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3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庙与僧

汪曾祺

我的行李已经由人先放在我要住的房间里去了,我就一直走到方丈室找“当家的”和尚。当家的早已经迎了出来。

这个和尚整个可以用一个“黄”字括尽了。第一,他胖得很,说胖还不大对,应当说肉多得很。腮帮子坠坠的,脑后长平了又打了折,连上下眼睑都“厚夺夺的”。于是,我想,你总不能再不想起你自己上菜场买小菜的那段生活了。他从头到脚都是黄的。说真的,最唤起我的黄的印象的是他那双肥脚,我一辈子没见过那么黄的脚。他就从肿肿的脚踵一直黄上去。 黄而发暗,不反光。——当然,我是主张胖也可以含在黄里的。

当家和尚领我进了方丈室,把他两个猪眼睛摆在我面前。这真是一个“方丈”,不能更大。一张大床占去一半。 后来一次当家的招呼一个老太婆 “你怎么老不到庙里来坐坐”,老太婆说: “你那个房子, 哈巴狗都转不过身来! ”她没有念过书,不知道有“厅事前不容旋马”这句话,她不是抄袭。 和尚请我抽一支烟,我不能不抬起头来看看,因为我又辨出一种气味来了; 果然,一大块咸肉挂在梁上!一颗琥珀色油珠正凝在末端,要滴不滴的。——我希望你对这块咸肉不要大惊小怪,像我当初一样。庙里还养得三口小猪,准备过年时卖去两只,留一只自己杀了吃呢。

方丈室在正殿的旁边。殿上一般供着三世佛,有渔鼓磬钹。这殿上,在我住在庙里那么些日子之中,只有一次显得极其庄严,他们给一家拜梁皇忏的那一次。庙里和尚一齐出动,还请来几个客僧,唱了好几天。屋上拖下长长的播,炉里烧起降香,蒲团上遮了帔垫,和尚像个和尚,庙像个庙,其余的时候只是那三尊佛冷清清坐着。早晨黄昏,有个小和尚做功课。一个人矮矮的跪在长凳上,点了香,看了油,敲磬三声,含含糊糊的念起来,不知甚么道理,听来颇觉哀楚。

小和尚十一二岁。虽穿了和尚衣服,可是赤着脚。坐在屋里总听见他赤脚打在天井石板上拍拍的响。那是他跟一条狗闹着玩,或是他追黄狗,或让黄狗追他。虽然当家和尚说他淘气得很,常常打他。一挨打,他就伏在门口布袋和尚脚下悠悠的哭,只有过年那几天我见他兴奋过一阵子。外面许多孩子跑到庙里来滚钱,他也参加了,而且似乎赢了几个。

庙里大和尚一共三个。当家的,二师父一一乡下多叫他为二当家的,以小和尚口气,称之为二师父,还有一个,被称为能师父。所以有这么一个比较特别的称呼,是因为他不是在本庙出家的。

听小和尚说,能师父不是这里的人,虽然因为在这庙里住了很久,说话已经与别的和尚一样,听不出外乡口音。这家伙衣服总是挺挺括括,腰是腰,缝是缝,哪怕是一件旧的,也称身合样。听说他还有个本领,是能够“飞铙”。这在盂兰会焰口中可以见到。是用两片大铙要出许多花样,或让它在手指顶上的溜溜转;或哗啦啦掷向半天,用手或铙接住,反身背手,丢挡叉腰,百无一失。这能飞饶的和尚又必皆会吹笛拉胡琴,唱百种时调小曲。这和尚透着一股机灵鬼巧。若说他能不沾染甚么事情,教人不信。他如何会住到这么一个乡下小庙里来,就当有些缘故,绝不是普通行脚挂单。

乡下法事少,长日清闲。当家的把几天来旧账画一画,算算离收租尚远,到殿上扬声叫能师父。能师父正用修脚刀修他左边脚掌的一片老皮子,心里正想,到时候了,怎么还……,一听那个像闷在木桶里的叫唤,即放下小刀,拂去脚皮,枕头下抽出一卷票子,挑了两张破烂的,回答一声“来了”。大殿上现成有吃饭桌子,不用搭。好,打牌了。其实村上两个闲汉照例来得正巧,庙里有一副二十年老麻将,骨子面子虽有些地方脱了节,用糯米饭粘过,粘过又脱,不过大家摸起来都顺手。我有时也去看看,当家的教我学学,说是“不难的,多用点脑筋就会了”。

二师父若是回来,则牌桌上三个光头,二师父圆圆的,眉眼口鼻都无棱角,而且一脸是笑。二师父比能师父高大,没有当家的肉多,面色红润,额门发光。他穿得整整齐齐,一个纽子都不缺,当胸一挂大念珠,鞋底都是白的。他身上东西多半是杭州货。二师父回来,一家,应当说一庙,不,还是说一家吧,一家都欢喜。小和尚第一个奔出去又奔进来,手上一个包袱,包袱里有他的芝麻饼。能师父,当家的,都上二师父屋里去了,连那个老香火道人都兴冲冲去打洗脸水,二师父那条雪白的毛巾招他爱。二师父难得回来住几天。二师父另外“有”个庙,弄得很“得法”,春上才募了一个殿子,又给菩萨开了光。

有一天,我正在庙后看小牛吃奶,小和尚来叫我。

“哎,去看,二师父回来了。”

二师父实在不比这个小牛好看,我说我不去。听说这回回来要住一阵,总要见到的。

“哎,二师父把师母接来了!”

这可实在有点出乎我意想之外。

事情一晃就八九年了,我有时也想想。当家的大概总死掉了,我似乎看见他黄黄的坐在一口缸里。现在当家的应当是小和尚。能师父想是没有还俗,多半是离开到别处去了;至于二师父,他应该有两个儿子了。我还想知道那个小小院子如何了。院在殿后,迤东有两间屋,我住。有两个小门,可以关死,与外面隔绝,门上两行墨书:一人一世界,三邈三菩提。我闲常出来走走,则从另外一个圆门回来,经过三个小石塔,那是和尚的坟。院中夏天绿杨中知了极多,现在该落满一院桐叶了吧。桐叶落在我的屋瓦上哗啦啦响。我很怀念那个老香火道人,他须眉皆白,一腿筋疙瘩,终年在门前打草鞋,我没有听他说过一句话。若要坐船,招呼他,立刻给拿桨。船扁而小,通身漆成红色,坐到那里去,一望而知是庙里的。呵,才起水的鱼,多鲜的菱角。

(本文原载于1946年10月14日上海《大公报》,有删改)

