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技创新  ①  ,唯有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做到抢占先机、勇立潮头。“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回顾非凡十年,我们能够在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中逆势而上,在  ②  的重大考验下自信从容,正是因为对趋势性问题保持前瞻性和预见性,做到  ③  ,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面对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等思潮沉渣泛起,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实现贸易伙伴多元化;另一方面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维护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把握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引领全球绿色发展;面对一些国家想构筑“脱钩断链”、实行“小院高墙”,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高水平科技努力实现自立自强。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方向,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就能够在把握变化中先声夺人,在面对挑战时应对裕如。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加点字“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要摆正心态,不要担心这个害怕那个。
B.小姨,听说万绿园很热闹,要不我们去这吧。
C.有的人一进商场,这也想买,那也想买。
D.这边敲锣,那边打鼓——针锋相对。
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非遗保护传承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方面,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社会广泛参与、人们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另一方面,非遗照亮现代生活,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同时,让更多人共享保护成果,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十四五时期,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非遗发展新趋势新特点,要坚持系统性保护,统筹协调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之间的关系,让非遗之光照亮百姓美好生活。

对非遗的保护一是要强化保护意识,在引导上贴心。全面认识并尊重非遗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采取多种措施让非遗留下来、传得开、走出去,为当代百姓生活和地方文化发展提供智慧和滋养。二是要传承非遗技艺,在创作上用心。一方面向外借力,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搭建非遗技艺传承产学研工坊,建立完善非遗技艺传承的基本规范、行业规则、保护制度等。另一方面向内用力,倡导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的社会氛围,完善非遗继续教育体系,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让非遗在人民群众的当代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要注重沉浸体验,使群众一见倾心。运用5G、人工智能、AR等数字化技术,构筑沉浸式综合体验平台,把保护、爱护、呵护非遗的种子在更多人心田上。

推动非遗进校园,建设一批国家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注重发挥非遗的美育和教育功能,将非遗传承与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相融合,建立非遗课程菜单,开设公益讲座、主题课程、游学联盟等,激发青少年对非遗传播传承的热情,采用奖学助学等形式,鼓励年轻人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推动非遗进社区,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推动非遗进景区,搭建集展示、销售、体验功能于一体的非遗平台,吸引游客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此外,还可推动非遗进园区,延伸非遗产业链条,推动非遗以工艺品等形式进入寻常百姓家。

基于非遗的文化特质、形式特点、互动特色,不断创新非遗+直播”“非遗+文创”“非遗+教育”“非遗+旅游等模式,通过各类直播、短视频、博览会、竞赛、主题活动等搭建非遗传播的全媒体展示平台,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对外,要讲好中国传承保护非遗的精彩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摘编自张胜等《非遗之光照亮美好生活》)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非遗有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在展示精美地域特色、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节庆文化产品的同时,一些非遗资源被转化成可变现的具体产品,蹚出了一条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因此,乡村振兴要用好非遗资源,尤其要建好非遗工坊。我国非遗资源灿若星辰,广大乡村是优质资源的富集地。但由于时代变迁等因素,不少非遗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这就需要文旅等相关部门进行非遗资源普查,全面掌握非遗分布、存续、特色、价值等情况,建立档案资料体系。如近十年来,宁夏全面开展非遗调查工作,明确境内资源5600多项,并出台法律规章,将非遗保护和传承纳入法治化轨道。而且,通过资源普查和系统梳理,可选取优势明显、从业人员较多、市场认可度高的项目建设非遗工坊。从产业角度来说,要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这其中,非遗工坊可以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因此,需发挥好非遗传承人等手工技能骨干的引领作用,满足手工技能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需求,重点扶持编织、刺绣、剪纸等主要产业,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以非遗工坊为核心,建立手工技能示范基地,形成工坊+基地+企业的发展格局。

