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定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马方综合征(MFS)是由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多系统受累的结缔组织遗传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主动脉根部动脉瘤、晶状体异位和骨骼畸形等。FBN1基因编码的原纤维蛋白1主要参与细胞的生长与维持。现收集到某MFS家系,系谱图如图8。

(1)据图推测MFS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多选)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进一步研究发现,Ⅲ-3的致病基因仅来自Ⅱ-2。据此推测,先证者的基因型是______,其初级卵母细胞含有______个致病基因。(FBN1基因用G、g表示)
(3)不考虑分裂异常,下列关于先证者致病基因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部分次级卵母细胞含有②所有胰岛β细胞含有③部分初级卵母细胞含有④部分卵细胞含有⑤所有第二极体都不含有
(4)通过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患MFS,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多选)
A.性别筛选B.B超检查C.基因检测D.染色体分析

(5)研究者对来自不同种族的秘鲁人(世界上身材最矮的人)的样本进行分析显示,其突变的FBN1基因E1297G与马方综合征无关,但与平均身高有关。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______。(单选)
A.E1297G与马方综合征无关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身材矮小可能是秘鲁环境对性状选择的结果
C.突变的FBN1 基因E1297G对人类的进化一定是不利的
D.比较不同地域人群的FBN1基因碱基序列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微观证据
2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是一种人体运动能力、协调能力障碍的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某SCAs6患者(SCAs中一种亚型之一)的家系图,图2为该病致病CACNA基因和正常基因编码链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为钙离子通道蛋白。

   

(1)研究人员对家系中正常个体进行相关基因检测,CAG都为重复22次一种类型, 由此判断致病CACNA基因为位于_______(常/X/Y)染色体上的_______(显性/隐性)致病基因。
(2)根据图2判断SCAs6的变异类型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3)致病CACNA基因所表达的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异常,根据图2推测可能的原因是该蛋白质的       
A.氨基酸种类增加B.氨基酸种类减少
C.氨基酸数量增加D.氨基酸数量减少

图3表示SCAs6患者神经—肌肉接头模式图,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4)图3所示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称为_____ ,该方式与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特性相关。
(5)下列关于图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中含有神经递质
B.②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兴奋时,轴突末梢处的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兴奋的传递方向为②→③→④

(6)SCAs6患者运动障碍的原因是可能在神经冲动传导时     
A.体内缺钙B.钙离子内流减少
C.神经递质含量减少D.钠离子通道减少
3 . 蚕豆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因红细胞中缺乏正常的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常表现为进食蚕豆后发生溶血性贫血,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而且成年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儿童。研究表明,GA、GB、g互为等位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GA、GB控制合成G6PD,而g不能控制合成G6PD。图1所示为某家族蚕豆病遗传系谱图,图2所示为该家族部分成员相关基因的电泳图谱,图1中Ⅱ-7为患者,推测Ⅱ-7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表观遗传。为探究Ⅱ-7患病原因,现对Ⅱ-7的GA、GB、g进行基因检测,观察电泳图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蚕豆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基因、年龄和性别都与蚕豆病的发生有关
B.男性X染色体的致病基因可通过精子传递给女儿,不能传递给儿子
C.Ⅱ-5和Ⅱ-6的基因型相同,I-3和I-4产生的配子中含GA的概率相等
D.若电泳图谱中观察到两条电泳条带,则Ⅱ-7患病原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023-05-09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娄底市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四模)生物试题
4 . I.血红蛋白由2条α肽链和2条β(或γ)肽链组成,β地中海贫血是由位于11号染色体上编码β肽链的基因突变,导致β肽链的生成受到抑制,无法与α肽链形成足够的血红蛋白而引起的隐性遗传病。下图1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   

(1)该家族中重症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_,Ⅱ1和Ⅱ2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2)Ⅱ3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情况可能存在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和两个致病基因
②细胞中存在一条X染色体和两个致病基因
③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和一个致病基因
④细胞中存在一条X染色体和一个致病基因
II.研究发现,编码α肽链的基因(由A基因控制)与编码β肽链的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编码γ肽链(由D基因控制)和β肽链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人出生后,D基因的表达由开启变为关闭状态,而B基因开始表达,相关机理如图2所示   

(3)A/a和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定律。
(4)由题干信息可知,胎儿血红蛋白的肽链组成为______。(编号选填)
①2条α肽链   ②2条β肽链   ③2条γ肽链
III.该家族中Ⅱ4症状比其他重症患者明显较轻,研究人员对此开展研究结果如图3所示。   

(5)由图3可知,II4DNMT蛋白异常的根本原因是:DNMT基因编码链中的碱基由______变为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的氨基酸:UCC丝氨酸UUC苯丙氨酸)
(6)综合题干及图4、图5的相关信息,从分子层面阐述II4症状明显较轻的原因:__________
II5和II6曾育有一个重症地中海贫血的女儿。为了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并用孩子的脐带血帮助姐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该夫妇去医院进行了“设计试管婴儿”。图4是培育“设计试管婴儿”的主要过程。   

