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科研人员以富含纤维素的农业残渣(秸秆)为原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面包酵母使其表面携带相关酶,可同时高效生产人工淀粉和单细胞蛋白。部分生产工艺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酵母增殖的适宜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酵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4~35℃,适宜pH为5.0~5.8
A.面包酵母的增殖能促进纤维二糖水解及淀粉合成
B.生产单细胞蛋白时选择26℃、pH5.5的条件为宜
C.本生产过程最宜在不加通气和搅拌的啤酒发酵罐中进行
D.生产前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可为121℃、20min
2 . 鸡蛋表面污染的细菌会逐渐侵入蛋内,缩短鸡蛋保质期。对某地不同季节及不同养殖模式下生产的鸡蛋取样,按每克鸡蛋用1mL无菌生理盐水清洗鸡蛋表面,收集清洗液,培养计数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季节

菌落数(个·g-1

半封闭式养殖模式

全封闭式养殖模式

夏季

3.92×104

7.24×103

冬季

7.60×104

1.24×104

A.表中数据是对清洗液稀释1×10²倍后涂板获得的
B.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鸡蛋表面菌落数比实际数略少
C.比较两种养殖模式可知鸡蛋表面的细菌主要来自环境
D.冬季鸡舍更需要消毒以减少鸡蛋表面的细菌污染
3 . 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高效降解石油的细菌(目的菌)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皿等用具在使用前后均需在160℃~170℃热空气中消毒
B.应选择②中培养瓶内“石油含量”显著降低的培养液继续③操作
C.④中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对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分离纯化
D.若要研究目的菌生长规律,可用培养液培养目的菌并用细菌计数板计数
4 . 为了处理污水中的一种有毒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某研究团队利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和微量元素等配制了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振荡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的溶氧量,并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
B.若干天后应选择化合物A含量最低的培养液再接种到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C.该实验可以选择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向固体培养基接种
D.重复多次上述实验后获得的目的菌可直接用于环境保护实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发现能有效降解聚乙烯[(CH)n]塑料的海洋真菌及其分泌的有降解聚乙烯效果的酶种。某兴趣小组欲通过培养获得高品质的该种真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筛选该种真菌的培养基可以聚乙烯为唯一碳源
B.该种真菌分泌降解聚乙烯的酶的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利用稀释涂布法接种时,稀释倍数越高,越容易得到单菌落
D.可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对该种真菌进行初步鉴定
6 . 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下图A所示的实验。同学甲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5个培养基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无菌落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计算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约为3.3×108
B.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
C.步骤④甲同学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样品的稀释程度太低导致
D.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7 . 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以玉米粉为原 料,利用黑曲霉有氧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玉米清液可以为黑曲霉提供碳源和能源
B.发酵前将黑曲霉孢子接种到种子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C.发酵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加入发酵罐内发酵
D.需严格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溶解氧和pH等条件
2023-04-03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黑龙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生物试题变式题16-19
8 . 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高效降解甲醇的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操作流程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证无菌操作,培养基、接种环等使用前都必须干热灭菌
B.平板浇注分离法适宜于厌氧型或兼性厌氧型的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扩大培养时,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