从产业角度来说,要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这其中,非遗工坊可以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因此,需发挥好非遗传承人等手工技能骨干的引领作用,满足手工技能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需求,重点扶持编织、刺绣、剪纸等主要产业,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以非遗工坊为核心,建立手工技能示范基地,形成工坊+基地+企业的发展格局。

非遗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和延续,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运用而留存到当下的文化财富,是一个民族的。因此,要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由乡村向城市推广,由文化向旅游、商务、交通等领域拓展。非遗工坊要紧紧抓住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魂魄,打造适合现代应用场景的P产品,保证非遗精髓不流失,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消费文化产品。

如今,文化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因此,要做好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工作,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将非遗工坊做实做精,加大传统工艺产品供给,让非遗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摘编自拓兆兵《在开发利用中传承非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认识和尊重非遗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能够为当代百姓生活和地方的文化发展提供智慧和滋养。
B.营造出尊重、崇尚工匠的社会氛围,就能让非遗在人民群众的当代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运用5G、人工智能、AR等数字化技术,构筑沉浸式综合体验平台,能更好地让群众对非遗“一见倾心”。
D.中国传承保护非遗,对外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振兴用好非遗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建好非遗工坊,将非遗资源转化成可变现的具体产品。
B.要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手工技能骨干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非遗工坊起着引领作用。
C.非遗资源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先辈留存下来的文化财富,见证和延续着历史。
D.乡村是非遗优质资源的富集地,要由乡村向城市推广,由文化向其他领域拓展,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江苏惠山泥人“老字号”开新路,“泥娃娃”受追捧。
B.云南宁洱县研制出七子饼、金瓜茶、沱茶,打响普洱茶的国际品牌。
C.“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D.黎锦在多个国际时装周上的亮相,让人看到传统与时尚的结合。
4.材料一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5.如何做好非遗的开发利用工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界卫生组织将“衰老”定义为体内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过程。著名医学人文作家葛文德通过生动的案例表明:“衰老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功能丧失。”美国的托马斯·杰弗逊在71岁时写给78岁的老约翰·亚当斯的信中写得很形象:“我们的机器已经运转了七八十年了,可以预料到它将会损坏,这里一个轮轴,那里一个轮子,现在一个齿轮,下次一个弹簧,都将会出现故障,虽然我们能暂时将其修理好,但终究都是会停止运转的。

形象地说,衰老与疾病是两个轨道上跑的车,但又随时可能发生变轨、并轨。一方面,衰老是疾病的温床,  ①  ;另一方面,疾病又可能助推衰老的进程和程度。  ②  ,到了一定年龄,身体毫无例外地都将处于持续的衰老过程中,衰老积累到一定程度,通常会滑入“无疾而终”的境地,当然,不排除疾病在其中充当了“扳机子”,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医学术语是由多器官衰弱演化为多器官衰竭。在衰老与死亡之间,有一个时期叫深度衰老,医学上称之为生命末期,是安宁疗护发力的阶段,过去叫“临终关怀”,2016年4月政协双周会提议改为“安宁疗护”。  ③  ,关涉每一个人生命落幕的质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闪辞族是指入职时间短(不到一年)就想换工作的一类人,这类人由于人数众多、共性突出,所以被称为闪辞族。这一类人在职场上的特点是快速、频繁辞职和短暂工作,辞职前没有前兆,失踪式的辞职占比大,表现出对于职场的焦虑、不耐烦和不忠诚等特性。闪辞族“90的职场新人为主,以独生子女居多,且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闪辞族突出。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变革时期,这种转型变革,不仅仅是一种事物、环境、制度的转化,而且几乎是所有社会规范准则的转化,更是一种发生在人自身、灵魂和精神中内在结构的本质性转化,也是一种人的实际生存方式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改变。这种社会转型,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决裂,是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把人们带离传统的秩序轨道并带入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之中,在这巨大的转型中,人们会感受到普遍的信任危机。

