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诗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宫阙名。

1.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B.《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中主旋律充满战斗的激情。
C.杨炯《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整首诗既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雄劲。
D.杨炯《从军行》中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2.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明显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3-11-15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亩之间

《诗经·魏风》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①闲闲:宽闲、悠闲。②行:将要,即将。③泄泄:舒畅和乐的样子。④逝: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共六句,重章叠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自然地拖长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轻松的心情。
B.“十亩之间”与“十亩之外”是诗歌的行文脉络,两句上下贯连,视野由近处拉向远处,变得极其开阔。
C.诗中的“闲闲”“泄泄”运用叠字,摹写了采桑女劳动结束后愉悦、恬静的神情,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D.本诗和《诗经·周南·芣苢》韵律节奏相近,均描写了劳动的场景和感受,但二者所描绘的劳动场景有所不同。
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2023-11-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唐风·鸨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①鸨(bǎo):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本性不喜栖木。②苞栩;丛密的柞树。③怙:依靠,凭恃。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从鸨飞翔栖于树上写起,以这种反常行为引发下文对百姓不能正常生活的叙述,是《诗经》“比兴”的艺术手法的典型表现。
B.“肃肃”是鸟扇动翅膀的声音,带有萧杀、凄厉之感,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悲凉压抑的氛围。
C.“王事靡盬”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
D.本诗以鸨鸟迫飞,不得其所的生活状态,照应当时百姓服役、无以归耕的社会现实。
2.本诗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有评价云:“民情至此,咨怨极矣。”请结合此结构特点,归纳诗中主人公抒发了哪几个层面的具体情感。
2023-10-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六个连续变化的动词表现了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B.这首诗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简单明快,一唱三叹,富于音乐感。
C.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但她们的情绪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了出来。
D.“赋、比、兴”是《诗经》使用的手法,这首诗采用“比”的手法。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023-10-2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木瓜

《诗经·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方送给抒情主人公的是果子,“我”却回赠的是美玉,回报的要比受赠的昂贵得多,双方都得到心灵的满足。
B.“投”有抛、掷意,没有轻佻之嫌却有俏皮之趣;“报”有回报意,因美玉之贵更显笃诚,不够含蓄却很隽永。
C.诗中人物之间互赠信物不断变化,又是“木瓜”又是“木桃”,又是“琼瑶”又是“琼玖”,感情飘忽不定。
D.从章句结构上看,本诗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的咏唱,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极有音乐美感。
2.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曷:何时。②埘:鸡舍。下文“桀”是指鸡栖的木桩。③有佸:相会。④括:会合。
1.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章开头的几句,均以“独白”的口吻来反映居家人的期待。
B.“不知其期”与“不日不月”,都表明君子已经是久役未归。
C.“鸡栖于埘”几句,以日常的不堪来反映居家人内心的愤怒。
D.两章结尾的感叹和疑问,包含着对“君子于役”状况的无奈。
2.全诗二章结构相似,采用_____的艺术形式来推进抒情,第一章侧重抒发_____之情,第二章侧重抒发______之情。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品是如何通过写乡村晚景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初夏风光。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2.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 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这首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表达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爱②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③,贻我彤管。彤管有炜④,说怿⑤女美。

自牧归⑥荑,洵⑦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①姝:容颜美好。②爱:隐藏。③娈:(luán)年轻美丽。④炜:鲜红透亮。⑤说怿:喜爱。⑥归:通“馈”。⑦洵:诚然,确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2.这首诗运用了《诗经》中的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3-08-1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通过“采”“掇”“捋”等一系列动作,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给读者以画面感。
B.《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劳动场面,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
C.两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劳动的欢乐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者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D.两首诗描绘了古代人民热烈的劳动场面,呈现了轻松、愉快的劳动节奏,充分彰显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2.这两首描写劳动的古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请简要概括它们语言上的艺术特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