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五节“寻梦”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的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中,离情缕缕,别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的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再别康桥》中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一“今日”,第三联一 “当年”, 第四联“今日”。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①常山:在今诸城市南二十里。②西凉簿:官名,指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盖”“皂旗”写出狩猎队伍的气派,“出长围”写出狩猎阵势之大。
B.马“跑空立”,鹰“掠地飞”,两个镜头侧面写出了狩猎场面的紧张。
C.白云、青山、红叶色彩鲜明,烘托出诗人狩猎归来愉悦轻快的心情。
D.本诗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时代背景一样,所写的狩猎场景相似。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4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乞食

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①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②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注】①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韩信贫贱时曾有漂母怜悯他饥饿而给他饭吃。后来韩信为楚王,重报漂母。②衔戢(jí):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有断炊饥饿之苦,却不知到哪里去寻求帮助,叩门乞食又担心别人笑话而口讷辞拙、欲言又止,表现出清高、孤傲的心理状态。
B.诗人借用韩信报恩的典故,盛赞主人有漂母之恩德,但自己却不能像韩信一样有机会报恩,只能冥报相还,表达出深沉的感激之情。
C.主人善解人意,不问而知诗人之窘困,于是慷慨赠粮,殷勤相待,把酒畅饮,与诗人谈天至黄昏,能看得出主人也是性情率真之人。
D.全诗语言平淡质朴,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主人济人所困,诗人感恩图报,彼此言谈畅饮,这皆是真情流露,朴实无华,令人动容。
2.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所表现的诗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4-30更新 | 745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调研(一)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①

辛弃疾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些②.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前后,当时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闲居带湖。②不争些:不差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写博山道上,松竹横斜,白云人家,雪后疏梅数朵,营造出清幽自然的优美意境。
B.“时见”引出作者对此间风景的赞赏,认为其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比毫不逊色。
C.到了晚间,寒意逐渐加深,词人旗亭赊酒,“径须赊”可见出乡民的淳朴和词人的豪爽。
D.词人醉后回家,不辨归路,任马随车而行,最后嗟叹容颜苍老,庆幸有此地山水为伴。
2.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4-21更新 | 31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王程: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交待了诗人与苏州的因缘。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以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
B.颔联上下句数字相对,句法却不同。如“江”与“泊”词性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结构不同,如此更显诗歌错落之美。
C.颈联巧用移情,本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来,说是杨柳认得自己,云山依依挽留,增添了诗歌的情致。
D.本诗抒写旅途感受,语言平易朴实,语调流畅,但情感沉痛滞重。如尾联用形象的比喻概括自己“无定”的生涯,极具艺术感染力。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02-07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灞原上傍晚秋风秋雨停歇,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
B.颔联描绘的景象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风雨中片片黄叶飘落,一人独坐,默默出神,运用映衬手法,表达诗人内心酸楚。
C.颈联抓住秋季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意象鲜明,哀景衬哀情。其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
D.前三联通过景物描写间接抒情,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尾联含蓄委婉,情感悲凄沉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①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显示出来。
B.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坐卧不宁,这种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01-1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五十九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释】①此诗作于李白应召入京为官之前。②华池:此处指王母的瑶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两句中“冒”“鲜”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B.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格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
C.这首诗的语言不事雕琢、清新自然,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1-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蔡挺:北宋仁宗时期知庆州(今甘肃庆阳);神宗时期,加天章阁特质,知渭州。多次击退西夏来犯之敌。②櫜鞬(gāo jiān):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从静态方面着笔,描写了边塞秋晨黄云衰草的情景,渲染了荒寒寂寥的氛围。
B.“汉马嘶风,边鸿叫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叫”字与“嘶”字对举,摹写了边塞战马和鸿雁寂静寥落之风貌。
C.“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直接抒写戍边将士慷慨报国的热忱。
D.“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这三句可以看出,朝廷不想用武力镇压外民,而是想用任意感化他们,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
2.本词与曹操的《观沧海》都是作者亲戍边郡所咏,写出了真情实感。请简析本词与《观沧海》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2020-12-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