与传统决裂之初,社会转型触发了价值信仰危机。价值信仰危机是指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信任危机。传统生活中原有的价值法则与规范早已内化成人内心的信念和信仰,在情感上滋生为信任,使人们从中体会到安全与踏实。而现在,这种社会转型要将人们带离传统,与传统决裂,使人原来赖以安身立命的信任感突发断裂、塌陷,使生命处于无根基的悬浮空虚状态而岌岌可危,陷于绝望之中。于是,人们在决裂中演化出一种怨恨”“绝望情绪,孕生出信仰危机。

在抛弃传统的过程中,社会转型催生着信任危机。辩证否定性要在破、立中有继承,是扬弃而不是抛弃。而在当今我国转型实践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否定传统的冲动行为时常可见,这就导致了文化价值的虚无存在与现实的无根漂泊状态。弃绝了所有传统,就如同砍断了传统之根,然后,本想与传统彻底决裂的初衷并没能在现实中实现。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更多的是否定了传统中的优秀美德,保留了传统中的不少糟粕。然后,在中国社会转型中这一社会共享的伦理规范被忽略甚至被抛弃,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普遍的不信任现象,我们陷入了迷茫和恐惧。

闪辞族的快速辞职实际上就是最初的个体对组织和社会的不信任,引起最后对自己的不信任。可见,当社会缺少了有效共享的伦理规范——诚信时,诚信个人的缺失,信任他人也变得困难和难以存续。

(摘编自阳芳《闪辞族现象的信任理论成因分析》)

材料二:

作为社会本身运行、发展的条件,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既涉及信任主体,也关乎信任对象;既与社会规范和体制相涉,也与主体人格和德性相关。

在信任问题上,个体总是涉及两个方面,即为人所信与信任他人。就前一方面而言,如何形成诚信的品格,无疑是首先面临的问题。《论语·阳货》中有如下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里的,主要表现为守信或诚信,所谓信则人任焉,意味着如果真正具有诚信的品格,便能够为人所信并得到任用。儒家视域中的朋友,可以视为家庭亲缘之外的社会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在引申的意义上,这种关系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与朋友的这种社会意义相应,朋友有信也意味着将诚信和守信视为人伦的普遍规范。在有序的社会交往结构中,以诚相待和言而有信,既是这种交往秩序所以成为可能的条件,也是交往双方应尽的基本责任,一旦个体置身于这种交往关系中,则同时意味着承诺了这种责任。

就个体而言,作为信任条件的诚信关乎内在德性或人格。中国哲学对与德性及人格的关系很早就予以较多的关注,儒家提出成人(成就理想人格)的学说,这种理想人格便以实有诸己(自我真正具有)为特点。与德性培养相联系的”“,首先意味着将道德规范内化于主体,使之成为主体真实的品格。这种真实的德性、真诚的人格,为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达到诚信,提供了内在的担保。

伦理意义上的信任,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从关系的层面看,信任以对象的可信性为前提。前面提及的信则人任焉中的,也蕴含着可信性。信任固然表现为主体的一种观念取向,但这种取向的形成,本身关乎对象。在消极的意义上,当对象缺乏可信的品格时,便难以使人产生信任之感,所谓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第十七章)》),便表明了这一点。尽管老子的以上论述首先涉及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但信不足不信的对应性,并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在积极的意义上,如果相关对象的所作所为始终诚信如一,那么,人们对其后续的行为,也将抱有信任之心。对象的可信性与信任的以上关系表明,信任并非仅仅源于主体心理,而同时具有与对象、环境相关的客观根据。

(摘编自杨国荣《信任及其伦理意义》)