[注]梁皇忏:佛家常用的超度忏法。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写了一段少年时期在庙中生活的所见所闻,文中的寺庙有着浓郁的世俗性和人间烟火气。
B.小说用一个“黄”字概括了“当家和尚”的外在形象,既是其肤色特征,也是其体态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小说叙述了和尚们给一家拜梁皇忏的经过,念经过程极其隆重而庄严,似乎是寺中和尚做的唯一正事,目的是消除灾难,听来引人哀楚。
D.二师父喜欢外出闯荡,时常带一些时髦货回来,自己又另外“有”个庙,最令人意外的是竟然结了婚,因此,“我”对他很是不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太婆说“你那个房子,哈巴狗都转不过身来!”口语化的表述,非常符合农村老太的身份特征,生动地从侧面写出了方丈室的狭小。
B.文中写小和尚和黄狗的玩闹,颇具童趣,体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和尚该有的真实生活状态,属于文章的点缀之笔,与中心若即若离。
C.文中对能师父“飞铙”技艺的描写可谓笔酣墨饱,不仅突出了能师父的“能”、寺中和尚的一人一面,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最后一段以猜想作结,构思精妙,既是对上文人物叙述的照应,也是对可能发生事件的推测,言辞中包含着对解除束缚的渴望。
3.文中寺庙与寻常寺庙颇为不同,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4.戏剧化叙事通常是指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放大,重点表达其中最具有戏剧元素的情节。有人认为,本文体现了汪曾祺的非“戏剧化”叙事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4-04-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肥皂(节选)

鲁迅

学程!四铭记起了一件事似的,忽而拖长了声音叫。

不一会,学程已站在四铭和四太太面前了,只穿短衣,肥胖的圆脸上亮晶晶的流着油汗。你在做什么?怎么爹叫也不听见?四太太谴责的说。

我刚在练八卦拳……。他立即转身向了四铭,笔挺的站着,看着他,意思是问他什么事。学程,我就要问你:‘恶毒妇’是什么?

恶毒妇’?……那是,‘很凶的女人’罢?……

胡说!胡闹!四铭忽而怒得可观。我是‘女人’么!?

学程吓得倒退了两步,站得更挺了。他虽然有时觉得他走路很像上台的老生,却从没有将他当作女人看待,他知道自己答的很错了。

‘恶毒妇’是‘很凶的女人’,我倒不懂,得来请教你?——这不是中国话,是鬼子话,我对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你懂么?

我,……我不懂。学程更加局促起来。

嚇,我白化钱送你进学堂,连这一点也不懂。亏煞你的学堂还夸什么‘口耳并重’,倒教得什么也没有。说这鬼话的人至多不过十四五岁,比你还小些呢,已经叽嘰咕咕的能说了,你却连意思也说不出,还有这脸说‘我不懂’!——现在就给我去查出来!

学程在喉咙底里答应了一声,恭恭敬敬的退出去了。

这真叫作不成样子,过了一会,四铭又慷慨的说,现在的学生是。其实,在光绪年间,我就是最提倡开学堂的,可万料不到学堂的流弊竟至于如此之大:什么解放咧,自由咧,没有实学,只会胡闹。学程呢,为他化了的钱也不少了,都白化。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你以为这该好了罢,哼,可是读了一年,连‘恶毒妇’也不懂,大约仍然是念死书。吓,什么学堂,造就了些什么?我简直说:应该统统关掉!

对咧,真不如统统关掉的好。四太太糊着纸锭,同情的说。

秀儿她们也不必进什么学堂了。‘女孩子,念什么书?’九公公先前这样说,反对女学的时候,我还攻击他呢;可是现在看起来,究竟是老年人的话对。你想,女人一阵一阵的在街上走,已经很不雅观的了,她们却还要剪头发。我最恨的就是那些剪了头发的女学生,我简直说,军人土匪倒还情有可原,搅乱天下的就是她们,应该很严的办一办……。

对咧,男人都像了和尚还不够,女人又来学尼姑了。”“学程!

学程正捧着一本小而且厚的金边书快步进来。便呈给四铭,指着一处说:这倒有点像。这个……。

四铭接来看时,知道是字典,但文字非常小,又是横行的。他眉头一皱,擎向窗口,细着眼睛,就学程所指的一行念过去:

““第十八世纪创立之共济讲社之称’。——唔,不对。——这声音是怎么念的?他指着前面的鬼子字,问。

恶特拂罗斯(Oddfellows)。

不对,不对,不是这个。四铭又忽而愤怒起来了。

我对你说:那是一句坏话,骂人的话,骂我这样的人的。懂了么?查去!

学程看了他几眼,没有动。

这是什么闷胡卢,没头没脑的?你也先得说说清,教他好用心的查去。她看见学程为难,觉得可怜,便排解而且不满似的说。

就是我在大街上广润祥买肥皂的时候,四铭呼出了一口气,向她转过脸去,说。店里又有三个学生在那里买东西。我呢,从他们看起来,自然也怕太噜苏一点了罢。我一气看了六七样,都要四角多,没有买;看一角一块的,又太坏,没有什么香。我想,不如中通的好,便挑定了那绿的一块,两角四分。伙计本来是势利鬼,眼睛生在额角上的,早就摄着狗嘴的了;可恨那学生这坏小子又都挤眉弄眼的说着鬼话笑。后来,我要打开来看一看才付钱:洋纸包着,怎么断得定货色的好坏呢。谁知道那势利鬼不但不依,还蛮不讲理,说了许多可恶的废话;坏小子们又附和着说笑。那一句是顶小的一个说的,而且眼睛看着我,他们就都笑起来了:可见一定是一句坏话。他于是转脸对着学程道,你只要在‘坏话类’里去查去!

