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作者用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接着作者便层层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
B.作者通过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对于南方生活的厌烦。
C.作者通过自比黄花,不仅表达了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也象征着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D.《声声慢》这首词作营造了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2024-04-1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归园田居·其一》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B.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C.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3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内心凄惨,说不出话,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2021-06-01更新 | 882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春”字颇具表现力。
C.“一点渔灯出苇丛”以景结情,诗人不直接抒情,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是虚写,后四句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2.本诗善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采用哪些意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断肠”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请作简要赏析。
2021-05-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B.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C.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D.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4-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高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注],何曾得见此风流。


[注]《晋书·陶潜传》:“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从大处落笔写出长安形势,下句具体点出登高处所、时间与天气状况。
B.颔联以“雨歌”带出“仙菊润”,以“霜飞”带出“御梨秋”,描写细致入微。
C.颈联描写节日风俗和欢宴场面,烘托诗人眷恋家乡、思念亲人和渴望归隐之情。
D.本诗中“皇州”“仙菊”“天苑”“御梨”等意象,暗含对圣人之治的叹赏之意。
2.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与情感内涵。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牛道中遇寒食      陆游

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

莺穿驿树惺惚语,马过溪桥蹀躞行。

画柱彩绳喧笑乐,艳妆丽服角鲜明。

谁知此日金牛道,非复当时铁马声。


[注]①金牛道:川、陕栈道之一,北起沔县,过五丁关、宁强,至广元,现今的川陕公路沿此修建,亦称为“石牛道”。②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轻”字用得很巧妙,写出了春天到来时诗人“换春衫”之后的惬意之感。
B.“寒食”有点题的作用,“十分晴”突出了天气的晴好,也体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C.“莺穿驿树”,鸟语悠扬;“马过溪桥”,小步徘徊。颔联把听觉与视觉描写结合在一起。
D.人声喧闹,衣服艳丽,颈联描写世俗生活,表现诗人对人们悠闲快乐生活的赞叹。
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

高启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作于明朝立国第二年(1369)。当时,御史中丞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高启的朋友左司郎中沈某同行。②《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帝将北都洛阳,以光武帝为司隶校尉,三辅吏士见光武僚属,皆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泪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③长安:此处代指明朝都城南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台端指御史台。首联写汪广洋身兼重任,离开御史台出管陕西,随行之人都是一时俊彦。
B.四塞指四方。颔联写天下已归入大明版图,长期遭受异族统治的人民又见到汉官的服饰。
C.江左指江东。尾联写沈左司在西行途中一定会回望都城,其中暗寓着对朋友的赞扬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摆脱了送别诗的一般格调,全诗用典贴切,气魄宏大,堂皇整饬。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