1.下列关于“闪辞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闪辞族”是指众多有共同特点、工作一年左右就想换工作的人。
B.“闪辞族”的辞职方式往往是没有前兆、不辞而别的“失踪式”。
C.“闪辞族”以“90后”职场新人为主,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较为突出。
D.“闪辞族”的行为反映了当今社会个体对社会及自身的不信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社会的转型是巨大的。这种转型同样在人们心灵深处掀起了“风暴”。
B.现代社会的转型毫不留情地将人们带离传统秩序的轨道,走上了新路。
C.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人与人的信任是互相的,而个人品格的诚信是前提。
D.对象的可信性与信任的诸多关系表明,信任源于与对象、环境相关的客观根据。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绝望”一词凸显了人在生命处于无根状态时的内心感受。
B.材料二引用《论语·阳货》的话,目的在于论证“信任他人”这一观点。
C.只有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社会才可以稳定地运行和发展。
D.孔子“信则人任焉”与老子“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从正反两面谈“信”。
4.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如何打造一个“诚信”社会?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广贤

我接到除奸令时,太阳刚露半张脸,天边的赤霞让我想到了流血。难道我这朵花要在十八岁这一年凋落吗?

打粉成漂亮的小媳妇,我挎着篮子,快步来到了古渡边。放好搓衣板,持了持怦怦跳的胸口,让自己进入了洗衣状态。

一对野鸭子幸福地游来游去,丝毫没有预感到即将来临的危险。我抓把泥投过去,把它们吓飞了。我真怕待会儿狗子们的子弹伤到了它们。

也就在这一刻,我的眼前浮现出了龙腾师哥刚毅的面庞。若有他暗中配合,该有多好。师傅哇,当初你为啥不让师哥和我一块儿下山呢?你非说他练的是笨重钢叉,除了叉鱼一无所用。嘿,真是个老顽固!

太阳慢慢升起,血色渐渐凝去。一只小船孤零零地漂荡在岸边,未看到摆渡人的身影。

内线报告,今天伪军司令张八要回古渡镇为其父亲庆寿,这个爱耀武扬威的汉奸头子,天没亮就带着一个手枪队,乘着一艘机动船往家赶了。

从县城到渡口四十余里,算算这个时辰也该到了。

就在我焦急张望的当儿,忽听扑通一声水响,惊然扭头,只见不远处一棵柳树下现出一个巨大的涟漪,许久方才消散。还好,未见异常。我长吁了口气。天哪,这该是一条多么大的鱼呀。

不久,上游传来了机动船的轰鸣。我下意识地摸向了腰间的飞镖。只有镇定,才能确保一镖致命。来前,队长对我千叮咛万嘱咐。

目标还没到跟前,紧张个啥?真没出息!想想被张八残害的百姓,还有不少因他而牺牲的战友,你区区一条小命又算得了啥?

轰鸣声越来越近,看清了,船上站满了手握寿礼盒子的黑狗子,足有四十来个。我抑制着忐忑,若无其事地洗着衣服,眼角的余光时刻没敢离开船上。其实这会儿飞镖已被我藏在了手里,只等着目标出现了。张八是个瘦麻秆,常在县城游击的我早就认清了他。

机动船紧挨着摆渡小船靠了岸。

司令,有个漂亮小娘们在这儿洗衣服。一黑狗子喊。

快让老子瞧瞧。有人应答。

我做出收拾衣服要走的样子。张八站到了船头。为麻痹他,我套起了近乎:哟,是八哥回来了。果然那双狗眼里放出了笑嘻嘻的光芒。

就在我握镖的右手暗中发力的时候,哪料船头忽地钻出半条赤身,紧接着嗖地飞起一物,张八应声栽进了水中。事发突然,待我回过神来,发现一连串的漩涡朝着下游方向去了。黑狗子们想起向水里放枪时,对岸响起了接应我的枪声。我趁机飞奔上岸,躲到了一棵大柳树后。我怕他们救走张八,向下船者发去了飞镖。接连倒下几个后,黑狗子们没敢恋战,丢下他们的司令,掉过船头逃走了。

张八死了,可让他喉穿命毙的并非我的飞镖,而是一把眼熟的钢叉!谁会有这般精准功夫?我立马想起了方才远处的那声水响,继而想到了师哥龙腾,急忙划起那条摆渡小船,顺流找了二十余里,并没发现什么尸首。我这才放下心来。