学程在喉咙底里答应了一声,恭恭敬敬的退去了。

他们还嚷什么‘新文化新文化’,‘化’到这样了,还不够?他两眼钉着屋梁,尽自说下去。学生也没有道德,社会上也没有道德,再不想点法子来挽救,中国这才真个要亡了。——你想,那多么可叹?……

她不等说话,便慢慢地站起来,走到厨下去。昏黄只显得浓密,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四铭也站起身,走出院子去。天色比屋子里还明亮,学程就在墙角落上练习八卦拳:这是他的庭训。他赞许似的微微点一点头,便反背着两手在空院子里来回的踱方步。不多久,那惟一的盆景万年青的阔叶又已消失在昏暗中,破絮一般的白云间闪出星点,黑夜就从此开头。四铭当这时候,便也不由的感奋起来,仿佛就要大有所为,与周围的坏学生以及恶社会宣战。他意气渐渐勇猛,脚步愈跨愈大,布鞋底声也愈走愈响,吓得早已睡在笼子里的母鸡和小鸡也都唧唧足足的叫起来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铭因为儿子不懂“恶毒妇”的意思,就否定整个新式学堂,认为应该统统关掉,其无知浅薄和守旧可见一斑。
B.四铭买肥皂时大骂别人“撅着狗嘴”“挤眉弄眼”,其实跟他自己浑身充满戾气有关,暗示了他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C.小说塑造学程的形象,正是对四铭之类封建大家长的一种批判,绝对的父权压抑了孩子的天赋和个性,引人深思。
D.四太太处处附和四铭,表现了封建女性对男子的依附态度,但她最后沉默着走开,鲜明传达了女性的觉醒和反抗。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程的语言中多有省略号,用以表达语义停顿,或者断续不连贯,充分塑造了学程胆小怯懦的形象,细致入微。
B.文末的环境描写颇有深意,万年青的阔叶消失,暗含了几千年封建思想枷锁已经被破除,星点代表着新希望的诞生。
C.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式,着力于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表达深沉的意旨。
D.小说看似一场喜剧,实则是悲剧。四铭等封建卫道士顽固自大,阻碍新时代的步伐。学程却引发我们对新一代的担忧。
3.四铭这个人物形象颇有讽刺意味,小说是如何来表现这一点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4.《肥皂》写作之时,正值“五四”落潮期。出于对新文化运动的仇恨,文化战线上的封建守旧势力掀起了一阵阵封建复古主义逆流。鲁迅对封建复古主义逆流予以有力回击。请就四铭这一人物形象对小说中的封建复古主义逆流的表现进行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桂州同僚饯别

张孝祥

窗户青红尚湿,主人已作归期。坐中宾客尽邹枚,盛事它年应记。

别酒深深但劝,离歌缓缓休催。扁舟明日转清溪,好月相望千里。

【注】①窗户青红尚湿:出自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湿青红,意为漆色鲜润。②邹枚:汉代邹阳、枚乘的并称,二人都是富于才辩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说,新建筑刚落成,词人却和诸位好友告别,平淡叙述中蕴含离情。
B.词人将在座的宾客比作邹阳和枚乘,意在迂回地表达自己的才能无人能匹。
C.下片开始二句描绘了主宾饯别的场景,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倾泻于笔端。
D.本词直陈与用典错综,实写与虚写结合,叙述与描写交替,笔法灵活多样。
2.本词和《念奴娇·过洞庭》都写到“月”,但写法和意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解

陈忠实

白鹿村李家寡妇找到冷先生的中医堂,求他做中人卖掉六分水地给白家。白嘉轩慷慨地说:“孤儿寡母,甭说卖地,就是周济给三斗五斗也是应该的。”

在契约上签名画押后的第二天早晨,白嘉轩来到新买的寡妇家的六分水地里察看,老远瞅见那块地里正有人吆着高骡子大马双套牲畜在地里飞梭似的耕作。

地头站着一个穿黑袍的人,高个儿,手叉着腰,那是鹿子霖。白嘉轩不由心头一沉就加快脚步赶到地头。鹿子霖佯装不闻不见,双手背抄在后腰里,攥着从头拖到臀部的大辫子,傲然瞅视着拽犁奔驰的骡马。白嘉轩一看就火了:“子霖,你怎么在我的地里插铧跑马?”鹿子霖佯装惊讶地说:“这是我的地呀!”白嘉轩说:“这得凭契约说话!”鹿子霖说:“我不管契约。是李家寡妇寻到我屋里要把地卖给我。”白嘉轩说:“那是白说。昨日黑间李家寡妇已经签字画押了。”鹿子霖拖长声调说:“谁管你们黑间做下什么事!李家寡妇借过我五斗麦子八块银元,讲定用这块地作抵押,逾期不还,我当然就要套犁圈地了!”说着从长工手里夺过鞭子接过犁把儿,勒回牲畜示威似的翻耕起来。白嘉轩一跃上前抓住骡马缰绳。两个年龄相仿的男人随之就厮打在一起。两个男人从李家寡妇的地里扭打到地头干涸的水渠,同时跌倒在渠道的草窝里,然后爬起来继续厮打,又扯拽到刚刚翻过的土地里。这时候村子里拥来许多男女,先是鹿子霖的几个内侄儿插手上阵,接着白嘉轩的亲门近族的男子也上了手,很快席卷为白鹿两姓阵势分明的斗殴。

冷先生赶到出事地点,吆喝一声:“住手!”②有如晴天打雷,震得双方都垂手驻足。冷先生撩着长袍走上前去,一手拉着白嘉轩,一手拉着鹿子霖朝镇子里走去。俩人被冷先生一直拖进中医堂。冷先生关了门,随之打了两盆水,让他们各自去洗自己脸上、手上的血污,然后给他们抓破的伤口敷了白药,止了血。冷先生说:“就此罢休的话,你俩现在都回去吃早饭;罢休不了的话,吃罢饭上县去打官司。”说罢拉开门闩,一只手作出请出门的手势。

白嘉轩随后即弄清,李家寡妇确实先把地卖给鹿子霖,而且以借的形式先灌了五斗麦子拿了八块银元,一俟签字画押再算账结清。这当儿看到白嘉轩比鹿子霖给她的地价高出不少,心里一转就改变主意,要把地卖给白嘉轩,用白嘉轩给她的地款还了鹿子霖的借贷。白嘉轩弄清了这个过程就骂起李家寡妇来。但事已至此,他无法宽容鹿子霖。他在家里对劝解他的人说:“你来给我说一句,我怎么也不会再要她的地!你啥话不说拉马套犁就圈地,这明显是给我脸上撒尿嘛!”他已经向县府投诉。鹿子霖也向县府投诉。

李家寡妇与白嘉轩签字画押以后,鹿子霖当晚就知道了。当双方以及中人冷先生一齐按下蘸了红色印泥的食指的时候,鹿子霖已经作出明早用骡马圈地的措施了。鹿子霖把整个卖地的过程向父亲鹿泰恒说一遍。鹿泰恒问:“你看咋办呢?”鹿子霖就说了他的办法,又对这办法作了注释:“倒不在乎李家寡妇那六分地。这是白嘉轩给我跷尿骚哩!”鹿泰恒说:“③能看到这一点就对了。”他默许了儿子已经决定的举措。在他看来,白秉德死了以后,白嘉轩的厄运已经过去,翅膀也硬了,这是儿子鹿子霖的潜在对手。在他尚健在的时日里,应该看到儿子起码可以成为白嘉轩的一个对手。

