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1 道试题
1 . 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如表所示,探究下列问题:

组分

含量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0.2 g

葡萄糖

10.0 g

尿素

1.0 g

琼脂

15.0 g

H2O

定容至1 000 mL

(1)在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什么物质?____
(2)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如何进行选择的?____
(3)为什么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____
2024-02-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1.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3 . 为了培育高效利用木糖发酵产乳酸的菌株,科研人员利用木糖产乳酸的菌种搭载中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卫星返回后进行筛选,其主要流程如下图,其中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步骤②相比,步骤③的培养基成分还含有________。两培养基均以木糖作为唯一碳源的目的是____
(2)步骤③中,应在____附近倒平板,不采用涂布平板接种的原因是____。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筛选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这里的准确筛选的主要依据是____
(3)科研人员从候选菌中初步筛选出产乳酸能力较强的四种菌株,再通过连续转接和液体发酵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得到下表所示结果(单位:g/L),最终确定卫10为最优菌株,依据是____

传代次数

菌株

卫10

卫32

卫56

卫69

2

70.78

71.23

70.52

69.24

5

70.23

69.52

67.46

65.56

8

69.58

62.16

60.52

61.53

11

70.75

55.69

52.42

55.72

14

69.42

42.28

40.22

44.38

(4)若要进一步探究卫10发酵的最适木糖浓度,试写出实验思路____
2024-02-11更新 | 36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章 章末达标检测
4 . 大熊猫可利用竹子中约8%的纤维素和约27%的半纤维素。研究人员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
(1)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该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培养基。
(2)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____。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是____
(3)简要写出测定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的实验思路:____
(4)为高效降解农业秸秆废弃物,研究人员利用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3株纤维素分解菌,在37℃条件下进行玉米秸秆降解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在该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是菌株____,理由是____

菌株

秸秆总重/g

秸秆残重/g

秸秆失重/%

纤维素降解率/%

A

2.00

1.51

24.50

16.14

B

2.00

1.53

23.50

14.92

C

2.00

1.42

29.00

23.32

5 . 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
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
C.B操作可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②表面
D.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6 .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是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NH3以后,才能被利用。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尿素只能在脲酶的催化下被分解成NH3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为液体培养基。(      )
(2)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其能产生脲酶。(      )
(3)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分离细菌,也能计数。(      )
(4)测定不同微生物数量时,接种的土壤悬浮液的稀释度相同。(      )
(5)菌落特征是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      )
(6)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细菌数量就是活菌的数量。(      )
7 . 谷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小分子,谷氨酸钠是它的钠盐,是味精等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中,谷氨酸是产量最大的种类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黄色短杆菌等,下列生物中与这些菌种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区别的有___。
A.噬菌体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C.禽流感病毒
D.肺炎链球菌
E.酵母菌
F.硝化细菌
G.乳酸菌
(2)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主要有葡萄糖、氨水、磷酸盐、生物素等,发酵装置如图所示。可以判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型。
(3)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氨水,它不仅是细菌生长所需的___,而且起到调节培养液___的作用,所以应该分次加入。
(4)某厂的发酵液曾不慎被噬菌体污染,菌群死亡殆尽,但人们却侥幸从中获得了少数可抵抗噬菌体的新菌种,这种新性状细菌的产生来自___
(5)如图所示连续培养的方法,以一定的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的速度放出旧的培养基,此工艺流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试阐述其原因是___
2024-02-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1.3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8 . 如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NaNO3K2HPO4KClMgSO4·7H2OFeSO4(CH2O)H2O抗生素
含量3g1g0.5g0.01g0.05g30g1000mL0.1万单位
(1)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依功能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
(2)培养基配制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____。下列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____灭菌。
A.高压蒸汽
B.紫外灯照射
C.加入适量的广谱抗生素
D.过滤
(3)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应除去的物质有____,应加入的碳源是____
(4)图甲是细菌纯化培养结果,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用编号表示)。

(5)研究者在接种操作培养过程中,得到了一个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的平板,该接种方法是____;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
2024-02-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阶段测评卷(一) 微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

9 . 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釆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请回答以下问题:


(1)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 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釆集。
(2)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以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如图是釆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纯化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倒平板前必须进行______________;接种时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附近进行;培养时,将平板___________,放入培养箱中。
10 . 渥堆是六堡茶生产的关键工艺,渥堆期间微生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儿茶素(C15H14O6)形成黄红色的氧化聚合物。要从渥堆茶叶样品中筛选产多酚氧化酶的细菌,下表中培养基配方设计最合理的是(注:“-”表示不添加:“+”表示添加。)(       

组分(g/L)

名称

儿茶素

牛肉膏

葡萄糖

蛋白胨

KNO3

NaCl

琼脂

2

5

20

1

10

5

18

A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A.AB.BC.CD.D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