得到队长允许,我提着那把钢叉上了山。问明来意,师傅指着屋角的叉说:龙儿私自下山已有月余,走时并未带叉。我傻了眼。

莫菲……我又想到了摆渡人。你想,吃这碗饭的,哪有缺岗的道理?有没有这种可能:此人恨透了张八,得知他这日回家,口噙芦苇管,提前埋伏在了自己船下?可是一见到那人,我立马失望了:他的鱼叉就在船里。

后来,我又走访了这一带所有的靠叉鱼谋生的汉子,结果都是摇头否认。

难道这是一把神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留在古渡镇当了名小学教师,后来又带着钢叉进了古渡抗战纪念馆工作,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找到或者等来那位暗中帮了我的英雄。我不言放弃,因为我始终怀疑着一个人。只要他还在人世,迟早会现身。谁知从十八岁起整整找了七十二年,依然未见他的踪影。师哥呀,你到底去了哪里……

祖母九十岁那年,给我讲完她的故事,带着那难以释怀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某日,一位言称捐赠革命遗物的耄耋老人,带着把钢叉,由其儿子推着轮椅,来到了抗战纪念馆。他告诉我,他大哥当新四军时,用这把钢叉叉死过数不清的鬼子与汉奸。我肃然起敬,忙问其兄尊姓大名。老人颤抖着手递给了我一张尚能辨认字迹的烈士证书。

龙腾?!我惊诧莫名,眼泪瞬间奔涌而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祖母去执行危险的除奸任务时,开始也有胆怯的心理,但对汉奸的嫉恨让她克服了这种心理。
B.小说中的祖母年轻时曾经和师哥龙腾一起在山上练就了一身硬功夫,祖母善于发飞镖,师哥善于使用钢叉。
C.为了能够找到神叉的主人,即帮助祖母的英雄,祖母费尽心思,多方打听,并为此去了古渡抗战纪念馆工作。
D.祖母未找到神叉主人而抱憾离世,这对“我”触动很大,为实现祖母遗愿,“我”毅然去了抗战纪念馆上班。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处对天边赤霞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在早上,同时也烘托了人物惨淡的心境。
B.小说第八段对巨大涟漪的叙写,看似是不经意之笔,实则是作者有心为之,为下文神叉除奸情节做铺垫。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并缩短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
D.小说叙述了祖母与一把神叉的故事,主要通过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小说以“神叉”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请结合小说分析文中“祖母”的形象特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时的两次历险   

郑恒庆

渐入老境,不免回忆起一些往事,其中生平里的两次历险,最是难忘。

1967年暑期。盐阜平原发了一次大水,河道沟渠里的水都已跟农田持平,满眼汪洋。当时我十虚岁,生命差点永远停留在外婆屋后的那个小河塘里……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小我四岁的二弟光着屁股追逐嬉闹,不知不觉来到了外婆屋后的小河塘边。我和二弟蹲在河边的高埂上,不停地直腰又蹲下,屁股将水面砸开的道道波纹伸向远方。突然,我对弟弟说:二子,我会游泳了!

真的?二弟疑惑地问。

是真的,不信,我游给你看!

好啊!二弟高兴地跳起来,双手举过头顶鼓掌。

你看,我开始了,我一边说,一边脚趾紧抠着码头的泥往河里走。忽然,脚一滑,我整个身子跌入水中,嘴里灌进了水。眼看向河岸,可能因为视线跟水面基本平行,我觉得水塘漫无边际,水岸遥不可及……我喝一口水,浮出水面一点,看到二弟依然手舞足蹈,兴奋异常,方知我刚才吹的牛让他信以为真,以为我真的会游泳了。我试着呼喊二弟救我,但一张开嘴水就灌进去,而二弟在岸上依然兴高采烈!水中的我,一边挣扎,脑子里一边闪过永别人间的想法:唉!怎么会这么糊涂呢?不会装会,吹牛把自己的小命玩掉了!悲哀啊!此外更悲哀的就是父母了,他们一辈子都会为我伤心的。我的死是自找的,却把痛苦留给他们……想着这些,双腿拼命挣扎,双手也使劲划水,鬼使神差,脚接触到了水塘底下的地,脚趾便紧紧抓住泥土,我一步步走上岸……

