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3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傍黑时分,人们已经爬过了两座大山,穿过一条狭长的山谷,来到靠近平原的丘陵地带。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队伍休息了一阵,喝了老乡送来的开水,吃了干粮,换了向导,又继续前进。

天已大黑了,队伍在清冷的朦胧月色中继续疾行着——①走过绵延的山岗,走过冰冻的小河,走过起伏的沙丘……

“平原!平原!”“平原!我们到了平原!……”人们都仿佛第一次看见平原似的低声惊呼着。有几个确实从未到过平原的人则左瞻右顾,好奇地打量着这一望无际的广漠原野。

月亮隐没了,灰蒙蒙的天宇上,有几颗寒星在闪烁。已经是半夜时分。岩烽虽有马,却步行着,他总是把马让给因腿脚扭伤而行走困难的战士骑。

……

在朦胧的夜色中,已经望见高高的路基了。忽然,前面的人把头一扭,一个接一个地悄声传下话来:“原地卧倒——向后传!”那压低了的严肃、紧张的语调,使得苗虹、柳明惊慌起来。她俩大气不出地随着队伍一下子卧倒在冰冷的土地上。

天空中的闪闪寒星,大地上的模糊人影,黑黢黢的无边原野上,静悄悄躺着的雪亮铁轨,全使第一次过铁路的柳明和苗虹抑制不住地突突心跳着。卧倒了一会儿,仍不见动静,苗虹忍不住了,附在柳明耳边悄声说:“铁路上连个人影也没有,怎么还不赶快跑过去?趴在这凉地上等什么呀?”柳明用手捅了她一下,叫她不要出声。

就在这时,铁道上忽然亮起了四只有如野兽眼睛一般的大探照灯,射出炫人眼目的白光,从高高的路基上向两旁的野地里扫射过来——射得柳明、苗虹都赶紧低下头、闭上眼睛。接着,急促、尖利、震耳欲聋的轧轧响声,也从路基上由远而近地轰响过来。

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句:“铁甲车!”柳明和苗虹惊奇地睁开眼睛——果然,两个全身虎皮似的涂着斑斓色彩的怪物,正在铁轨上缓缓地驰过来。③车头上那四只大灯,像饿兽搜寻食物般地转来转去,照得黑暗的原野一片惨白。

铁甲车好像发现了什么目标,那炫目的灯光忽然停在一片伏卧在地的战士身上不动了。柳明和苗虹的手互相紧紧握住——不知是因为内心的紧张和惊惧,还是彼此关切的深情……民运队的其他同志,此刻也感到了情况的紧张,屏住气息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当然,也有像高雍雅那样胆小的,不由自主地浑身微微颤抖……而前边距离他们不远的路基下面,八路军的战士们,却镇定地把枪口瞄准着敌人的铁甲车,仿佛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铁甲车还停在路轨上,车灯发出炽白的光还在不停地扫射着。从车身两边探出头来的机关枪,正虎视眈眈地对准了过路的人。

忘掉了严寒,人们没有咳嗽,没有一点声息

支队长岩烽伏在最前边靠近路基的土坎下,他的脑子里敏捷地闪动着、思考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打起来呢……也许过不了路还得返回去……但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同志们的安全!”

敌人的铁甲车还在铁轨上往返巡逻着。这支奔赴平原去开辟根据地的队伍,忍受着刺骨的严寒,伏在冰冻的土地上,一动不动。

(节选自杨沫《芳菲之歌》)

文本二:

过了蒋家村,已经进了敌人的封锁区域。这里有汉奸维持会,离开敌人驻了兵的旧关又只有八里。我们的非战斗员很多,牲口也不少。我们的目的只在通过。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敌人的炮火,我们计划在天黑以后,在半夜的月亮出山以前,横过井平公路,通过桃水,同时横过正太路。

