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梅引

【宋】姜夔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引”是词牌名。小序交待了作词的时间、缘由,表明此词是藉记梦而抒相思之作。
B.“俊游巷陌”三句写尽人事已非之痛,与《扬州慢》“杜郎俊赏”句的艺术技巧一样高妙。
C.“宝筝空”两句,写词人无法再听到恋人奏筝,也没有鸿雁为他传递和泪写成的相思。
D.“漂零”两句,既呼应小序,又总收全词,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泊异乡,孤苦无依的情景。
2.结合词的上片内容,从虚实角度简析词人是如何“述志”的。
2024-04-2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注】该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到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辛弃疾自投南宋以来,从未获得朝廷信任重用,相反屡遭权奸弹劾,一贬再贬,直至削职闲居,无法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与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杯中无酒、身边无人的无奈。
C.“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期许,那么诗中“剪烛”的目的是(     
A.把烛光调亮B.把烛光调暗C.把烛光熄灭D.把蜡烛剪断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023-09-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一中平沙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9-11更新 | 292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园即事

王勃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注】①县溜:飞泉。县同悬。②簪:古时做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用“春”字点明了时令,又用“赏”字引出了赏春这一主要内容。
B.颈联中,“合”“深”二字凸显了花草之茂盛,侧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C.尾联卒章显志,与首联照应,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欲弃官引退的心情。
D.本诗以写景为主,把春景描写得清新自然,写景时还融入诗人的主观感受。
2.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联系全诗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6 .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中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香菱咏月·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咏月·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联写了寒秋之夜天宇上的一轮明月,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
B.“翡翠楼边”“珍珠帘外”之类,对偶固然精切,词藻却华艳,不免有肥辞瘠义之嫌。
C.第二首诗“新奇而有意趣”,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
D.江上游子、倚栏佳人虽也被明月照见,但无边的夜月与不尽的愁思却是独属香菱一人。
2.请简要赏析诗句“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本词为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所作。②华颠:花白的头颅。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④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极写自己被贬环境的恶劣,让人不堪其苦。
B.上阕后三句点明本词作于重阳佳节,恰逢雨过天晴,这将词人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C.下阕前三句词人在自己头上插菊花,以应重阳节习俗,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感。
D.下阕后三句运用典故,高度赞扬两谢的才情,说他们能文能武,风采可以比肩古人。
2.有人说这首词在情感抒发是“一抑三扬”。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范仲淹

其八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

其九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

【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缁(zī),黑色。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心”指纯朴的心地和高洁的情操,“爱云水”是因“云水”亦纯洁无垢,与“素心”相契。
B.其八末两句暗用典故,以沧浪之清水濯其缨,表白“素心”是不会因贬谪而受污染的。
C.白鸟飞翔,影子映入江面,这里乐景写哀情,隐喻着诗人直言进谏无辜遭贬的悲愤。
D.两首诗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清静优美,仿若画境,语言质朴却又清雅,不流于浅俗。
2.范仲淹在诗中与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同样化用了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诗句,但两人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6-15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宋]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深秋的霜降与冷雨,诗人并不畏惧,因为春天正悄然临近。
B.霜威固然使草木摇落,而梅树将酝酿作花,不必为此嗟叹悲伤。
C.诗人兴致盎然,信步遍村寻梅,消弭了久处困厄之中的郁闷。
D.春讯让诗人振作起精神,以静待朋友的佳作来表达共勉之情。
2.后人评价此诗“转折自如,情理相携”,请结合诗句赏析此诗中的“情”与“理”。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蚕丛”与《蜀道难》“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都指传说中的古蜀王。
B.颈联中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卷。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2.《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写了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