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

(唐)刘禹锡

凡今能言者,皆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而不扬,非天不生材也。亦犹不耕者不叹廪庾之无馀,非地不产百谷也。伏以贞观中,增筑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馀人。时外夷上疏,请遣子弟入附於三雍者五国。虽菁菁者莪,育材之道不足比也。今之胶庠,不闻弦歌,室庐圯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欲振学也,病无赀财给其用。鲰生今有一见,使大学立富。幸遇相公在位,可以索言之。

《礼》云:凡学官春释奠于其先师。斯礼止於辟宫,非及天下也。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於古,且非孔子意也。炎汉初定,群臣皆起屠贩为公卿,故孝惠、高后之间,置原庙于郡国。逮孝元时,韦元成以硕儒为丞相,遂建议罢之。夫以子孙尚不敢违礼以飨其祖,况后学师先圣之道,而首违之乎?与其烦于旧飨,孰若行其教道?今夫子之教日颓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窃观历代,无有是事。

皇家武德二年,诏于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贞观十一年,又诏修宣尼庙于兖州。至二十年,许敬宗等奏,乃遣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它如方社。敬宗非通儒,不能典礼。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后数年定令。时王孙林甫为宰相,不涉学,委御史中丞王敬从校刊之。敬从非文儒,遂以明衣牲牢编在学令。是首失于敬宗,而终失于林甫,习以为常,罕有敢之者。

谨桉本州四县,一岁释奠物之直,缗钱十六万有奇。举天下之郡县,千七百不啻,羁縻者不在数中。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尚学之道,无有补焉。今谨条奏:某乞下礼官博士,详议典制,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如有生徒,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示敬其事,而州府许如故仪。然后其资,半附益所隶州,使增学校,其半率归国庠,犹不下万计。筑学室,具器用,丰篹食,增掌固,以备使令。凡儒官各加稍食,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学徒既备,明经日课缮书若干纸,进士命雠校亦如之。则贞观之风,粲不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典礼。     稽 :考查
B.罕有敢之者       非:非议
C.千七百不啻       当:应当
D.然后其资       籍:登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室庐圮废       耻学于师
B.则贞观之风,粲不殊       凌万顷之茫
C.尚学之道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D.病无赀财给其用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
B.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
C.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
D.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
4.以下六句话,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①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他如方社
②以明衣牲牢编在学
③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
④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示敬其事
⑤筑学室,具器用,丰篹食,增举固
⑥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设喻,把人才缺乏的道理讲得明白易懂。接着采用对比论证,得出今不如昔的结论,从而直指现象根源无赀财。
B.第二段开篇引经据典,借以指责当今四海郡县的做法,为后文建议罢免其事做好了铺垫。
C.文章说理环环相扣,在提出各种建议之后,又展望了美好的前景,所谓“贞观之风,学粲然不殊”,旨在表明对贞观年间风气的称赞。
D.作者站在纵观历史的角度,指出了是礼首先失误于不通儒的许敬宗,后经崇尚儒学的唐玄宗纠正,但终失于不涉学的李林甫之手。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而不扬,非不生材也。
(2)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于尚学之道,无有补焉。
7.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刘禹锡反对在四海郡县兴建孔庙、行祭祀礼的原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2 . 下列句子中虚词“而”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冰,水为之,寒于水B.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耻学于师D.吾尝终日思矣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深爱宋词,作品颇得苏辛神韵,(        )。《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毛泽东自言“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已表明对二者有所偏重,但他从不顾此失彼。“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毛泽东,对豪放婉约的辩证态度,使二者相得益彰。此论切中(        ),是有词论以来的真知灼见。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毛泽东既填词也写诗,不能将毛泽东的词作与宋词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地给诗人毛泽东贴上“豪放派”的标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清新绮丽   珠联璧合   时弊
B.器大声宏   珠联璧合   肯綮
C.清新绮丽   异曲同工   时弊
D.器大声宏   异曲同工   肯綮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评诗、解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B.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C.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D.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方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B.宋词两大词派分别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等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
C.现代诗往往也从古诗词中汲取经典意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例如闻一多《红烛》,引言“蜡炬成灰泪始干”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D.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词的别称有“乐府”“诗余”“长短句”等等。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①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第17回)

②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第17回)

③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第40回)

④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第40回)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文段①③描写的是 __________(院落建筑),居所主人是 __________
文段②④描写的是 __________(院落建筑),居所主人是 __________
(2)大观园中的院落建筑特点与其居所主人的个性特征往往是统一的。请你结合《红楼梦》的相关内容,任选上面的一处居所,谈谈院落居所的环境描写是如何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
2023-11-17更新 | 28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5 . 关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人人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噓。
B.黛玉是诗社中的佼佼者,“温柔敦厚”是姐妹们对其诗风的赞誉。
C.《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D.《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底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老来割麦

蒲楠

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

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晴好,适合开镰。

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

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

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

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

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

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

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要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

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一样,弯不下,直不起。

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他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

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做派。

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

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

六哥自言自语说话: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

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

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盏亮些?