麻烦有两处:井平公路到正太路之间,有十五里路远,而且是敌人的坦克大炮便于活动的平地。如果我们过公路的时候被发觉,敌人可能从旧关和娘子关两地出兵,截断我们的归路和去路,在井平公路与正太路之间,夹攻我们。这是第一个可虑的麻烦。第二个麻烦是通过那七十米的桃水,虽然有桥,却是容易守,不容易过的。

但是我们的人都不惧怕。战士们是常常通过铁路的,非常的镇静,把艰险当成了家常。有一个十四岁的四川“小鬼”,参加红军已经六年了,经过了草地雪山的长征艰苦,他当然不怕。他是无线电台工人,为了不忘记他学得的电码,那天晚上,和平常一样,在小声的念诵:“的的的,达达。达达达,的的。”他的微小的声音,在这深更静夜里,很远都可以听到。他叫鲜才文,他的参加红军,是得到了母亲同意的。有一次,我问他:“你想家吗了?”“不想。”“你为什么参加红军?”“第一,为了救中国;第二,为了救自己。”第八路军里的“小鬼”是可爱的人物。他们大部分是做勤务员工作。他们一边做事,一边学习。今天的勤务,就是明天的干部。因为他们是在军队里长大的,能忍耐一切劳苦,也有无数战斗的经验,他们都很活泼而且很伶俐,都清楚地了解中国的现实和他们的义务。

(节选自周立波《娘子关前》)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的开头用简明的文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了抗日队伍是从山里开拔前往平原地区开展工作的,这样处理为后文内容描述张本。
B.文本一中有多处描写队伍在邻近铁路时卧倒在冰冷的地上的细节,使情节前后照应,结构更严谨,同时在这一部分放慢了叙事节奏,增加了紧张感。
C.文本一与茹志娟的《百合花》都是战争题材小说,两篇小说都没有描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而是从一个侧面,以抒情的笔调来表现战争的一个方面。
D.文本二多次提到“井平公路”“正太路”等,客观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用公路、铁路交通线分割我根据地的牢笼政策,写出了抗日斗争的艰难。
2.对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三个“走过”构成排比句式,写出了抗日队伍征途的艰辛和行军的紧急。
B.句子②连用了四个“平原”,写出人们从山地走来,第一次看到平原后的新奇感。
C.句子③用比喻手法将大灯扫射说成“像饿兽搜寻食物”,表现了敌人的狡猾凶残。
D.句子④表现了铁甲车停在铁道上带来的危急感,也体现了抗日队伍严明的纪律性。
3.文本一有多处环境描写,请简析其作用。
4.抗战初期,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中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人士来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多起来。他们看到边区的生活和八路军的精神风貌,一致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八路军。请结合这两则文本,分析他们确立认识的理由。
2024-05-14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

苏轼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从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注】①嘉祐七年(1062)十月,苏辙抨击朝政被外调任商州军事推官,他却奏乞留京养亲,辞不赴任。商州与此时苏轼任职的凤翔相距不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病中听闻弟弟不去商州赴任,自己像失群的孤雁一样。“旅雁”一词写出了诗人复杂的心情。
B.颔联直抒胸臆,诗人认为远离家乡的官职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岁月的流逝加深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C.颈联进一步宽慰弟弟,羡慕弟弟可以有很多时间著书立说享受生活,自己在官场却碌碌无为不如回到故乡。
D.尾联以议论作结,指出京城是最适合隐居的地方,在给弟弟建议的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仕和隐的独特理解。
2.中华传统的隐逸文化中,文人雅士一般会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苏轼为什么说“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05-13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屠杀不朽的人

(法)让·雷维奇

二十五岁之前我还是个穷教师,命运是在我的第一部小说《一座坟墓的探求》得到龚古尔奖金的那一天转变的。在我的成功公布一个钟头以后,整个法国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在我的出版商的客厅里,有上百个新闻记者问我:您比较喜欢哪些作家?……您是不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摄影记者喊着:杜波瓦萨先生,头朝这边!庆祝一直到夜里很晚很晚才结束;我真巴望它永远延长下去。这种以我为中心的热闹场面很中我的意。

