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2016-12-13更新 | 195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这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失利、僭主政治的执政的时期。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在哲学领域,他认为宇宙间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是
A.自我
B.物质
C.逻辑
D.理念
2016-12-12更新 | 105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重点班)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   
A.因材施教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有教无类D.诲人不倦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6 .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
(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当时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明朝人绘制的孔子讲学图与拉斐尔于1509—1510年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讲学图。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图1 孔子杏坛讲学图                              图2 亚里士多德讲学图
A.孔子强调“礼”,亚里斯多德主张和谐B.孔子强调专制,亚里斯多德主张民主
C.孔子讲学强调灌输,亚里斯多德主张双向交流D.明代注重等级礼仪,文艺复兴看重自由平等
10 . 亚里斯多德说:“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这反映了他的
A.法治思想
B.哲学思想
C.礼的思想
D.中庸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