回到外婆的厨房里,我的肚子鼓得像一只篮球,只觉得浑身发冷,便把外公的一件黑色外套穿到身上,两只膀子捂着肚子,倚到土灶边。晚上回到自己家中,只觉得头皮绷得紧紧的,根根头发都插在头上似的,睡到床上,觉得睡在满是蛇的河里,恐怖了一夜。第二天起来,母亲问我夜间为什么不停地惊叫,我哪敢把真相告诉她呀?便含糊其词地说不晓得

现在想想,那次历险,完全是自己找的,差点搭上性命,把自己吓得不轻。还好自己在险境里,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奋力自救,幸免于难。这算是一次成长的催化吧!

19766月,我高中毕业了。那时高考还没有恢复,我随父母在生产队劳动,风里来雨里去,跌爬滚打,成了地道的农民。

记得那年深冬的一天早上,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和二弟却衣着单薄,跟父亲以及二叔、四叔一起去新洋港的轮窑运因拆迁照顾的低价砖。当时我们用了两条水泥船,一条载重三吨,一条六吨。返回时,三吨的船由经验丰富的四叔掌舵,二弟弓背拉着纤绳,比较顺利就进入内河道。我们这艘六吨船一行三人却差点葬身新洋港里!

当时,父亲因为视力差,二叔则体单力薄,都担心在乱石间拉纤被绊倒,他们就站在船头,让我摇橹,等我把船摇进内河道里,他们再上岸拉纤。我先使劲用竹篙把船推向河心,再放下竹篙,拉上橹,把橹脐架到橹人头上,可是不管我怎么架,橹脐总是滑落下来。当时的风力当有六级以上,水面空阔,风力更大,船又足载,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的水往船舱里倾泻,随时有沉船的危险。父亲和二叔见状,吓得向四处大叫起来:没命了,救命!——要多少钱给多少钱!

寒风依旧肆虐,四下里一片空旷,野外没有一个人。再不把船头掉过来,那船就必定沉入新洋港底!怎么办呢?我跑到船头,拿起竹篙,沿着船边,垂直插入水中,然后全力把竹篙扳倒。竹篙早已破裂,注入的冷水顺着我的手臂灌进膀子里,流进胸口和双腿,最后蓄在破旧的黄球鞋里,但这些我全都顾不上了。我连续不断地插篙压下,不知多少回合,终于把船头拨顺了,并慢慢地撑进内河道。由于冬日短,天早早地黑了,近三十里水路都是我一人借着顺风,用竹篙把船撑回的,到家时已接近深夜了。

我家这次运砖有惊无险。第二天东边的邻居崔大伯一家也去那里运砖,结果沉了船,万幸的是他们一家人都会游泳,没出人命,只是花了一笔钱(在当时也是巨资了)才把船和砖打捞上来。

那次过后,我一双手掌年年夏季蜕皮,可能是当时天气过于寒冷,频繁插篙扳压摩擦所致。但比起船沉河底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这点小痛苦又算什么呢?

回过头来想想,当初二弟才14岁,就像强壮的男子汉干活了,在那极其恶劣的天气里徒手来回拉纤60里左右,现在有几个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吃得了这种苦?我当时18岁,在危急情况下拼命自救,终于转危为安,平安回家,也真的不容易。大风大浪能锻炼人,真不是虚话。当然,我们兄弟的这个经历,也是早先经济落后、物资短缺年代才有的情况。