我离开了教育界,十年里出了八部小说,四本论文,三个剧本。尽管我的作品会带来上百篇批评家的文章,但公众并不同意这些意见。我对光荣和财运已经习惯了;我因为写人不免一死的情况写得太多,所以已经失去了虚荣心。

在有才能的人相当缺少的我这一代人中间,我也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出名的人。弗特隆也胜过同时代的人百倍。况且公众认为我们俩的才能不相上下。我呢,是一个无神论者;弗特隆是基督教文学的作家,我相信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之间还是非常相像的。

虽然我的每一本书都得到了成功。然而每一次成功,都不像头一次胜利那样,给我带来甜蜜的陶醉之感。现在,我常常想,真正的光荣,就是龚古尔奖金和法兰西学院。但是手上握着剑,头上戴着尖角帽,跨进学院的门这件事不是三十五岁的人能办到的。那些院士没有一个写得象我那么多,但是我们必须听他们的。在文学方面,多谈比多写更能使人成功。还得等上个七、八年。我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我想到了瑞普兰。近二十年来他的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下层社会去找凶手的时代也早已过去,杀人的买卖掌握在巴黎和外省的五六家企业手里。瑞普兰领导的一家是最重要的,常常替银行、教会,甚至替政府办事。我要求瑞普兰谋杀十个院士;虽然事情很棘手,考虑了很久,最后他答应我一定满足我的要求。 一个礼拜以后,他交给我一张名单,我同意了这张名单。牺牲谁关系都不大,只有院士的席位才是重要的。

对不朽的人的屠杀是在某个夜里实现的。正像报纸上说的,这件案子激起了极大的波动。表示哀悼的、而且在危险中的学院由警察局守卫着。三十个活着的院士由暗探保护。经过两个月的徒劳的搜索,警察局也好象厌倦了。我造就了一些幸运的人;大伙儿已经在谈论着后继的人选了。出殡的那天,我遇到了弗特隆。我们握了握手,一句话也没有说。我不相信他会疑心到我,但是他好象没有以前那么忧郁。

我良心平安地等着。选举的时候终于到了;我放过了前面的八名;这是个很好的策略,弗特隆也这么做。等到选到倒数第二个空缺的时候,我认为好机会来了,于是把申请书送去:真是一篇杰作,无疑是我的作品中最成功的。弗特隆也模仿我,他打算弄到最后一个空缺。他也跟我一样,不肯去拜客。一个有才能的作家可不能降低身分去做这种事。

我没有当选,比起我来,别人更喜欢一位海军上将。弗特隆也被一位主教打败了,可是他的失败一点也不能减轻我的苦恼我懊悔,可是晚了。

我还要等多少时候才能等到一次自然的死亡让出一个空缺来呢?但是瑞普兰在那儿;我的失败也叫他很伤心。有一天他来按我的门铃。

我想为您做点什么事,他对我说。但是,下一次我请求您利用一切机会,出去拜拜客!

我俯下头,答应了;他接着说下去:

最近几个月来,防备当然要松多了,但是这些先生们还是不很放心。没有办法到他们家里去……只能在大街上行事。我要弄死历史家比阿托瓦。比阿托瓦应该是一个诗人,每天夜里,他都要在河边游荡好几个钟头,而且路线从来不变。这样我干起来要方便多了。

我没有等多久。一个礼拜以后,有人发现比阿托瓦在河边给人打死了。我连忙去向杀人者致谢;可是我没有来得及开口,他已经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对我说:这不是我!接着他告诉了我:头一天晚上,他曾经隔着一段距离跟着他要猎取的对象,时间已经很晚很晚,河岸几乎连一个人也没有,他认为时间和地点都适合于下手了;他走过去。可是有一个人从黑地里窜出来,在他还没有动手以前,已经用棍子照准院士的脑袋上揍了三下,这三下连一头牛也可以打死。

看见他打,瑞普兰对我说,我决不会相信他是个新手。当时我离得相当近,所以认出了这个凶手。

瑞普兰笑笑;我也笑起来了。

弗特隆!

