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解三角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如图,某同学运用数学知识测算东西塔塔尖的距离,该同学选择地面上一点为观测点,测得西塔的塔尖仰角为,东塔的塔尖仰角30°,且,则塔尖的距离为(       

   

A.B.C.D.
2023-06-21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养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2 . 关于题目:“在中,,点DBC边上一点,,且”,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研究它的周长时,得出四个结论:
甲:周长的最小值为;乙:周长的最大值为
丙:周长的最小值为;丁:周长的最大值为
你认为四人中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
2023-06-15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联合考试数学试题
3 . 洛阳九龙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中州东路与金业路交叉口,是一个九龙鼎花岗岩雕塑,代表东周东汉西晋北魏后梁后唐9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洛阳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九条龙盘旋的大石柱的顶端,端放着一座按1:1比例仿制的中国青铜时代的象征——西周兽面纹方鼎,汉白玉护栏两侧分别镶嵌着两幅《太极河图》.如图,为了测量九龙鼎的高度,选取了与该鼎底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现测得,在点测得九龙鼎顶端的仰角为,在点测得九龙鼎顶端的仰角为,则九龙鼎的高度       )(参考数据:取
   
A.B.C.D.
4 . 宜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了迎接4月12日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将中心内一块平面四边形区域设计灯带.已知灯带米,米, 米,且,则       

   

A.B.
C.D.
2023-06-11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5 . 我国潜艇外出执行任务,在向正东方向航行时,测得某国的雷达站在潜艇的东偏北方向的处,已知该国的雷达扫描半径为,若我国潜艇不改变航向,则行驶多少路程后会有暴露目标?(       
A.50B.C.D.
2023-06-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B版(2019) 必修第四册 北京名校同步练习册 第九章 解三角形 9.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6 .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如图,已知PH为佛像全身高度,PQ为佛身头部高度(PQ约为15米).某人为测量乐山大佛的高度,选取了与佛像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测量基点AB,测得米,米,,在点A处测得点Q的仰角为48.24°,则佛像全身高度约为(       )(参考数据:取

   

A.56米B.69米C.71米D.73米
2023-06-03更新 | 987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小张为测量木塔的高度,设计了如下方案:在木塔所在地面上取一点,并垂直竖立一高度为的标杆,从点处测得木塔顶端的仰角为60°,再沿方向前进到达点,并垂直竖立一高度为的标杆,再沿方向前进到达点处,此时恰好发现点在一条直线上.若小张眼睛到地面的距离,则小张用此法测得的释迦塔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       
A.B.C.D.
8 . 火箭造桥技术是我国首创在陡峭山区建桥的一种方法.由两枚火箭牵引两条足够长的绳索精准的射入对岸的指定位置,是建造高空悬索桥的关键.位于湖北省的四渡河大桥就是首次用这种技术建造的悬索桥.工程师们需要测算火箭携带的引导索的长度(引导索比较重,如果过长影响火箭发射),已知工程师们在建桥处看对岸目标点的正下方地面上一标志物的高为,从点处看点A和点俯角为.求一枚火箭应至少携带引导索的长度(       
A.B.
C.D.
2023-05-11更新 | 619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9 . 淮阴中学高一年级的全体同学参加了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青春在历练中闪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参观今世缘酒业厂区时,有一个巨大的方鼎雕塑.若在处分别测得雕塑最高点的仰角为30°和20°,且,则该雕塑的高度约为(       )(参考数据
A.4.92B.5.076C.6.693D.7.177
10 . 如图,底面同心的圆锥高为在半径为3的底面圆上,在半径为4的底面圆上,且,当四边形面积最大时,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A.B.C.2D.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