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利用给定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自然状态下的鱼类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持续利用这一资源,需从宏观上考查其再生能力及捕捞强度对鱼群总量的影响. 用表示某鱼群在第n年年初的总量,,且.不考虑其它因素,设在第n年内鱼群的繁殖量及捕捞量都与成正比,死亡量与成正比,这些比例系数依次为正常数abc
(1)求的关系式;
(2)猜测:当且仅当x1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不要求证明);
(3)设,为保证对任意,都有,则捕捞强度b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证明你的结论.
2023-03-09更新 | 5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 数学归纳法及其变种 微点2 数学归纳法的变种
2 . 如图①,将个完全一样质量均匀长为的长方体条状积木,一个叠一个,从桌子边缘往外延伸,最多能伸出桌缘多远而不掉下桌面呢?这就是著名的“里拉斜塔问题”.

解决方案如下:如图②,若,则当积木与桌缘垂直且积木重心恰与桌缘齐平时,其伸出桌外部分最长为,如图③,若,欲使整体伸出桌缘最远,在保证所有积木最长棱与桌缘垂直的同时,可先将上面积木的重心与最下方的积木伸出桌外的最远端齐平,然后设最下方积木伸出桌外的长度为,将最下方积木看成一个杠杆,将桌缘看成支点,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若积木恰好不掉下桌面,则上面积木的重力乘以力臂,等于最下方积木的重力乘以力臂,得出方程,求出.所以当叠放两个积木时,伸出桌外最远为,此时将两个积木看成整体,其重心恰与桌缘齐平.如图④,使前两块积木的中心与下方的第三块积木伸出桌外的最远端齐平,便可求出时积木伸出桌外的最远距离.依此方法,可求出4个、5个直至个积木堆叠伸出桌外的最远距离.(参考数据:为自然常数)
(1)分别求出时,积木伸出桌外的最远距离.(用表示);
(2)证明:当时,积木伸出桌外最远超过
(3)证明:当时,积木伸出桌外最远不超过
2024-04-08更新 | 66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3月调研数学试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模拟试卷)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环保部门为了研究某池塘里某种植物生长面积S(单位:)与时间t(单位:月)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建立了函数模型,且.已知第一个月该植物的生长面积为,第三个月该植物的生长面积为.
(1)求证:若,则
(2)若该植物的生长面积达到100 以上,则至少要经过多少个月?
2024-04-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FHgkyldyjsx02
4 . 技术的价值和意义在自动驾驶、物联网等领域得到极大的体现.其数学原理之一是香农公式:,其中:(单位:)是信道容量或者叫信道支持的最大速度,单位;)是信道的带宽,单位:)是平均信号功率,(单位:)是平均噪声功率,叫做信噪比.
(1)根据香农公式,如果不改变带宽,那么将信噪比从1023提升到多少时,信道容量能提升
(2)已知信号功率,证明:
(3)现有3个并行的信道,它们的信号功率分别为,这3个信道上已经有一些相同的噪声或者信号功率.根据(2)中结论,如果再有一小份信号功率,把它分配到哪个信道上能获得最大的信道容量?(只需写出结论)
2023-03-16更新 | 266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某地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欲修建一条连接风景点P和居民区O的公路,点P所在的山坡面与山脚所在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且,点P到平面的距离.沿山脚原有一段笔直的公路AB可供利用,从点O到山脚修路的造价为a万元,原有公路改建费用为万元,当山坡上公路长度为时,其造价为万元,已知

(1)在AB上求一点D,使沿折线PDAO修建公路的总造价最小;
(2)对于(1)中得到的点D,在DA上求一点E,使沿折线PDEO修建公路的总造价最小;
(3)在AB上是否存在两个不同的点,使沿折线修建公路的总造价小于(2)中得到的最小总造价,证明你的结论.
2022-11-09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理)试题(湖南卷)
20-21高三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6 . 国际上钻石的重量计量单位为克拉,已知某钻石的价值V(美元)与其重量W(克拉)的平方成正比,且一颗重为3克拉的该种钻石的价值为54000美元.
(1)若把一颗钻石切割成重量比为1∶3的两颗钻石,求价值损失的百分率;
(2)把一颗钻石切割成两颗钻石,若两颗钻石的重量分别为M克拉和N克拉,证明:当时,价值损失的百分率最大.(注:价值损失的百分率=(原有价值-现有价值)/原有价值,在切割过程中的重量损耗忽略不计)
2021-03-26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数学试题
7 . 有时可用函数

描述学习某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x表示某学科知识的学习次数(),表示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正实数a与学科知识有关.
(1) 证明:当时,掌握程度的增加量总是下降;
(2) 根据经验,学科甲、乙、丙对应的a的取值区间分别为,,
.当学习某学科知识6次时,掌握程度是85%,请确定相应的学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