这个名字从我的嘴里漏了出来,

以后的事情很容易猜到。弗特隆承蒙我隐名埋姓地告发,第二天就给抓起来了;他当时就承认自己是谋杀案的制造者;但是他还是不承认那十个人也是他谋杀的。这样一来,我的良心得到了平安。文学界的一场大屠杀就这样结束了。弗特隆被认为是疯子,他将要在一个疯人院里了结他的一生。

至于我呢,我去拜客了;我的当选没有问题了。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不久以后我还要尝到手握雕花的剑柄,走进黑暗的坟墓的那种快乐。

(有删改)

【注】①不朽的人即法兰西学院的四十个院士,院士是终身职称,逝去一名再补选一名。②龚古尔奖金是遵照法国小说家爱德蒙·德·龚古尔遗嘱创立的一个学院每年所颁发的文学奖金。③剑和尖角帽是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制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第一本小说获得龚古尔奖金时,面对记者们高涨的热情很是享受,说明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很快融入了名利场。
B.“我”在十年内创造出大量的作品,可谓名利双收,但我并不感到满足,只有当选法兰西院士才能满足“我”的虚荣心。
C.瑞普兰是冷酷无情的职业杀手,但他也为“我”的选举失败感到伤心,还主动来找“我”,这些体现了他良心未泯的一面。
D.在整个事件中,“我”从未对杀人感到“懊悔”,这种波澜不惊的冷静,显示出“我”的冷漠和麻木,更让读者不寒而栗。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B.小说以“屠杀不朽的人”为题,既提示了小说的情节,又暗示主题,能引发读者思考。
C.小说使用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手法,谋杀情节是对现实社会中权力斗争的一种夸张表达。
D.小说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暗示“我”即将走向名利的巅峰,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
3.小说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小说中弗特隆这个人物对刻画“我”的形象起重要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道傍小憩观物化

杨万里

蝴蝶新生未解飞,须拳粉湿睡花枝。

后来借得风光力,不记如痴似醉时。

南溪山居秋日睡起

杨万里

客至从嗔不著冠,起来信手揽书看。

小蜂得计欺侬睡,偷饮晴窗砚滴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歌叙写诗人在道旁看到化蛹成蝶,看久了就忘记自己“如痴似醉”时的样子。
B.第二首诗歌叙述因不戴帽子而听任客人嗔怪自己,体现了诗人山居时的随意率性。
C.第一首诗歌描写蝴蝶“新生”的情态,跳出了庄生梦蝶的传统藩篱,别开生面。
D.两诗与《插秧歌》一样都体现“诚斋体”的特征,抒写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2.两首诗歌把常见的小昆虫写得富有情趣,请简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久思

清 蒋智由 ①

久思词笔换兜鍪,浩荡雄姿不可收。

地覆天翻文字海,可能歌哭挽神州?

【注】①蒋智由:清末民国政治思想家、诗人。鼓吹君主立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即事抒情,情景相融,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命运的担忧。
B.一、二两句重在议论,兼有抒情和叙事,重在抒发自己胸中的愤懑。
C.三、四句纵横捭阖,气阔意远,展现出作者非凡的政治才能。
D.全诗基调悲凉,抒情有致,展现出作者非凡的爱国热情。
2.诗家历来对“地覆天翻文字海,可能歌哭挽神州?”十分推崇,请对此句做简要分析。
2024-04-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踏莎行