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

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大多数地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

顺爷对流转出的地是有看法的,那些种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绣腿,怎能和自己种、自己出力比。

留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

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棵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拃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答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

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

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了一眼,同时冒出了一句:该回了。

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

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

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

顺爷说:真的呀!真好。

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

割完的麦地,麦茬留得整齐,小风吹过,一浪浪地腾着涟漪,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8月)

文本二:

土地是乡土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同样离不开对土地的描述,“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直接陈述了乡下人为什么离不开土地,乡土社会的地缘与血缘关系,使定居成为常态,迁移成为变态。土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农民谋生的手段,是因为土地上可以种植庄稼,生产粮食,而粮食才是养育人类的根本。《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之根本,伟大的农民多是善于耕种的形象,守护土地与庄稼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职责。

(选自李如彬《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庄稼”书写》)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以栀子花香引出麦香并将二者进行对比,深入传达出农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庄稼的深厚感情。
B.顺爷和六哥“还活着”等针锋相对、极不礼貌的回话,凸显了乡土社会中相熟的人们,即使厌恶对方,生活中也无法避而不见。
C.顺爷和六哥曾为了一拃宽的土地打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生活的窘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依附土地、重视土地的态度。
D.顺爷、六哥对望时不约而同地冒出一句“该回了”,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割完麦回家之意,又暗含对在外儿孙返乡的期盼。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对入城青壮年疏于耕作、淡于收获的侧面叙写,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
B.小说中使用了借代、拟人以及整散结合的错落句式,生动地写出了宁静优美的乡村景色,寓情于景。
C.小说以小见大,通过顺爷和六哥之间一次平常的农事闲话,反映出部分农民把农业当成立国之本,仍然坚守在土地上。
D.小说用富有乡土气息的质朴语言描绘了生动真实的劳动场景,既自然和谐,充满意趣,又隐约闪现着伤逝之情。
3.文本一最后一段颇具意味,作者以此结尾有何用意?
4.请结合文本,评析小说中塑造的顺爷、六哥这类形象的现实意义。
2022-10-01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说中国的诗坛是一片高原,那么唐诗无疑属于这片高原最为辉煌的高峰。有唐一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李白咏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杜甫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慨叹“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因此唐代的诗,无论境界之阔大,还是风格之奇伟,都远在前代同类作品之上。

盛唐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他的诗中洋溢着冲破      的自由意志。他的思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局限于某家某派。李白对儒家尊崇但不迷信,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正是儒学的核心内容。李白对道家的崇尚不逊于儒家,道家____万物、高蹈尘外的超越态度以及摆脱传统的解放精神都非常符合他的性格。除了儒、道之外,李白对纵横家、佛教等思想也都有所汲取。他不盲从任何权威,始终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向往      、超越时空局限的理想境界一一这就是李白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唐诗成就的最显著标志,是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诗人。不但他们是唐诗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羁绊       睥睨       遗世独立
B.辖制       遥望       离群索居
C.辖制       睥睨       离群索居
D.羁绊       遥望       遗世独立

(2)下列对画波浪线处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他们是唐诗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B.不但他们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而且是唐诗中的最高峰。
C.他们不但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而且是唐诗中的最高峰。
D.他们不但是唐诗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蜀道难》都是古乐府旧题,也都属于记梦诗。分别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对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赞美。
B.“无边落木萧萧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意思不同,前者指干枯的落叶,后者指润泽的落叶。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和姜夔《扬州慢》中“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都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萧索落寞之感。
D.先秦时期,百家争鸣,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涌现出了大批文化典籍,《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同属于语录体散文。
2023-11-17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出了曾经的夫妻已经生死永别,诗人倏忽之间经历了十年的茫茫岁月,梦中朦胧很难看清“千里孤坟”。
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个句子,以假设引发想象,将容颜的憔悴与衰老,和别后的深深忧伤融合在一起。
C.此词以“记梦”为标题,明确写出了做梦日期,并通过对所梦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自己的心境,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深情。
D.此词以悼亡为主题,借生与死、故土与异乡、相逢却不识、相对而又无言等内容,写尽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
2.“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如何表达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9 . 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宰相刘罗锅》中有句调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当今社会生活,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涉及《乡土中国》中相应的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②三岁食     ③桑之落矣,其而陨     ④女也不爽,士其行     ⑤鸷鸟之不     搴阰之木兰兮,揽洲之宿莽     ⑦固前圣之所     民生之多艰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②⑤/③⑦/④/⑥⑧D.①⑧/②/③⑦/④⑥/⑤
2021-02-22更新 | 810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