白嘉轩从滋水县投诉回来顺便走到白鹿书院,向姐夫朱先生诉说了鹿家欺人过甚的事,意在求姐夫能给知县提示一下,使这场肯定赢的官司更有把握。朱先生说:“我昨日已听人说了你与鹿家为地闹仗的事,我已替你写了一件诉状,你下回过堂时递给衙门就行了。记住,回家后再拆看。”

白嘉轩急急回到家,在菜油灯下拆开信封,一小块宣纸上写下稀稀朗朗几行娃娃体毛笔字:

致嘉轩弟:

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败伤;

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

白嘉轩读罢就已泄了大半仇气,捏着这纸条找到中医堂的冷先生,连连慨叹“惭愧惭愧”。冷先生看罢纸笺,合掌拍手:“真是绝妙一出好戏!嘉轩你瞅——”说着拉开抽屉,把一页纸笺递给嘉轩。嘉轩一看愈觉惊奇,与他交给冷先生的那一页纸笺内容一样,字迹相同,只是题目变成“致子霖兄”。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冷先生把白嘉轩和鹿子霖一起邀约到中医堂,摆下一桌酒席,把他们交给他的相同内容的纸笺交换送给对方,俩人同时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谦词,然后举酒连饮三杯,重归于好而且好过以往。俩人都慨然提出地归原主,白家和鹿家各自周济给李家寡妇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寡妇渡过难关。冷先生当即指派药房伙计叫来李家寡妇,当面毁了契约。④李家寡妇扑通跪到地上,给白嘉轩、鹿子霖磕头。

这件事传播的速度比白鹿两家打斗的事更快、更广泛。滋水县令古德茂大为感动,批为“仁义白鹿村”,凿刻石碑一块,红绸裹了,择定吉日,由乐人吹奏升平气象的乐曲,亲自送上白鹿村。一向隐居的朱先生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碑子栽在白鹿村的祠堂院子里,从此白鹿村也被人称为“仁义庄”。

(有删改)

【注】①选自《白鹿原》,题目为临时所加。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家寡妇将自家田地先卖给了鹿子霖,然后又卖给了白嘉轩,这是造成白嘉轩和鹿子霖发生激烈矛盾的导火索。
B.本来是鹿子霖和白嘉轩两人的摩擦,却升级为两姓的斗殴,可见,在旧时农村,人们有着比较强的家族观念。
C.小说通过补叙的方式记叙李家寡妇将田地先后卖给鹿子霖和白嘉轩的情况,使内容更为丰富,使主题得到深化。
D.小说中鹿子霖、白嘉轩、冷先生、朱先生、古德茂等人物,都有着向善的倾向,但表现程度有所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所写手叉腰的动作,与下面双手背抄在后腰一样,暗示鹿子霖内心的气愤。
B.句子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冷先生吆喝的声音之大、震慑力之强,极富表现力。
C.句子③鹿泰恒的这句话,有火上浇油的意味,最终促成鹿子霖状告白嘉轩的行动。
D.句子④通过写李家寡妇跪地磕头的动作,侧面表现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的善行义举。
3.为什么白鹿村被人称为“仁义庄”?请概括两条理由。
4.白嘉轩和鹿子霖走向和解,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德烈·洛佩兹的遭遇

[阿根廷]曼波·贾尔迪内里

透明直梯下降的速度很快,安德烈·洛佩兹感觉到从脚底升起的一阵寒意。自己的胃好像在脖子里,手在头两边,而头在更高的什么地方。

安德烈·洛佩兹来到路边,眼前的日落泛着珍珠般的光芒,一栋栋高楼从大道两侧的树木上方冒出头来,在黄昏中映衬着如血燃烧的残阳。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看周围熟悉的暮色,走向自己的汽车。

拉开车门,他坐了进去。转动车钥匙的同时,他在后视镜中发现,旁边的一栋楼里跑出来三个人,面孔他是认得的;又看到前方的街道上,一辆绿色的福特猎鹰轿车正稳稳地停在路边。他的脊背发凉,低头一看,果然指示盘上的红灯已经熄灭(说明不久前发动机是热的)。这个时候,他发现有一支狭长的管子,那黑色的管口正顶在自己的左眼边。

“往那边去。”一个声音命令道。安德烈·洛佩兹机械地向右边的座位挪动,显得笨手笨脚。

“现在解锁后车门。”

他照做了。上来的两个人都还是孩子的模样——一个黑黑的,矮个,毫不起眼,慌乱得要死,面庞不断地抽搐,看起来就像只闪烁的霓虹灯;另一个金黄头发,瘦骨嶙峋,个子高得像辆大卡车,脸上一直是种受到惊吓的表情,行动有些困难。第一个人发动了车子,两个年轻人冲他笑了笑。

“老实点,老头。”金头发的说,声音细细的,“今天你得晚点回家,因为我不太舒服。我的伤特别疼,他们说是烂掉了。”

安德烈·洛佩兹简直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他的汗毛倒竖,努力镇定下来,平静地回答:

“可以。”他慢慢转身向后,尽量不让动作显得可疑:“让我看看伤口。”

金头发脱掉外套,撩起毛衣,解开衬衣的所有纽扣,露出从胸脯到腰间缠着的厚厚的绷带,上面满是血迹。

“让我看一下。”安德烈·洛佩兹小心翼翼,从工具包中取出一把小剪刀,生怕动作太大引起误会。一边清理伤口,一边往上面撒一种白色粉末,接着是大量的红色消炎药水——他记得的,八天以前,自己就遇到过这三个家伙。那次,他从“卡车”的肋骨中间取出了一枚0.38英寸口径的子弹。他被警告说,几天后得再见一次面复查。然后几个人在滨河大道北段的位置下车了,立刻登上了一辆没有牌照的蓝色老爷车,瞬间绝尘而去。

这次治疗就要结束了。他心想自己干得不错,因为那个伤口虽然还在发炎,有点发紫,但并没有感染。

车正在穿越潘帕区,往滨河大道的方向行驶。

“你还得注意休养,”他说,“但可以不用再看医生了。差不多一周内,拆掉绷带,擦点消炎药水,再换上两片纱布和创可贴就行了。记得要继续吃一个星期我上次开的抗生素。”

“卡车”笑眯眯地盯着他。

“你表现还行,老头。”他说,“继续往前吧,到萨尔格罗兜兜圈子,现在还早……”

安德烈·洛佩兹长舒了一口气。他用一只手捋着头发,望向窗外,眼角的余光扫到那大个子——夕阳把他的脸分成了两半,其中一边是惊人的金黄色。对方意识到安德烈看他,又多了点笑容。

“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不少,但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多。”

“医生挣得都特别多啊。你还觉得不够?”