吴潜

红药将残,绿荷初展。森森竹里闲庭院。一炉香烬一瓯茶,隔墙听得黄鹂啭。

陌上春归,水边人远。尽将前事思量遍。流光冉冉为谁忙,小桥伫立斜阳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二句以白描手法写初夏景物,蕴含时光流逝之感。“红药”即芍药。
B.上阕后二句以声衬静,“黄鹂啭”打破了庭院的岑寂,又使庭院更显寂静。
C.春天已经归去,远方的人仍未回来,女主人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往事。
D.光阴一刻不停地流逝,女主人公竟会责问它为谁而忙,可谓“无理而妙”。
2.“森森竹里闲庭院”中的“闲”字很有意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4-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薄幸

吕渭老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前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注]①青楼:指女子闺阁。②角枕:用兽角装饰的枕头,用角枕题诗相赠,表示感情深厚。③贳酒:赊酒,这里指用金钗换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起调处就开始捕捉少女的“愁”,以“春晚”点出节候,烘托伤感之情。
B.“昼寂寂、梳匀又懒”承“春晚”而来,昼长人静,女子百无聊赖,孤独寂寞。
C.“鸦啼莺弄”一句以乐景衬哀情,本是春光美好,却“惹起新愁无限”。
D.“记年时”一句总领下文,下片围绕女子所“记”内容叙写,写得极富情致。
2.“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三句情景交融,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
2024-04-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年漫想

徐志摩

小孩子们最喜欢年。新年固然有趣,过年也是有景致的。送灶,请菩萨,打年糕,年三十半夜里吃熟荸荠,那样都是好玩。尤其是因为年脚下先生散馆或是学堂放假,孩子们这回玩儿,简直是奉旨,再不用害怕长辈的骂。是的,孩子生活上唯一的镣铐只是上学,这一放松,他们的自由是完全的了。他们跑,他们叫,他们在野地练操,坟台上比武,他们的快活是没有边际的。

难怪孩子们就爱年,就巴望年。他们往往在一个新年还不曾过完就急着问下一个新年该几时来。但他们渐次长大时,他们对“年”的趣味也就逐渐的减淡。等到成了人,生活的负担安上了肩背,“年”的面目就会不期然从喜笑转成忧郁,从嫩色暗成深色。这一深可就不易再往回淡的了。到年节边你去看看,尤其是这类年头,哪个人脸上不显着“心事”的口痕?就算足下是快活人,过年用不着担心,但一个年头的消亡至少给我们一种不愉快的警告。他仿佛说:“先生,麻利点儿罢,你又短了这么些了。”

“年”是不能给我们成人们欢喜的,沉沉镣铐着的心不能感着天然的愉快,习惯娇养坏了的身体不能感着天然的愉快,环境和生活仿佛通谋侵蚀人们天赋的特权。可怜的生灵们,笑不再是他们的分,跳不再是他们的分。季候的循环,春的启示,秋的黄金,夏的富丽,冬的威严,都不能警醒他们的迷梦或是解放他们的忧郁。一年里的时节,可爱的有诗意的点缀都消失他们原来的意义,只剩下空廓的惯例,落在老妈子们的手中迎送。无光彩不止是新年,什么端阳,花朝,中秋,重阳,都萎成了日历上的蟢窝,再没有力量因缘时序的推移,鼓励人们光荣的游戏的本能。

这是一种病征,并且我怕,不是不严重的病征。生活已经皱缩到枯窘的边缘,想像脱尽了翱翔的健翩。

一堆泥,一团私欲,一球肮脏的心肝,一副残喘苟延的面目——这是现代人们的缩写,再没有别的说了。这当然只是一种看法,同时我们不疑惑仅有好为诡辩的为我们解说这普遍的消沉的气象。“这正是东方人的秉性使然,”他们说,“不比西方人一逢着芝麻大的事情就会兴奋到毛发耸动。这外表的沉静或许正是内心沉着的征象,悲观者的结论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阿,谁愿意无端诅咒自身?谁不愿意“悲观者的结论是没有充分根据的”?但不幸这时代不但有病而且不浅的征候已显到不容否认。不说别的,在你我自身的脉搏上,就可以按出这可惊的消息。

转瞬间又是一年生,土地还是有生命的。我们敢说,枯草尽多转青,梅枝尽有着绿的希望,但人事呢?我们在光阴的齿牙间挣扎的目标,一天模糊似一天。同时我们觉着生命在我们身上一寸寸的僵化,苦恼,烦闷,悲哀,谁忍得住不高声的叫喊,在我们还有声息的俄顷?