(7)“设计试管婴儿”的过程主要涉及到的技术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干细胞技术   ②细胞核移植技术   ③胚胎移植技术   ④动物细胞培养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人类胚胎发育的过程经历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等阶段
(9)
B、可在②时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C、该婴儿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出多种不同的血细胞
(10)D、“设计试管婴儿”的技术属于治疗性克隆
2024-05-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A种病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该遗传病患病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多肽链中仅一个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异亮氨酸。(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据上述信息判断,该基因突变的发生是因为基因             
A.复制时发生了碱基替换
B.转录时发生了错误
C.复制时发生了碱基增添
D.翻译时发生了错误
2.下列遗传系谱图中,最有可能属于该A种病患者家系系谱图的是             
注:口、○、■、●分别代表正常男女、患病男女
A.B.
C.D.
3.假定某家族患有此病,遗传系谱图如上图中的A,则Ⅱ-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Ⅱ-4与家族没有该病史的Ⅱ-5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4.假定某家族患有此病,遗传病系谱图如上图中的C,该系谱图中Ⅱ-4和Ⅱ-5准备生二胎,为避免患病儿的出生,Ⅱ-4怀孕后应对胎儿进行             
A.性别检测B.染色体数量检测
C.染色体结构检测D.基因检测
5.研究发现,该遗传病患者有些在1岁内发病,有些晚至60岁发病,由这一事实可得出             
A.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
B.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其他基因的表达相关
C.该致病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D.患者的寿命随致病基因的复制次数增多而变短
2020-05-2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6 .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RTH)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受体(TR)异常导致垂体或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遗传病。选择性垂体甲状腺激素不敏感型(PRTH)是RTH中一种类型,图7为医生依据临床症状及基因检测结果绘制的某PRTH女性患者(III-7)家系图。表为I-2和III-7的 TR基因模板链测序结果。(密码子:5’-CGG-3’ :精氨酸;5’-GGC-3’:甘氨酸;5’ -CAG-3’:谷氨酰胺;5’ -GAC-3’:天冬氨酸)

TR基因

TR基因模板链序列

I-2

III-7

正常基因

5’-……CCG……-3’

致病基因

5’-……CTG……-3’

×


(1)据图和表分析,该家庭成员所含的致病基因是_______(显性/隐性)基因,该病属于_______(X/常)染色体遗传病。
(2)如检测II-5 TR的氨基酸序列,则对应表4该位置的氨基酸是     。(单选)
A.精氨酸B.甘氨酸C.谷氨酰胺D.天冬氨酸

(3)不考虑分裂异常,下列关于III-7的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分布,正确的是____。(多选)
A.部分卵细胞含有
B.仅源自其父亲的精子
C.其所有初级卵母细胞均含有
D.仅源自其母亲的卵细胞

(4)据题意分析,PRTH的致病原因是 。(单选)
A.整个TR基因的缺失
B.整个TR基因被替换
C.TR基因中一对碱基发生了替换
D.TR基因中缺失了一对碱基

病人小张的甲状腺Ⅱ度肿大,伴多食易饥、消瘦、脾气急躁,临床症状与和III-7相似,基因检测其TR基因正常。表是小张、II-4和III-7甲状腺功能三项化验结果。化验单中的FT3和FT4是甲状腺激素的两种存在形式,均具有生物活性。

项目名称

小张

II-4

III-7

参考范围

促甲状腺激素(TSH)

0.41

3.87

10.4

0.55~4.87mU/L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5.15

1.25

4.73

0.8~2.0ng/dL

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

44.18

22.12

50.3

12~22pmol/L


(5)表中II-4的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检测发现其致病基因启动子区域有一定程度的DNA甲基化,推测DNA甲基化可能 。(单选)
A.促进致病基因的表达
B.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
C.对致病基因的表达无影响
D.改变碱基序列使致病基因突变成正常基因

(6)医生根据化验单给出的诊断是临床上小张和III-7都患有甲亢,依据是__________,他们体内细胞的代谢速率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正常人体细胞的代谢速率。
(7)小李因缺碘出现像小张一样的甲状腺肿大症状,其垂体和下丘脑没有病变。推测小李体内的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变化是     。(单选)
A.TSH和TRH含量都减少
B.TSH和TRH含量都增加
C.TSH含量减少,TRH含量增加
D.TSH含量增加,TRH含量减少

(8)表数据显示小张的TSH值偏低和而III-7的TSH偏高,请根据题中信息分析原因。___
7 . 小颅畸形症(MCPH)是一种以头围减小并伴有不同程度智力衰退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一对表型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病儿子。为了解该病的遗传方式,该家庭成员进行了MCPH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1)据图1判断,MCPH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显性遗传
D.伴X隐性遗传

(2)女儿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____
(3)除遗传因素外,孕前病毒(如寨卡病毒)感染也会造成新生儿小颅畸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母体体液中有识别并吞噬寨卡病毒的巨噬细胞
B.经病毒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母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引起寨卡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发生凋亡
D.寨卡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其神经系统发育缺陷,造成自身免疫病

