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其花色色素合成途径如图1所示。现以三个白花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正常情况下,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某基因型为iiAaBb的红花植株中有少部分枝条开出了白花,推测可能是由于形成花芽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也可能是因某条染色体发生缺失。
(3)实验一中,品系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植物体细胞中b基因多于B基因时,B基因的表达将会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其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组成如图3(其他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现欲判断一基因型为iiAABbb粉红植株的突变类型,可选用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进行杂交。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类型1;若杂交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类型2。

2 . 科研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化学药物处理后的果蝇性腺中的细胞,得到如图结果。已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图中箭头所示处的“染色体桥”(染色体末端处黏合)会在细胞分裂中发生随机断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桥”断裂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B.图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
C.“染色体桥”断裂可能导致后代性状与亲代不同
D.图中细胞与同时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粒数目不同
2024-05-0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阶段测试生物试卷
3 . 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1,易位的染色体用7、9表示),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属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若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则表现为痴呆;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因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图2中个体Ⅱ-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4种配子
A.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
B.Ⅲ-2为痴呆患者可能是由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
C.Ⅲ-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4
4 . 造血干细胞内BCR基因和AB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融合基因后,表达的BCR-ABL蛋白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使某种蛋白质(简称CP)磷酸化而被激活,最终造成白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引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主要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异常造血干细胞发生变异的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B.激活CP依赖于ATP中具有较高转移势能的末端磷酸基团
C.融合基因通过控制BCR-ABL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mRNA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结合后开始指导BCR-ABL蛋白相关肽链的合成
5 . 人类8号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旧世界猴和新世界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B.从祖先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8号染色体上的特异性序列可作为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的参考
D.不同生长环境诱导产生的不同变异导致祖先进化方向不同
2024-04-20更新 | 27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高考生物真题辽宁卷变式题7-9
6 . 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均为实验室常用的生物育种手段。已知玉米的抗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调控,为了得到抗虫玉米植株,某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后得到目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进行培育、筛选后得到突变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约占1/4,说明诱变引起的突变为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是由野生型某个基因发生一个碱基由G到A 的替换导致的,则野生型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碱基序列长度_________,碱基序列_________。(后两空填“相同”或“不同”)
(2)该实验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cry)转入野生型玉米细胞得到转化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植株X,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1、2代表染色体,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为标记基因。已知该品种玉米染色体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①忽略抗虫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区别,仅根据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除图1中的转化细胞种类外,请在图2中画出还可能得到的其他种类的转化细胞________

②研究表明,标记基因的产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为了得到抗虫性状稳定遗传且不含标记基因产物的优良植株,可将植株X 进行自交从而获得预期目的的植株。为达到该目的,是否可以将cry基因和AmpR基因用同一个 Ti 质粒进行转运? 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
7 . 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虎斑纹(E)对非虎斑纹(e)为显性性状,基因E/c位于3号染色体上。油蚕基因os位于Z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是重要的伴性遗传标记,野生型家蚕全身白色,被称为姬蚕。为培育限性虎斑纹的家蚕新品种,研究人员用射线处理虎斑纹雌蚕蛹,使带有基因E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W染色体上,通过杂交得到F₁,用雌性的F₁分别与非虎斑纹油蚕杂交,得到两组F₂,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非虎斑纹雌蚕与纯合的虎斑纹雄蚕的成蚕杂交,得到F₁。F₁的雌、雄蚕相互杂交得到F₂。F₂个体的表型和比例为_____
(2)X射线处理使虎斑纹雌蚕发生_____变异,可用显微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该变异,观察到的变异特征是_____。根据杂交结果可知,第一组F₂的家蚕共有_____种基因型,其中雌蚕的表型为_____
(3)雄蚕的食量少且产丝量大,在生产上更具有经济价值。在第二组的F₂中根据表型挑选出雌蚕,这些雌蚕与非虎斑纹油蚕或非虎斑纹姬蚕杂交,后代均能持续分离出雄性,原因是_____
2024-04-11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
8 . 粳稻和籼稻的杂交种具有产量高的优势,但杂交种的部分花粉不育。科研人员对花粉不育的遗传机理展开研究。
(1)将纯合粳稻和纯合籼稻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统计发现,F2仅有籼稻和粳—籼杂交种,且二者比例接近1:1。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个亲本花粉均正常,但F1产生的花粉中近一半的花粉粒形态异常(败育),可判断含有____(选填“粳稻”或“籼稻”)染色体的花粉粒败育,使其基因无法传递给后代。
(2)经过精细定位,科研人员将导致花粉败育的基因定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R区(区域内的基因不发生交换)。粳稻和籼稻R区DNA片段上的基因如图。

注:粳稻12号染色体上无B、C、D的等位基因。
①科研人员将F1杂种植株中A~E基因分别单独敲除,得到A、B、C、E的单基因敲除植株,这四种单基因敲除植株的12号染色体R区差异性属于____(选填“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敲除植株的花粉粒形态。科研人员推测其中的C基因导致一半花粉败育,其他基因不影响花粉育性,支持这一推测的显微镜观察证据是____
②F1杂种植株单独敲除D基因,其花粉均不育,C、D基因双敲除植株花粉均可育。推测C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毒害作用,D基因编码的蛋白可____
③为验证以上推测,科研人员将D基因转入F1植株,获得转入了单拷贝D基因(一个D基因)的转基因植株(T0)。检测发现T0中转入的D基因并未在12号染色体上。若T0自交,仅检测12号染色体的R区,统计子代中分别与粳稻、粳—籼杂交种和籼稻R区相同的个体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2024-03-28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9 . X染色体上存在一段序列Xist,该序列会转录出非编码RNAXist(图中虚线),RNAXist能够结合在X染色体上,招募一系列蛋白,导致染色体聚缩,随后进一步招募其他类型的染色质修饰分子,增加染色质的修饰(图中空心圆圈),进一步使其聚缩,该过程最终会导致(       
   
A.解旋酶和X染色体结合加快
B.X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的缺失
C.X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改变
D.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10 . X染色体上存在一段序列Xist,该序列会转录出非编码RNAXist(图中虚线),Xist能够结合在X染色体上,招募一系列蛋白,导致染色体聚缩,随后进一步招募其他类型的染色质修饰分子,增加染色质的修饰(图中空心圆圈),进一步使其聚缩,该过程最终会导致(       
   
A.X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X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改变
C.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D.DNA聚合酶和X染色体结合加快
2024-03-08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