“并没有。我母亲有癌症,常年卧病在床。还有妻子和四个孩子。光给我妈治病,到现在花费已经有上百万了。而且我还背着房贷、车贷。医生确实挣得不少,但我的负担挺重的。”

“那你的孩子呢?”

“都在上学呢。他们还小。”

“你老婆?”

“照顾我妈。”

“原来你妈快死了。”握着方向盘的人说道,“如果我们知道的话,就不会找你了。你的表现真是不错。”

他道歉的语气令人反感。

“老头子,”“抽搐脸”面带微笑,“我们要付给你钱,二十万比索和我的宝贝,你觉得怎么样?要知道,我们就这么多现金了。”

“但是……”安德烈·洛佩兹惊呆了。

“行了,你拿着吧。”“卡车”确定地说。他从肩膀上递过来一卷万元纸钞,包在一条可疑的手帕里,还有一块沉甸甸的金表。

“你妈妈有病,还有一大家子要养,”他补充道,“而且你看起来人不错,表现很好,我相信你不会乱来。”

安德烈·洛佩兹努力克制着脸上的微笑。

这时,两辆警车擦肩而过,尖利的警笛声此起彼伏。

“是警察!”“卡车”喊道。

“那现在怎么办?”他鼓足勇气问。

“我们马上处理完,你安静不要动。”

安德烈·洛佩兹觉得自己的肠子都打成了结。

“给你的钱够不够?”“卡车”问他。

“啊?不,不……”他突然感到一阵抑制不住的恶心。

“行了老头,别装了。五十万,先借着,明天我们一定送到。你表现不错的。”

“别,拜托!我……”

“好啦,随便你。”开车的人踩下脚刹。

车停靠在了五十六号国道旁。

“再见了,老头。一切多谢啦!”几个人向他道别,跑向停在十米以外的蓝色轿车。

正在这时,国道旁停着的一辆车突然打开探照灯,照亮了那三个身影。几阵机关枪的扫射让他们瞬间倒地,十几个警察同时往那个方向奔跑。

“别碰那老头!”安德烈·洛佩兹认出,是“卡车”的声音在叫。随着最后一粒子弹,他永远地安静了。

一辆绿色猎鹰轿车上,下来一个男人,手里握着一把枪。他靠近“卡车”,盯着看了几秒,瞄准他的头扣动了扳机,洋洋得意地踱着步,走到安德烈·洛佩兹的车边。

“干得好,医生。”警官伸手向他问候。

安德烈·洛佩兹没有回答。他双眼紧紧盯住人行道上那三个血肉模糊的年轻人,开始呕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氛围凝重,“如血燃烧的残阳”与结尾处三个青年的命运相照应。
B.“安德烈·洛佩兹简直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心理,说明被劫持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C.在得知安德烈的一家过得并不容易时,劫匪们提出给他现金作为补偿,可见三个劫匪的内心并非想象的那般凶恶,还是善良的。
D.文中两次出现绿色猎鹰轿车,这一细节表明作者在故事的开始便埋下了伏笔;结尾处再次出现,令人恍然大悟,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节奏并非总是紧张的,在安德烈和劫匪的闲聊中,放缓了故事的节奏,这是作者有意为后文的情节突转蓄势。
B.劫匪“卡车”临死前拼尽全力喊出“别碰那老头!”,刻画出劫匪在弥留之际心存一丝善意,人物形象出人意料。
C.通过安德烈被劫持的遭遇,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展现出人性,安德烈与劫匪的形象彼此对照,人性时暗时明,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
D.小说主要采用外貌描写和对话来突出安德烈医生的个性和心理,塑造了一个内心复杂、生活艰辛的人物形象。
3.小说是怎样叙写安德烈·洛佩兹的遭遇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40年前,曼波以笔名参加拉美文学大赛,《安德烈·洛佩兹的遭遇》从三千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提名为最佳小说之一,著名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结尾处呕吐情节成为了这个故事的点睛之笔。”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
2024-04-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泛湖至东泾

陆游

春水六七里,夕阳三四家。

儿童牧鹅鸭,妇女治桑麻。

地僻衣巾古,年丰笑语哗。

老夫维小艇,半醉摘藤花。

[注]①作于绍熙二年(1191)春,诗人时年六十七岁,在故乡山阴三山别业。湖,指镜湖。②维:拴,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春水”“夕阳”交代了泛舟的时间,“六七里”“三四家”突出了此地的偏僻。
B.第二句以“夕阳”为背景,虽使景色显得绚丽无比,但也略带一丝苍凉之感。
C.颔联描写诗人泛舟所见,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隽永有味的乡间劳作图。
D.颈联将声音摄入景中,上句中的“衣巾古”与“衣冠简朴古凤存”意蕴相似。
2.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其原因。
2024-04-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怜虫

狄更斯

扰乱了女总管房间里静谧气氛的那个老婆子,担任报丧人的角色倒是挺合适的。她因为上了年纪而弓腰曲背,手脚颤颤巍巍地不由自主,她那变了形的脸现出一副努嘴斜眼的丑相,与其说这是造化之功,毋宁说像一张信笔乱涂的漫画草稿。

那个干瘪老婆子步履蹒跚地穿过甬道,登上扶梯,咿咿唔唔地回答女总管的责骂;后来她不得不停下来喘一口气,把蜡烛交给考尔尼太太,让脚步较快的女总管先向女病人躺着的那间屋子走去,自己尽全力跟在后面。

那是谁?病人以虚弱的声音问。

别嚷,别嚷!两个老婆子中的一个俯身到她面前说。躺下,快躺下!

我决不再躺下,除非我咽了气!病人挣扎着说。我一定得告诉她。过来!走近些!让我凑在你耳边说。

她一把抓住女总管的手臂,把她按在床畔一张椅子里,正要开口;这时她向屋子里扫视一圈,发现那两个老婆子探出上半身作谛听状。

叫她们走开,病人有气无力地说,赶快!赶快叫她们走开!

两个干瘪老太婆这时齐声哀号起来,说可怜的老莎利头脑完全糊涂了,连她最要好的朋友也认不出了。女总管把她们撵出房间时,她们还是一百个不答应,声称决不把朋友撇下。但女总管终于把她们关在门外,自己回到床边。两位老太太被摈诸门外,便改变腔调向锁孔中叫喊说,老莎利醉了。这倒可能不是瞎说,因为除了药剂师开的少量鸦片酊外,她最近一次喝下的掺水杜松子酒尚未充分发散;这酒确是两位可敬的老太太出于一片好心私下给她弄来的。

现在听我讲,垂死的妇人大声说,她像是在作极大的努力企图重新吹旺生命的一星余烬,就在这间屋子里,就在这张床上,我曾经看护过一个长得很美的年轻女子;她被送到习艺所的时候,两只脚全是尘土,血肉模糊,恐怕走了不少路,磨破了好几处,青一块紫一块的。她生下一个男孩以后就死了。让我想一想,这是哪一年的事?

