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8 道试题
1 . 拟显性是指因一个显性基因缺失,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出来的现象。染色体桥是两条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分别发生断裂后,具有着丝粒的残臂相接而形成的双着丝粒染色体。在玉米中,胚乳中的糊粉层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他形成色素的基因都存在时,基因型为Ccc的糊粉层是有色的。如图表示基因型为Ccc玉米胚乳糊粉层细胞“染色体桥”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④中存在两种染色体结构变异,但染色体数目正常
B.拟显性现象只能发生在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中
C.图中染色体桥是由两条染色单体断裂融合而成
D.④中不同染色体组成的两种细胞能使玉米糊粉层呈花斑性状
2024-05-1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三模生物试题
2 . 图1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乙病的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图2是对部分家庭成员进行乙病相关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用限制酶处理乙病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上
B.Ⅲ-8的基因型是aaXbY
C.若Ⅱ-6和Ⅱ-7再生一个男孩,患两病的概率为1/16
D.若Ⅲ-9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的儿子患乙病,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2022-01-03更新 | 3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3 . 肌营养不良(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研究机构对六位患有MD的男孩进行研究,发现患者还表现出其他异常体征。研究人员对他们的X染色体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13表示正常X染色体的不同区段,I~VI表示不同患病男孩细胞中X染色体所含有的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       

A.MD的致病机理可能是X染色体5、6、7区段缺失
B.若缺失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异常,染色单体无法移向两极,则患病男性可能产生三种配子
C.岩MD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1/100,则正常男性和女性正常者婚配,生育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02
D.若某一异常体征仅在一位男孩身上出现,则最可能是VI号个体
4 . 血红蛋白α链编码第138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发生变化,缺失了一个碱基对,导致正常基因E突变成致病基因e,部分示意图如下(UAA、UAG为终止密码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均存在差异
B.正常基因E突变为基因e后使形成的肽链缩短
C.与基因e同位置发生碱基对替换相比,缺失对蛋白质结构影响更大
D.可以通过基因治疗和移植造血干细胞治疗该病,同时能纠正病变的基因
5 . 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⑥表示细胞,基因未发生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⑤是abY
C.②与③中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D.①为4个染色体组的初级精母细胞
2021-12-15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普通小麦是我国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上述各生物体中,每个染色体组均具有一套非同源染色体
B.杂种一高度不育的原因是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无法联会
C.拟二粒小麦和滔氏麦草杂交能产生杂种二,但存在生殖隔离
D.普通小麦是二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7 . 果蝇X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致死基因i,Y染色体上不存在该基因,i基因纯合(XiXi、XiY)个体致死。果蝇的棒状眼和正常眼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让某基因型为XiBXb的杂合体棒状眼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子代发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棒状眼果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XiBXb的杂合体棒状眼雌果蝇的i基因应该来源于父本
B.若B/b基因发生互换,母本雌果蝇可产生4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
C.不考虑互换和其他变异,正常情况下子代中棒状眼果蝇应占1/2
D.子代XXY果蝇产生的原因是母本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5月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8 . 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卵原细胞(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分裂产生卵细胞,与精子(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受精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
B.该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中的染色体含32P的有6条,含31P的有8条
D.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
21-22高三上·浙江·期中
9 . 细胞要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粘连蛋白减少导致其易扩散转移
B.生殖细胞膜蛋白的识别与生殖隔离有关
C.神经递质通过与通道蛋白结合从而实现信号转换
D.每个辅助性T淋巴细胞有多种识别抗原-MHC的受体
2021-11-27更新 | 8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家蚕(ZW型,2n=56)雄蚕具有食桑量低、结茧率高的特点,故生产中饲养雄蚕具有更高经济效益。蚕卵(受精卵)壳的颜色受sch基因控制,单个sch基因突变后,雄蚕卵壳仍为黑色,而雌蚕卵壳变为巧克力色且遇高温不能孵化而死亡。进一步研究表明,酪氨酸羟化酶是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且具有高温应激功能(高温刺激下能使相关基因表达量增加,从而降低高温对机体的影响)。野生型雄蚕(黑壳卵)与常温下孵化的sch基因突变雌蚕(巧克力色卵壳)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家蚕进行基因组研究,需要针对29条染色体进行
B.sch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该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C.若F2在高温条件下孵化,黑色卵壳雄蚕占孵化所得个体的1/2
D.推测sch基因突变可能抑制了酪氨酸羟化酶的合成,导致合成黑色者减少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