前面我说过孩子们是有完全生命的,他们在天真的自由中欢迎时令的流转,赞美自然的荣华。在他们,正如山林里的雏鹿,游戏的本能得到了无阻拦的表现。文化的一个使命是在保存这健康的本能的永生,它的又一个使命是在更进一步意识的导引。这部分内在的精力化生创造的神奇,附带的柔化人生的枯瘠。不止一个思想家曾经警告我们文明的危险,他们救济的方案虽则各有不同,但他们要我们摆脱物质的累赘,解放性灵的本真,以谋建设健康的优美的活泼的人生,却是往往一致的。圣法兰西士永远伸着他那温柔的手指指引我们到小草花与孩童中间去领悟真理与实在。西方的圣哲点着孩子们对成人们说:“这些是你们应得跟着学的。”他们也说“人的生活”,应分是“花朵儿似的”。东方的圣哲不也是珍重“赤子之心”与“婴儿”的深远的涵义?庄敬的华茨华斯告诉人们“孩子是成人的父亲”,他也在小草花身上发见“眼泪所不能宣泄的强烈的情绪”。

小草花,小孩童,我们自身的卷曲,我们自身的臃肿,在这霜浓星澹的冬夜,我不由的感着不易形容的局促不安,“堕落”。户外的枯木仿佛在晚风中微喟“堕落”,残破的希望的鬼影也仿佛在我周遭揶揄的回响。

“新年”,这音响何尝不像是寒夜的鸡鸣,对昏梦的人间,报告一缕新起的曙光?又是一度更新的机会,但我们能接受这福音不?小花草,小孩童,“道不在远”,但我们有力量回复本真不?在绝望的边缘我们不期然发见,我们徘徊的踪迹,这就是我们选定的归宿。

192811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孩子们最喜欢年,一是因为过年有送灶、请菩萨、打年糕等景致,一是因为学堂放假了,完全自由了。
B.“尤其是这类年头,哪个人脸上不显着‘心事’的口痕?”反映了作者对时局下人们生存状态的忧虑。
C.在作者看来,东方人的秉性使得当时的人呈现出一堆泥、一团私欲、一球肮脏的心肝、一副残喘苟延的面目。
D.作者对孩子们的生命力进行了赞美,认为孩子们正如山林里的雏鹿,保存着游戏的本能,值得保存。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小孩过年起笔,勾画出了过年的欢快氛围,其目的是引出对新年和人类生存意义的深入思考。
B.“先生,麻利点儿罢,你又短了这么些了”一句作者将“年”人格化,表达了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C.文中多次引用东西方圣哲的话,认为成人要向孩童学习,这样,人生才不会枯瘠,文明或许才能被挽救。
D.文章最后连用三个反问句,意在强调对昏梦的人间尚未绝望,处于徘徊之中,或有一缕微弱的更新的可能。
3.作者认为年味之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本文和《再别康桥》一样,整体上情绪“哀而不伤”,请据此加以分析说明。
2024-04-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褐纸鸢

牛维佳

车一上国道,方老就坚持亲自驾驶。牛仔这才明白,为什么他有高速不走非要上国道,原来早就动了这个心思。他可是年过九十了!牛仔不同意,方老也不再废话,要下车杵上拐杖自己走。牛仔无奈,只好哄他说这里路况复杂,等到人少车稀了再让他开。

牛仔自小景仰爷爷,大了就变了,觉得他其实很平常,越老越成了一个自以为是的犟老头。这次赶着清明去沂蒙老区扫墓,牛仔是有所犹豫的。他对爷爷那段抗战的历史感兴趣,但又忌惮他的固执,不大想陪他去,今天一开始果然就出了问题。