别管哪一年,不耐烦的听者说,她到底怎样?

是啊,病妇喃喃地说着又开始进入刚才那种半昏迷状态,她到底怎样?她……啊,我想起来了!她大叫一声,蓦然跳将起来,面孔通红,两眼凸出。我偷了她的东西,我偷了!当时她的身子还没冷呢。我告诉你,当时她的身子还没有冷,我就偷了那件东西!

偷了什么?看在上帝的份上,你说呀,偷了什么东西?女总管急得直叫,并且做了一个好像要呼救的手势。

就是那件东西!病妇说着把一只手按在女总管嘴上。这是她唯一的财产。她明明需要穿暖,需要吃饱,可是始终舍不得那件东西,一直把它藏在胸前。我告诉你,那东西是金的!是纯金的,应当可以救她的命!

金子?!女总管跟着说。她急切地俯身问仰面倒下的病人:讲下去,讲下去,后来怎么样?产妇是谁?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她叮嘱我把那件东西保管好,病妇呻吟着回答,她信托我,因为当时只有我在她身旁。她头一回把挂在脖子上的那件东西给我看时,我就起了盗心。也许那孩子的死也是我作的孽!要是他们知道底细的话,一定会待他好些!

什么底细?女总管问,快说!

那孩子长得跟他的母亲一模一样,病妇并不理会,径自讲下去,我一看到他的脸,就不能忘记自己干的事情。可怜的女人!可怜的女人!她还那么年轻!真像一只温驯的小羔羊!等一等,我还有话要讲。我还没有把一切都告诉你,是不是?

是的,你还没有讲完,女总管应道,她低下头去竭力想听清从那垂死的女人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因为病妇的声音愈来愈轻,快讲,否则就来不及啦!

那母亲,病妇作了一次比先前更惊人的努力说,那母亲在刚感到临死的痛苦时,曾在我耳边有气无力地说,要是她的孩子生下来活得成,能长大,有朝一日听别人提到他那苦命而短寿的母亲,他不会感到太丢脸的。当时她把两只又细又瘦的手合在一起说:仁慈的上帝啊!不管那孩子是男是女,你得安排几个好心人在这乱纷纷的世界上照顾他,你得可怜可怜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不能把他扔在这个乱纷纷的世界上不管!’

那孩子叫什么名字?女总管问。

他们把他叫做奥利弗病妇用微弱的声音回答,我偷的那件金首饰是——

是什么?说呀!

女总管急切地凑到病妇面前听她回答。但是,当病妇再次慢慢地、直撅撅地坐起来的时候,考尔尼太太却本能地向后退缩。病妇用双手攥紧床罩,喉咙里发出一阵含糊不清的声音,然后倒在床上不再动弹。这下真的咽了气!门一开就急急忙忙进来的一个老婆子说。

结果她什么也没有讲出来。说罢,女总管若无其事地走了。

两个干瘪的老太婆显然都在忙于准备履行她们那份讨厌的职责,所以顾不上应答。女总管走后,便剩下她们两人在尸体旁边张罗。

(有删减)

[注]①奥利弗,从小就是孤儿,在济贫院受尽虐待,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又不幸落入了贼窝。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妇在生命垂危时,想要把心中藏置多年的秘密告诉女总管,但是直到去世她也没有说清楚金首饰到底是什么。
B.两个老太婆自称是病妇的好朋友。但病妇并不愿意让她们听到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见病妇与她们并不是真正要好的朋友。
C.女总管想知道年轻女子的底细,但病妇径自说着。话语间表达出愧疚,并认为那个孩子若是活着不会为年轻女子感到丢脸。
D.年轻女子生下孩子后就死了,她不知道自己生的孩子是男是女,只是在临死前祈祷自己的孩子在纷乱的世上能有好心人照顾。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便营造出一种将有人逝世的紧张氛围,画面感较强,并且在字里行间充斥着对老婆子的鄙夷和讽刺。
B.小说没有全面交代年轻女子的身世,只是借助病妇之口讲述了年轻女子到习艺所的情况,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使得叙述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拉开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得叙述更加客观。
D.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每当病妇将要说出年轻女子的最关键信息时又转面讲述其他内容,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有评论认为狄更斯极其善于描写人之“丑”。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文中年轻女子是标题所指的“可怜虫”。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粒米的旅程

迟子建

①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有一种花朵最具济世之心,一直开到人心头,那是粮食结出的花朵。从春到夏,它们迎着煦风,啜饮雨露,沐浴阳光,采山间精气,合着江河的节拍,潜心孕育。直至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它们才吐露芬芳。麦穗、稻穗、谷穗、苞米穗、高粱穗,如花地随风起舞时,一股特别的馨香在空气中弥漫,收割的喜悦挂在农人的脸上。那金黄橙黄赭黄的粮食花儿,润肺腑、滋五脏、舒筋骨、强体魄,是我们生命的动力之源。

②而我印象最深的三种粮食花儿,是小麦、玉米和大豆。

③我童年在北极村时,家家住着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有自留地,主种蔬菜。而远离居民区的黑龙江畔,每户还有一两片大地,种的多是麦子。麦子播种后几乎不用管它,很快就出苗了,在春风中噌噌长了起来。麦子什么时候悄悄怀胎结粒的呢?也许就在清晨鸟儿婉转地鸣叫的时刻,在正午阳光照彻心扉的时刻,在黄昏被薄雾给披上轻纱的时刻,在夜露温柔地滑过脸颊的时刻。总之麦子悄悄抽穗了,你经过麦田时,麦芒伸出带刺的舌头,调皮地刮你的手了。家中的园田快罢园的时候,江畔的绿麦穗变成黄麦穗了,这时小孩子们喜欢揪麦穗烧麦子吃。若是大人允许,可把麦穗带回家,在晚炊的余火中大大方方烘烤,待香味飘出,捻出麦粒放入口中,又软糯又筋道,还有股清甜气,实在是好享受。若大人们心疼麦子,觉得不收割就吃实在是糟蹋,只好在野地偷着笼火烧麦子,吃得胆战心惊的,但美味的诱惑总会战胜恐惧,所以秋天的麦田尽头,哪家不遗留着一两摊烧麦子的灰烬呢,那是我们留给童年的鬼脸。麦子收割后去壳脱粒,磨成面粉。这样的面粉不白,但营养丰富。吃着刚出锅的喷香的新麦馒头,就着油煎的黑龙江鱼干,觉得好日子不过如此了。

