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2-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我们把分子,分母同时趋近于0的分式结构称为型,比如:当时,的极限即为型,两个无穷小之比的极限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早在1696年,洛必达在他的著作《无限小分析》一书中创造一种算法(洛必达法则),用以寻找满足一定条件的两函数之商的极限,法则的大意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值的方法.
如:,则______
2022-01-27更新 | 4393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联考数学试题
2 . 任何一个复数(其中为虚数单位)都可以表示成(其中)的形式,通常称之为复数的三角形式.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发现:.我们称这个结论为棣莫弗定理.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复数的三角形式为
B.时,
C.时,
D.,“为偶数”是“为纯虚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021-08-06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填空题-双空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3 . 某校学生在研究民间剪纸艺术时,发现剪纸时经常会沿纸的某条对称轴把纸对折,规格为的长方形纸,对折1次共可以得到两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对折2次共可以得到三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以此类推,则对折4次共可以得到不同规格图形的种数为______;如果对折次,那么______.
2021-06-07更新 | 45842次组卷 | 7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格兰数学家科林麦克劳林(Colin Maclaurin)研究出了著名的Maclaurin级数展开式,受到了世界上顶尖数学家的广泛认可,下面是麦克劳林建立的其中一个公式:,试根据此公式估计下面代数式的近似值为(       )(可能用到数值
A.B.C.D.
2020-10-31更新 | 65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5 . 杨辉三角,又称帕斯卡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评解九章算法》(年)一书中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式乘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现把杨辉三角中的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得数列:…….记作数列,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A.B.C.D.
2020-07-12更新 | 173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理科数学试题
6 . 中国古代近似计算方法源远流长,早在八世纪,我国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张隧(法号:一行)为编制《大衍历》发明了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二次插值算法(又称一行算法,牛顿也创造了此算法,但是比我国张隧晚了上千年):对于函数处的函数值分别为,则在区间 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近似代替,其中.若令,请依据上述算法,估算的近似值是(       
A.B.C.D.
2020-03-13更新 | 42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第十二中学、汉铁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7 . 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在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去掉所有为1的项,依次构成2,3,3,4,6,4,5,10,10,5,6…,则此数列的前50项和为(       
A.2025B.3052C.3053D.3049
2020-01-30更新 | 329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较易(0.85) |
名校
解题方法
8 .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研究过各种多边形数.如三角形1,3,6,10,…,第个三角形数为,记第边形为,以下列出了部分边形数中第个数的表达式:三角形数     正方形;五边形数;六边形数.可以推测的表达式,由此计算__________.
2020-03-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省实验中学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文)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欧拉公式i为虚数单位)是由著名数学家欧拉发明的,他将指数函数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根据欧拉公式,若将表示的复数记为z,则的值为(       
A.B.C.D.
2020-01-30更新 | 424次组卷 | 9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湖北省2018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理科数学试题
10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论割圆术中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盒体而无所失矣.”它体现了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表达式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它可以通过方程,求得,类似上述过程,则=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