牛仔对爷爷在山东抗战的事还是知道一点的,这次爷爷又讲了一个他从来没讲过的故事。

方老的部队在沂蒙老区打过游击。那个时候土匪四起,也打着抗日的旗子,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八路军的办法是做思想工作,晓以民族大义,具体做法是先了解土匪们的构成,清除顽劣分子,再去说服收编他们。

方老是本地人,教导员去做工作的时候特意把他带了去。有一次,谈判还没开始就出了意外。一个脸色发白个头瘦高的小土匪太紧张,作势摆弄手上的老毛瑟枪,不料却弄走火了。枪声一响,双方差点就动了手。教导员厉声呵斥他们不守信用。土匪头子恼火差点坏了事,拔出枪要干掉那个冒失鬼。

这时,方老却为他说了一句话。说对方那把老毛瑟容易滑膛走火,等他们归顺了八路军,可以换把七成新的汉阳造。那个小土匪以为自己算是到点了。不料这个一触即发的场面却被方老一句话给化解了,反而使收编顺利地完成。土匪们看到的是八路军的强大和自信。

事后,那个小土匪提着一坛酒找到方老,表示感恩,此后他们成了感情不错的战友。

他叫高飞。

后来团长让高飞进了方老所在的侦察连。据说上头是看他学过小九九,手挺巧,会写写画画,随便就可做个风筝,说明他心细,说干侦察就要这样的。

进了鲁南境内,方老就开始嘴里念念有词地唱: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哎,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方老兴致很好,让牛仔停车。牛仔以为他要方便,或者看看油菜花,正好自己也要方便,停了车就去了厕所。待完事回来,发现驾驶座已被方老占据,便连请带拖想让他回到自己座位。方老却像被黏上了一样,纹丝不动。

牛仔急了,说要报警。方老理都不理,喝令他上车,接着就启动了车。没想到方老这么一开就是一百多公里,已经快到了沂水。牛仔看着还顺利,也就渐渐地放下了心。

路边还是鲁南的乡间风光,方老一边看一边在想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他说这里空气的味道都还是老味道……

牛仔怕累着爷爷,建议找一户农家,吃个农家饭。方老表示同意,边开边找地方。不一会儿就给他们找到了一处。这户农家有一老一少,那老的问明了来意便迎了他们下车。山区村户很散,这里就几家。看见这家来客了,乡邻老少没事的都围过来看热闹。

方老问他们老辈的事还记不记得。老头说看什么事了,要说德国传教士和日本兵的他也知道些。

方老说就说日本那块儿的。老头点点头,说这一带是游击区和根据地的接合部。有一次日军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情报,说八路军有部队在这一带,就进行了偷袭。但奇怪的是,八路军好像天上有眼,总能顺利突围。八路军怎么知道日本人的兵力部署?那是因为鸟兽也在助力八路军,每次突围都有鹰隼在空中出现。日本人总是落空,最后什么也没捞着。这个传说是真事,现在的学生都知道……

饭后,告别。回去的路上,牛仔一本正经地说,什么鸟兽的那么玄,回头我查查资料,肯定都是民传,不是信史。

方老没理他,过了一会儿,悠悠地对牛仔说:那老农说的并不假,我们当年可不就有千里眼!接下来他说了一件往事。

1943年夏,抗战最困难的时候。日军实施铁壁合围政策,进攻一次接着一次,不给喘气的机会。那天一早日伪军就把他们一个旅部和一个主力团,给围在了一个七八公里见方的山谷里。当我们的警戒哨发现的时候,对方已经控制了周围的两个山头,子弹炮弹呼啸横飞。很快,八路军的预备队都全用上了,节节阻击,牺牲不小,压力巨大。