(4)从预防小颅畸形症的角度分析,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禁止近亲结婚   ②产前诊断   ③婚前体检   ④环境控制
大脑容量大小和认知能力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发育时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否正常进行。研究发现,大脑中MCPH1基因和CENPJ基因在中心体形成及染色质凝缩中发挥重要作用。
(5)正常MCPH1蛋白由835个氨基酸组成,患者体内的MCPH1基因则编码了588个氨基酸。据此推测患者体内MCPH1基因可能发生了____。(编号选填)
①碱基替换   ②碱基缺失   ③碱基插入
(6)小颅畸形症的另一个独特特征是染色质提前凝缩。在正常的细胞分裂中,染色质凝缩及染色体去凝缩发生的时期分别为____。
A.G2     后期B.前期     后期
C.前期     末期D.G2     末期

科学家通过测序分别比较了4个灵长类代表物种大脑内CENPJ基因中启动子区域CpG序列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如图2所示:

(7)对灵长类物种大脑前额叶的基因测序,为研究大脑的进化提供了____。
A.分子生物学证据B.细胞生物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D.比较解剖学证据

(8)结合题干及图2信息,解释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拥有比非人灵长类巨大的大脑容量和复杂认知能力的原因____

8 . 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III-2和III-3为同卵双胞胎。检测发现I-1和I-2均为色觉正常的纯合子,Ⅲ-2的色觉基因组成为

1.II-1的色觉基因组成为____。(单选)
A.
B.
C.
D.
2.IV-2的色觉(辨别红、绿颜色)具体表现为____。(编号选填)
①红色觉正常                    ②红色盲                    ③绿色觉正常                    ④绿色盲
3.I-2体内可能含有异常色觉基因的细胞是____。(多选)
A.视锥细胞B.卵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次级卵母细胞
4.研究表明,DXS基因位于绿色觉基因的上游,抑制绿色觉基因的表达。利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Ⅲ-2和Ⅲ-3的DXS基因进行酶切后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HapII无法作用于甲基化的DNA。结合材料,分析Ⅲ-2和Ⅲ-3色觉性状存在差异的原因。

5.研究表明,古代人类和多数现代动物区分色彩的能力较弱。下列关于色觉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自然界中擅长区分色彩的动物更容易在野外生存
B.古代与现代人类的色觉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结构上无共同点
C.正常色觉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下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人类进化历程中,正常色觉基因的基因频率定向增大
9 . 多囊肾病(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发现PKD存在多个不同的致病基因,各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不尽相同。如图为甲、乙两个PKD家系的遗传系谱图。

(1)甲家系中PKD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甲家系I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相关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
为判断乙家系PKD的遗传方式,对乙家系患者和正常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检测基因部分序列如下图所示。检测发现乙家系II-1不携带致病基因。

(2)甲乙两个家系PKD的遗传方式______(相同/不同/无法判断),乙家系III-2和I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
(3)比较乙家系PKD患者和正常成员的基因序列,PKD产生的原因属于______。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D.染色体缺失

(4)限制酶E的识别序列为GATATC,若用限制酶E切割乙家系PKD患者的基因,酶切后不同长度的DNA片段有______种。
(5)若甲家系III-2与乙家系III-2婚配,生育携带PKD致病基因男孩的概率为______
(6)PKD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措施仍然是针对患者肾内和肾外各种并发症。对于有PKD家族史的家庭,有效降低患儿出生率的方法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适婚青年进行遗传咨询
②根据再发风险率的估计提出预防措施
③通过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患病情况
④对患PKD的双亲进行体细胞基因治疗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和紫色的,植株也有抗虫病的和不抗虫病的。为了鉴别其显隐性关系,现用紫色不抗虫植株与不同批次的白色抗虫植株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基因型AaBb植株体细胞中两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组合序号

亲本杂交组合

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植株数目

紫色不抗虫

白色不抗虫

1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I

211

208

2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II

0

279


(7)根据表的信息判断,关于棉花两对相对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白色对紫色是显性,不抗虫对抗虫是显性
B.杂交亲本中白色抗虫I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C.两组杂交亲本中的紫色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均是aaBb
D.两组杂交子代中白色不抗虫植株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与图5细胞一致

(8)表中子代白色不抗虫植株在正常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中的______。(编号选填)

10 . 遗传和变异
研究发现,SC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图是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研究人员对该家庭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父亲和母亲的致病基因各自发生了一个位点(第605位或第731位)的碱基改变,表3表示家庭成员细胞中SC相关基因一条链上这两个位点的碱基。
碱基位点母亲父亲姐姐患者
第605位G/AG/GG/G
第731位A/AA/GA/A


(1)据图分析,该遗传病属于_______(显/隐)性遗传。
(2)据表分析,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姐姐体细胞内SC相关基因上第605位、第731位碱基对的是_______。
A.B.
C.D.
(3)综合图和表的信息,判断姐姐_______(是/否)携带致病基因;母亲携带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在第_______位,该位点上的碱基是_______
(4)请将该患者的测序结果填入表中_______   _______
(5)如果正常基因用B表示,则父亲、母亲和儿子(患者)的基因型表示正确的_______。
A.BB   Bb   bbB.Bb   Bb   bb
C.Bb1   Bb2   b1b2D.B1b   B2b   bb
2022-06-16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