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解三角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在中,所对的边长分别为,则的面积.根据此公式若,且,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2020-05-12更新 | 350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2 . 在解三角形中,如何由三角形的三边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在古代一直是个困难的问题.古希腊数学家海伦在他的著作《测地术》中证明了公式其中这个公式叫海伦公式.如果一个周长等于12的等腰三角形的最长边比最短边大3,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A.B.C.D.
2020-04-05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3 . 意大利“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经典之作一《蒙娜丽莎》举世闻名。画中女子神秘的微笑数百年来让无数观赏者入迷,某数学兼艺术爱好者对《蒙娜丽莎》的同比例影像作品进行了测绘,将画中女子的嘴唇近似看作一个圆弧,在嘴角处作圆弧的切线,两条切线交于点,测得如下数据:,根据测量得到的结果推算:将《蒙娜丽莎》中女子的嘴唇视作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位于以下哪个区间(       
               
A.B.C.D.
2020-03-25更新 | 1067次组卷 | 1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4 .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提出了“三斜求积术”.他把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小斜、中斜和大斜.三斜求积术就是用小斜平方加上大斜平方,送到中斜平方,取相减后余数的一半,自乘而得一个数,小斜平方乘以大斜平方,送到上面得到的那个数,相减后余数被4除,所得的数作为“实”,1作为“隅”,开平方后即得面积.所谓“实”、“隅”指的是在方程中,p为“隅”,q为“实”.即若的大斜、中斜、小斜分别为abc,则.已知点DAB上一点,,则的面积为________
2020-03-21更新 | 1123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3)数学(文)试题
5 . 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约1202—1261)被国外科学史家赞誉为“他那个民族,那个时代,并且确实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独立推出了“三斜求积”公式,求法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把以上这段文字写成从三条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就是.现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中,,则平面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
2020-03-14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1
6 .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中有已知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陽,开平方得积.”如果把以上这段文字写成公式就是,其中的内角的对边为.若,且,则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7 . 类比“赵爽弦图”,可类似地构造如图所示的图形,它是由3个全等的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等边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大等边三角形,设,若在大等边三角形中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小等边三角形的概率是(       
A.B.C.D.
2020-03-04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理)试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单空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卷五“田域类”里有一个题目:“问有沙田一段,有三斜,其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四里,大斜一十五里,里法三百步,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个三角形沙田,三边长分别为13里,14里,15里,假设1里按0.5 km计算,则该沙田的面积为______ km2.
2020-03-01更新 | 31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8年9月10日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2)
9 .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中有已知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也把这种方法称为“三斜求积术”,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则.若,则用“三斜求积术”求得的的面积为(       
A.B.2C.D.4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10 . 《周髀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与数学著作,书中讨论了测量“日高”(太阳高度)的方法.大意为:“在两处立表(古代测望用的杆子,即“髀”),设表高均为,测得表距为,两表日影长度差为,则可测算出日高”由所学知识知,日高__________.(用表示)
2020-02-07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亳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科数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