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晁说之

长年何事不悲秋,今日天涯愁复愁。

故国老槐空寂寂,半天归雁自悠悠。

故知庾信多清泪,何事陶潜亦白头。

前日家人带楸叶,求身强健更何求。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诗人,作品中不乏对悲秋这一主题的书写。②楸叶:中药名。具有消肿拔毒,排脓生肌之功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年”是从时间角度突出悲秋之久,次句的“复”字则突出了忧愁之多。
B.老槐寂寂,无人看管,归雁悠悠,未捎书信,“空、自”暗含诗人幽怨之意。
C.首联是以“悲秋”直接点题,颔联是以秋天的典型意象“归雁”间接点题。
D.诗人卧病后深恐难以归乡,就捎信请家人捎来楸叶,以便好好将养身体。
2.作者在诗中是怎样抒写自己的悲秋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河·和王潜斋韵

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C.“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
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
2.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3 . 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运用排比手法,组成一首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气势汹涌,气势澎湃,使人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因为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所以说“不误,不误”,他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C.“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我”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山峰之巅,此时看到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表达了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D.“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称得上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明朗、欢悦、清新”三个概括性强并且准确的形容词,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做出了判断。
2022-11-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下片中年轻有为、儒雅从容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
B.词人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烘托。
D.上片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逝去的英雄,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
2022-10-0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海陵喜雨

甲戌四月晦日赋

贺铸

闰年四月之相交,旱天云物何萧骚。

清风卷地换尘世,白雨入林翻海涛。

殊胜农儿踏车健,少宽病夫挥扇劳。

须晴径买一渔艇,想见横塘深半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雨至时间和雨前景象,既照应了副题中的“晦日”,也暗含了作者喜雨的原因。
B.大雨既至,农人们内心充满了对天降甘霖的喜悦之情,仍然在雨中兴奋地踩踏着水车。
C.尾联用“须”“想见”写诗人的计划与猜测,大雨过后池塘水涨,正好可买艇游玩一番。
D.诗人有民生情怀,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农人的关心,这与《观刈麦》中所表达的情感相似。
2.诗歌的第二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且十分重视炼字,如本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均出自《庄子·逍遥游》。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喻自己对前途的忧虑。
D.全诗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2.这首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养蚕词

高启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

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檐前缫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


[注]①三姑:古代江南民间尊崇的蚕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农纷纷“罢来往”,没有时间交往,这是农忙季节的客观要求。
B.“深窗”指淑女的幽静居处,明代理学盛行,妇女只能深居简出。
C.为了饲养春蚕,很多女性得繁忙一个多月,甚至顾不上打理头发。
D.除了尽力于人事之外,蚕农还会顺从天意,祭祀蚕神,祈祷丰收。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诗歌内容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营造了一种清幽、高洁的意境。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2021-04-0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麻平晚行

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百年”和“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时空进行交织,使诗人的愁绪变得更加浓重。
B.颔联写出了诗人“寻戍道”而不得,只能靠辨听泉声而聊以自慰,排遣内心的苦闷。
C.颈联通过“涧叶”、“山花”等意象,呈现出天色已晚、光影难辨的境界,表达诗人无意于赏景而急于返乡的心情。
D.“风急暮猿清”描写了暮色中风的呼啸声、猿的哀鸣声不时传来的凄清景象,以景结情。
2.本诗蕴含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 . 《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1-04-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