④玉米可种在家门口,也可种在大地。它是脾性好的作物,喜光,耐旱,对肥料依赖度不高。它们疯长时,就像遮阴的树,是我们藏猫猫的好去处。夏日你躺在玉米地的垄沟里,空中的老鹰找你都难。玉米结穗后歪着脑袋生长,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吐出的花丝因品种不同,有雪白的,有橙黄的,还有金红的。那些牙口不好的人家,很早就掰嫩玉米吃了;而喜欢老玉米的人家,会等到玉米皮被秋风吹得跟纸一样干脆了,再掰了吃。老玉米香,就是费柴火。烀玉米的日子,只炖个菜就是了,所以从小我就知道,玉米是粮食。那些籽粒饱满的玉米,总会选个一二十穗,一些留作来年作籽,另外一些等过年时,搓下玉米粒嘣爆米花,那是节日的小点心。而啃过的蜂窝眼似的玉米棒,也能派上用场,晒干后可当痒痒挠。

⑤我们那儿的大豆,准确地说是黄大豆,也多种在大地上。黄豆很皮实,出苗后除了铲草,似乎不需特别打理。它们开的花儿素雅,紫色或是白色,花落后荚果就现身了,黄豆的荚果附着细密的绒毛,像一把把小刀垂吊着,一派武林气息。晚夏时节,豆荚长得肥大了,很多人家就卤煮毛豆吃,这也是男人们下酒的好菜。待到深秋干脆的豆荚裂开了,就得赶紧将它们收回来,不然豆子会嘣出来,滚进垄沟,对农人来说,那相当于丢了金子。黄豆打回来会摊在院子晒得更干一些,然后用木棒捶打,金黄的豆子疼得受不了,瞪着眼咕噜噜地跳出来了。收获了的黄豆装入麻袋,放进仓棚,会一天天地矮下去。主妇们常舀了豆子,去豆腐坊换豆腐吃,而小孩子们时不时地盛上一碗,炒豆子吃。到了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就是豆子的天下了,家家烀酱豆,捣碎后码成长方块,用报纸包裹了,扎上纸绳,放在被架子上,让它们在时光中长出云一样的菌丝,待到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取下酱块捣碎,放进缸里,兑上盐和水,大酱便踏上了发酵的旅程。到了春末,菜园的蘸酱菜下来时,它们修成正果,金黄透亮地登堂入室,成为餐桌的主角。

⑥我童年记忆中粮食的种植,还都是传统的农耕方式。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具渐次退场了,在粮食种植的过程中,从翻地、打垄、播种、施肥、浇水、施药到收割,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

⑦在北国黑龙江,四月五月是候鸟归来、播种和插秧的时节,到了风和日丽的七月八月,长势喜人的农田中,我童年记忆中的这些粮食花,就在日出月落间曼妙地开放了。九月十月你准备采撷这沉甸甸的花朵吧,它会让家中仓廪殷实,一个冬天都不惧风雪。

⑧一粒米从胚芽到成熟,要历经风雨雷电的洗礼,历经旱涝和霜冻的考验,所以每粒米都是天赐之物,要格外珍惜。外祖母是饥荒年代的过来人,我小时候吃完饭,若是碗里剩几粒米,她就会责备我,给我讲不同版本的濒危的人只要含着一粒米,可以起死回生的故事,听得我再不敢浪费一粒米,因为一粒米就是一束生命的火焰。

⑨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米又何尝不是一个世界呢。我们永不背弃这个世界,人间烟火才会生生不息。

(有删改)

文本二:

鼎沸市声,陌巷柴米,皆为烟火;稼穑躬耕,翁媪絮语,俱是人间。

《烟火人间》专栏,邀各路名家撰写美文,状山川形胜,叙风土人情,展时代风云,咏人间大爱,用文字、声音、图像触摸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为今日多彩中国留下摇曳生姿的剪影。

无论是胸怀山海,与天地共吞吐;抑或见微知著,滴水中见汪洋。无论是穿越时间长河,见证今昔巨变的慷慨浩歌;抑或深入时代肌理,凝望凡人小事的刹那感动;甚或悄然驻足沉吟,觅寻茂岭原隰的细密针脚。写动,亦写静;是诗,亦是思。

《烟火人间》栏目,愿为一扇窗口、一面镜子、一泓清泉、一方绿洲,与读者朋友一起,感知生活的热度、光芒与精彩,体察人们的心灵、智慧与梦想,洞鉴时代的生机、气质与深情!

(光明网《烟火人间》栏目征文启事)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点明了龙江大地上各种各样的粮食之花是滋养生命的动力之源,引出下文对一粒米的旅程的叙写。
B.第⑥段简述了粮食种植方式的变化,暗含了作者对农业现代化普及的欣喜和对传统农耕方式消退的惋惜。
C.文章在描写小麦、玉米和大豆这三种农作物时都突出了三者生长顽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
D.作者关注粮食的生长,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些和粮食相关的生活片段,呼吁人们珍惜粮食。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③到⑤段描写小麦、玉米和大豆时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摹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
B.作者通过祖母的人生经历把人和历经风雨雷电、旱涝霜冻的粮食联系起来,突出了二者共同的精神内核。
C.本文在语言风格上特点突出、个性鲜明,既有叙述性散文的朴素和平淡,又有抒情性散文的诗意和雅致。
D.作者善用细节描写,将个人对家乡的深沉眷恋融入文中,描绘了一幅幅明媚和煦、生气勃勃的乡土图景。
3.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分析画线句的含义。
4.《一粒米的旅程》为何被选入《烟火人间》栏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一些癖好与生俱来,比如嗜糖,比如嗜茶。我也有一癖好,就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宁的月光下听字。

一片素美、干净的字便如同一首静入心扉的《高山流水》,或是《春江花月夜》,让人不自禁地心醉如斯。

于文字里倾听天地间的灵魂,倾听天地间的风吹蚁动是一种享受。好的文字总是如洪钟巨鼓,响遏行云,或是发出太阿剑器般的清鸣;再就如一件古老的青铜方鼎,须使劲去敲击才能传来遥远但却震撼人心的重音,让人沉迷;又或如一个倾城女子在秦淮河畔,借着上古之风传来的低吟浅唱,把人的心思穿透。

真正意义的字没有国籍与时空的界限,它由符号汇聚成了文章,进而演绎成了思想与哲理,大凡思想与哲理,都是心灵深处的绝响,外收内敛,如一首听似杂乱、实却美极的交响曲,能听懂者在相通处,自然与墨蓝天空里自在飞翔的灵魂们相视一笑,心有灵犀。