我在农村劳动了两年多,后来考上师范学校,回母校工作,然后成家,一切安好顺遂。回首少年时的两次历险经历,庆幸之余,仍觉后怕。

人说人越老,胆子越小,为什么呢?经历的事多,尤其是一些心惊肉跳的事,怎能不后怕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头写1967年盐阜平原发了一次大水“满眼汪洋”,为下文“我”第一次河中遇险埋下伏笔。
B.文中写“我”在水中挣扎闪过的想法,心理描写细腻,体现了“我”后悔吹牛的心情。
C.“我”做噩梦“不停地惊叫”,不敢告诉母亲遇险真相,只是怕她会责骂“我”做事不知轻重。
D.文本讲述了“我”的两次遇险经历。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关于文中崔大伯一家运砖沉船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段略写崔大伯家沉船事件,说明寒冷时节,船运遇上狂风而出险,是那个年代时常发生的事情。
B.此段说明崔大伯一家在遇上大风时,不懂得如何自我救助、改变航线,从而出现沉船之事。
C.此段表现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人民生活穷苦,普通百姓谋生的不易与艰辛,令人喟叹。
D.以崔大伯家遇险沉船与“我”的成功自救做比较,表明“我”当时能够死里逃生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件。
3.“我”的两次历险经历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删了,也不影响全文的情节。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6-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物课本介绍中国国宝时通常离不开大熊猫和白鳍豚。然而,白鳍豚在2006年就被宣告功能性灭绝。这让人___①___,这么可爱的物种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长江另一种水生仅存的哺乳动物长江江豚,栖息地丧失、过度及非法捕捞、水质污染,其数量下降到1000头,情况___②___。2014年,南京市政府成立了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对南京段的江豚进行全方位保护。为了让___③___的长江江豚走进公众视野,保护区开展了百场江豚讲座进校园”“守护江豚之都”“江豚公益跑等___④___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南京举办了近千场各类公益活动。江豚这个名字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认知。

国际上,(     )。在国内,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才刚刚起步。为了让更多人能在南京岸边体验观赏长江江豚的乐趣,看到江豚自由自在的身影,感受长江的魅力,保护区做出了更多的实际工作。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它是一项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
B.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是一项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它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
C.一项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是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它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
D.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是一项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的、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寄元宗简

张籍

秋堂羸病起,盥漱风雨朝。

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

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蜩。

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

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用“秋”点明时间,用“风雨”点出环境,以“羸病起”表明了自己的状态。
B.三、四句是景物描写,写竹影疏涩、榆叶飘落,“冷”和“暗”字凸显了环境的凄清。
C.五、六句写小路上掉下了许多果子,墙角里有蝉蜕下的壳,照应了前面“风雨”二字。
D.七、八句写诗人外出,但家人以其病方愈阻拦,只好回家静坐思念朋友,“闲思”实不“闲”。
2.本诗最后两句富有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漫步江西广昌街头,也不时有莲花元素的建筑映入眼帘。莲花广场、莲花大桥等已成为广昌的城市名片;莲瓣、莲蓬、莲子状的异形大棚,外形如莲花绽放般的莲花科技博览园;行政中心前的市民广场,莲花雕刻造型精美绝伦……可以说,莲文化___①___。与此同时,___②___,莲花灯会、莲神太子庙会等活动活力勃发。酬莲神、祈福祉、庆丰收,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将人们对莲的喜爱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年一度的广昌莲花旅游文化节是传承莲文化的重头戏,如今已成功举办17届。每届莲花节均以“莲”为媒,莲民俗表演、莲工艺展示、莲花生态旅游等活动精彩纷呈。

此外,___③___,让游客亲身体验采莲、剥莲、通芯、烘烤等农事活动,增添了莲花旅游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广昌白莲生产技艺自隋唐起源,经后人传承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技艺,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随着广昌对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古老的莲文化重焕生机,促进了莲文化繁荣发展,让绚丽多姿的莲文化在这片大地上熠熠生辉。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这是一则图片新闻的文字解说,请你为其拟写一则新闻标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3-06-06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 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时,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休息,虽然林外是 ,而遮去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耀着你烟头的红火光。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来看,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中他们生火宿过营,烤过猎获的野味。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这里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 ③ ,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瓣儿赛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天山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不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