这时刚才提到的那个高飞出来了,他主动要求自己去山上侦察,寻找敌人包围圈的缝隙。高飞手持几只风筝说,现在风力不错,他要是放了纸鸢就说明那里有空隙和机会,部队就要马上从那里突围。后来部队果然凭着高飞纸鸢的指引,顺利地突破了敌人的接合部,成功突围。

事后高飞被记了一大功,提升为副排长。炮兵连长也找到高飞,和他商量了一套土方法,用他的纸鸢为炮兵观察员通报目标的密位、坐标。以后作战中屡试不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纸鸢通讯法很快在部队推广开来,不久,高飞被提为副连长。但是在日本人投降前半年,这个高飞却还是战死了。

那次遭遇战,战斗一开始就对我方不利,东西方向是日军,有汽车机动。为了搞掉敌人的指挥部,侦察连连续派了两次炮兵侦察兵上去,都没了动静。最后高飞只好自己带了几个战士摸过去。

那天正好有风,四十多分钟后,高飞那边的褐纸鸢就可以看到了。纸鸢上传递的密位、坐标显示敌人的指挥所和炮兵方位。我方炮兵试射校正后连续进行了三轮急射。

敌人也发现了高飞的观察点,立刻集中火力对他们进行炮击。为了掩护高飞,我们的炮兵加大了射击速度。一时,两处都响起密集的炮声,硝烟弥漫,土石横飞。

二十多分钟之后,战场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日军进攻渐渐终止了,后来悄悄撤出了战斗。

战后,他们怎么找就是没有找着高飞,就像气化了。这样的事战场并不少见,一仗下来人给打没了。大家心里都是明白的,都默默地脱下帽子。

方老说那次敌人是坐上车跑掉的,我们的两条腿追不上,当时要是有车开,绝对不会便宜了他们……

牛仔恍然明白了一件事,爷爷为什么这一路执着于开车,原来是有这样一个情结。

牛仔半天都没再作声,只听见沙沙的车轮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去沂蒙老区扫墓,牛仔的态度是犹豫的,因为他既想借此了解爷爷的那段抗战经历,又对爷爷的固执有所担心。
B.“土匪四起”及收编谈判时出现的擦枪走火事件,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从事革命工作的凶险。
C.进入鲁南境内,方老或哼唱革命小曲,或低声自语,写出了方老故地重游时,触景生情,心怀感慨。
D.“牛仔半天都没再作声”,说明他理解了爷爷,这次长途祭扫也成了他精神洗礼、思想共鸣之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脸色发白个头瘦高”这一细节,暗示“小土匪”不一般,也使读者对高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B.去老农户家里吃饭这一情节的设置,既符合长途赶路的现实,又宕开一笔,舒缓了行文节奏。
C.褐纸鸢是以高飞为代表的抗日英雄的象征,也是抗日军民智慧、不屈的抗战精神的象征。
D.小说将英雄高飞的故事套在方老去扫墓的故事中,形成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3.“褐纸鸢”行文过半才出现,但前文已有细节预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
4.高飞的英雄事迹由方老讲出,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2024-04-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理喻(其一)

范浚

邮亭羁客寒无毡,夜怀家山情惘然。

灯前坐感雨萧瑟,浩叹达晓愁无眠。

邻翁不出蓬茨里,听雨听风心似水。

黄昏鼻息已雷鸣,往往檐喧不经耳。

愁霖一种声纷纷,邻翁不闻羁客闻。

是中转物有妙理,起予暗契瞿昙旨。

【注】①范浚:宋代理学家。②蓬茨:用蓬草作顶的房屋。③瞿昙:佛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用细节描写表现出羁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邻翁不出陋室,既和风雨有关,也源于安贫乐道的品质。
C.“愁霖”意味着久雨令人发愁,和前文“愁无眠”呼应。
D.诗人并未耽溺于惘然伤感的情绪,反而领悟了佛家妙理。
2.理学家作诗大多有理趣而无理障,请结合本诗进行分析。
2024-04-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