听字的时候,眼睛是辅助的工具,它只不过是人们相互之间沟通的桥梁,书则是一部传神的机器,把思想者心灵深处的声韵,点点滴滴的凝起,掷地有声地释放,或宏大,或具体,或粗犷,或细腻。这时,洗净双手,去翻书,竖起心灵的耳朵,去听字,是一种美丽的享受。

我一直在想,伯牙与子期在当时而言,也该是一位惊世的作者和一位崇高的听者。灵指如眼,琴音如字,似有风从峰巅而降,若有蝶自南方飞掠,句句声声击打那座坟之黄土,思想的相通直碎瑶琴,将作者与听者的忠贞,长天化碧。

思想者的字会哭,也会笑,时而凝重庄严,时而颠扑狂乱。如那地球上生命的母体——海洋,平静时懒散惬意,躁动时惊心动魄,但无论怎样,海洋里都一直不断地孕育着生命,如文字里承载涵纳着思想。在文字的海洋里随波逐流,放逐自己,便能感受到那些有灵魂的人们所有的苦与痛,倾听到他们的悲与喜,怒与哀,千折百转,荡气回肠。

听一次字,便死去活来一次,如同欣赏完《二泉映月》后接着就品味《命运》,在磨难与激昂瞬间转折的痛苦中多一次尘世里的阅历,增一分看透世事的灵性,完成一次人性中由浮躁向深沉的蜕变。

也许花落无香,席散茶凉,即使一幅旷世之丹青妙笔也难逃岁月的磨难,但融在书中的字却可以持日月之恒,并历久弥香。

每当翻开一本古老书籍那微微泛黄的书页,历史的厚重便向我走来。先人们隔着遥遥的时空向我喃喃絮语,纵然再远,声音也如金石之声铮铮响于耳畔,钝响沉沉,无丝毫间断,一下下震于心的鼓膜。

时令之书也并非都是昙花一现,正如人在尘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切,都缘于用心听字者的评说。时令声音的精者,或是警世之作,足以振聋发聩,让闻者啧啧;或有清新之作,亮丽婉转,让听字者心境旷远,寻幽探胜。也偶有盛行之嘈杂之音,但萤虫之光终抵不过朗朗晴日下的白光,日月会见证着它的自生自灭。

这便是字了,古字、今字、远字、近字……每一个好字都如同一滴剔透的珍珠,每一篇好字都是一副璀璨的珠琏,发出耀眼的豪光,直撼天地,起伏跌宕,让听字者怎不动情,怎能不听?

我愿在听字中或悲或喜,终老一生,无憾。

等到躺在坟墓里时,将绕梁之余音奉在手里,听在心里,再不冷清孤单、寂寥落寞。

(选自林文钦《在文字中倾听》,有删改)

文本二:

现代散文的交流活动是一种以物达心的活动。现代散文文本的创造活动必须将散文家的主客观融为一体的境况物化形成文本中的意境。物化过程就是化虚为实的过程,赋无形的意境以感性形象,使之成为可把握、可感受的对象。现代散文活动的目的是传递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内在感悟构成,没有内在感觉,外在之物是一种自在之物;离开了外在世界,内在感觉便失去了依附之物。由于内在感悟的私人性,因而,作为主客观之物的意境也具有私人性。意境,并非一种可以用符号性语言加以描述的实体,它不仅包含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融有作者的内在感悟,是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空灵之境。因而,现代散文文本作为一种人造的“客体”,要完成对意境交流的目的,就不可能“对世界逼真逼肖地‘复写’”,而是对与本世界类似的另一世界的真实创生,但并不企图摹写本来世界,而是使其成为可解释的。

(选自胡永喜《中国现代散文结构论》,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意义的字没有国籍与时空的界限”中“真正意义的字”指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它们包含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B.文中的“听字”即用心阅读的意思,作者多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阅读带给人们的感受及影响,如第三段就是如此。
C.文中时令之书是今字、近字,时令之书中的“盛行之嘈杂之音”指书中揭示的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黑暗的、不公平的现象。
D.本文清新典雅,极富诗意的语言使得文章意味隽永、动人心弦,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充分展示出阅读的魅力。
2.下列与两则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通过对比的手法引出“听字”的话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又紧扣标题“在文字中倾听”。
B.文本一多处运用生动的感官描写来形容“我”听字时的感受,如“先人们隔着遥远的时空向我喃喃絮语”。
C.文本一中“我愿在听字中或悲或喜,终老一生”,体现了“我”从听字中获得了精神享受及对听字的深深眷念。
D.文本二认为,现代散文创作不是对本来世界进行复写或摹写,而是对另一世界进行创生,以便交流意境。
3.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4.文本二说“现代散文活动的目的是传递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内在感悟构成”,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024-04-03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 .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同是鲁迅,在萧红和阿累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萧红记叙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之交,及其对自己的巨大鼓 和影响,体现出鲁迅对青年的热切关怀;阿累则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的观察,表现了他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等,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鲁迅。(     )
(2)在《呐喊·自序》里,“医病”的问题,成为鲁迅用于表述过去的一个基本线索。鲁迅由关注身体的病痛到关注精神的病痛,展示了他思想发展的进程。(     )
(3)《示众》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动词是“看”,它不仅仅是单向的,也不仅仅是双向的,而是包含了三种关系,也即围观的人看犯人、车夫撑倒、狗肚子;犯人看围观的人;围观的人互相看。(     )
(4)《药》描写的是启蒙者(夏瑜)被启蒙对象(华老栓一家)活活吃掉的惨烈事实,其中的反思是单向的,旨在 批判华老栓一家以及看客们的愚昧、麻木与残忍。(     )
(5)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农民,也没有启发他们的觉悟性和积极性,更没有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这就注定了革 命的必然失败。在《阿Q正传》里,鲁迅对于农民的弱点方面的批评,同时也正是对于辛亥革命的一个严正的历史的评判。(     )
(6)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不仅仅是通过狂人的话语传递启蒙思想,还很有远见地考虑到了启蒙者自身的处境,这正是《狂人日记》深刻且超前的地方。(     )
(7)《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即将其加以点染、虚构(演),以传达某种历史和现实精神(义)。“新编”实际上是鲁迅对这些故事的再认识,一次重写,一次古人与今人的精神相遇与对话。(     )
(8)以下插画出自鲁迅的小说《铸剑》。(     )

(9)以下插画出自鲁迅的小说《非攻》。(     )

(10)鲁迅的小说实际上是对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深刻地显示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     )
2024-04-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学段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