治的完备
C.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
D.儒家执政理念的追求
2 .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运动中,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反省、批判占了主导地位;跨入新世纪以来,要求对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重新认识的呼声不断高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幼时家境贫寒,……从小勤奋好学,刻苦读书,还经常向不同的人请教。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和典章制度,还向齐国学习音乐。

——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依据材料指出孔子的学习途径有哪些?

材料二   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仁”的主张。关于“仁”的基本含义,孔子没有下过明确定义。他曾说“仁者爱人”,并将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行为称之为仁;孔子的“仁”也有推己及人的含义,就是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将“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结合材料和孔子的生活时代,简析孔子将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行为称之为“仁”的主要原因。并据此谈谈你对“仁”的含义的理解。

材料三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教育事业之两项……著述事业一项,实当为孔子生平事业表现中较更居次之第三项。

——钱穆《孔子传》


(3)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的三项主要贡献。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集中于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揭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这一斗争,是同当时的现实紧密相联的。(李大钊)指出孔子被历代“专制君主们所利用资以为护符”,成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他还指出:抨击孔子……是攻击“专制制度之灵魂”。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4)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揭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被“神化”或“妖魔化”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没有绝对的美德,如仁慈、公正、美、平等,等等。人们用感官体验到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美德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这说明柏拉图
A.主张“理念论”
B.否定存在美德
C.反对直接民主
D.主张理性至上
2018-11-18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孔子创立的儒学重视伦理道德,对后世的家训乡约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三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三,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2018-11-12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基础试题
5 . 1999年,在每年一届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召开前夕,以生产“孔府”牌系列香烟享誉国内的滕州卷烟厂,独具慧眼、抓住良机,隆重推出了一枚“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烟盒,引起了广大烟标收藏者的关注。下列与该烟标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6 . 孔子主张“为仁由己”“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在孔子的指导下,弟子曾参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反映出孔子
A.强调道德修养
B.主张“仁者爱人”
C.提倡“以德治民”
D.注意以身作则
7 . 孔子一生追求礼乐,开创儒家思想,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事迹不属于孔子的是
A.曾官至司寇
B.晚年删修《春秋》写作《论语》
C.提出“仁”“礼”“中庸”等思想
D.教学上提倡因材施教
2018-07-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
A.试图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的有序
B.主张有智慧的人治理国家
C.强调君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D.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求知欲强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C.忘恩负义D.敢于挑战权威
2018-07-03更新 | 95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1)根据图一,分析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
(2)根据图二和材料二,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地方。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被称为“圣人”且受到后人敬仰的原因。
2018-03-20更新 | 5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