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①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他与苏轼为莫逆之交。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将离杭州赴汴京时,作此词赠予参寥。②谢公雅志:《晋书·谢安传》载:谢安虽为大臣,“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欲经略初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雅志,很早立下的志愿。③“西州路”三句:谢安死后,其外甥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某次醉酒,过西州门,回忆往事,“悲感不已”,“恸哭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端写万里风涛,气象开阔,“无情送潮归”突显离别的不可改变。
B.上片写钱塘江景,下片写西湖湖景,记述作者与参寥子在杭的游赏活动。
C.作者在下片中表示历代像他和参寥子那样写诗颇有成就的诗人比较稀少。
D.本词虚实相生,写人、叙事、描景切换自然,情意深厚,给人无尽哲思。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两句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两种加以简析。
(3)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侣鱼虾友麋鹿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B.羡长江无穷             无禁,用之不竭
C.徘徊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D.飘飘如遗世独立       相与枕藉舟中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较易(0.85) |
名校

3 . 回答下面与名著《红楼梦》相关的问题。

1.《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宵时节,贾府众人做灯谜赏玩,其中有几个预示着贾家小姐的命运,哪个是错误的(     
A.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探春(谜底:风筝)
B.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元春(谜底:炮竹)
C.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薛宝钗(谜底:算盘)
D.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惜春(谜底:海灯)
2023-11-15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七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向空间开拓视野,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下句说明“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此典故,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的感伤。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3)比较本诗与《登高》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异同。
2023-11-17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5 . 小宁与同学改编“晴雯撕扇”情节参加学校“《红楼梦》舞台秀”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性格。以下台词最不适合的一项是(     
A.晴雯对宝玉说:把你的扇子先拿给我撕,我就爱听那声响。
B.晴雯对宝玉说: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
C.宝玉对晴雯说: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撕碎了也使得。
D.宝玉对晴雯说:生气时不要拿它出气,撕着玩开心就可以。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之以饥馑                    其固然
B.吾点也                    失其所,不知
C.击破沛公军              庖丁文惠君解牛
D.入前为寿                    舍郑以为东道主
2023·天津·模拟预测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7 . 完成下列与《红楼梦》有关题目:
(1)下面几个句子是《红楼梦》中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
(2)《红楼梦》中的女性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给万千读者留下了极为鲜活深刻的印象。请从金陵十二钗中选择你最喜欢的艺术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并结合具体情节阐释你喜欢她的理由。不超过100字。
2023-05-07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三毕业班校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滴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仍给人一定的颓废消沉之感。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缝隙

朱以撒

①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从洞开的大门和里边的摆设,可以知晓他们都在经营一些什么,咖啡、甜点、沉香、山区土特产,便觉得没有必要走进去。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

②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

③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时间过去,没有谁走过时会想到里面有这么多宝贝——风沙吹老了时日,也吹走了这个密室外观曾经有过的人工痕迹。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散佚到世界各地,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它们都是真迹,比挂在王羲之名下的那些作品可靠多了。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时日把曾经知晓它们的人送走,史册也语焉不详,让后来人止步。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但前提是,先找到隐藏在寻常中的那一道裂缝吧。

④晋太元中武陵的捕鱼者算得上好运气,他幸运地发现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开始了他梦幻一般的旅程。在桃花源里,捕鱼者受到了各家轮流的宴请,享受了最真诚的款待。当然,桃花源中人也通过捕鱼者张开的双唇,打探到了外界的一些秘密。捕鱼者离开时,桃花源中人对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即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捕鱼者是一个善于分享秘密的人,他觉得有责任把秘密首先传达给太守。接下来就是寻找秘密的入口。这个入口已经不见了,连同周围的环境都陌生之至,寻找宣告失败。我一直在想,陶渊明以云淡风轻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还是要人守住那道裂开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难以让人信服。朱熹曾经评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贿。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如此说,陶渊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晋宋人物,则是守不住的两面人。

⑤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桃林连属无端,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是时光把泪水凝固了。而当口舌触及一碗温度适宜的桃胶时,它柔中含韧舒展开来的弹性,足以称之美味,总是会欣赏一番,再细细品尝。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在我的记忆中,严冬是人的表皮最易开裂的时段,那时在工地、田野劳作的人,对此毫无办法,静等裂开,那时的教科书赞美这样的手和脚——是开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胶不断地从桃树伤口的缝隙中涌出,接触空气,成为胶状,为桃树的所有者不断收取,加工成坚硬之物。相比于桃胶,桃花要风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将朵朵桃花寄送给远方的友人,被津津乐道,以为是名士风度的延续。在我看来,桃花是虚的,便于托寄情性,也便于浮想联翩,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真是妙不自寻。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胶,那真是难言风雅——风雅之举似乎都是轻盈的、灵性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让人无从一握手中。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树的多重功用,用于实的,用于虚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

⑥每个学期上课,我都会想几个题目,让研究生去写,然后抽空每篇看过——这当然是一种私趣。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说单薄得很,他不知你,你不知他,通过文章,窥探其中的主旨和表达,究竟有哪一些差异,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总是强调,我写故我在,如果不用文字表达出来,还真不知道一个人如何想,想如何,正是写作罄露了他们的才华和情性,或者点缀了一些奇诡和荒唐,这些都是我所乐意把玩的。正是从一些语言的缝隙里,我察觉到文思无定居然如此——没有哪两个人的笔端是相似的,客气浮辞的、深婉不迫的、循途守辙的、纵横自喜的,应有尽有,读毕不禁无端生慨。善于操作的人,总是以大量地调遣史料为快慰。科技手段使人便捷地将史料填纳于文章之内,使我见到古贤人这般说、那般说,独不见这位学生如何说——他被史料的烟云遮蔽,使我找不到他了。这常是我阅读的一个疑问——为何不以自己的话语言说?邻家的金银器皿的确气派得很,瓦缶瓷杯虽不起眼,还有裂痕,却是自家物色,理应珍惜。这个道理却不是都能明白的。

⑦每到午后,怀安桥下就陆续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经营来路不一的水果。刀剑披挂的榴莲尽管一副凛然不可侵的相貌,还是被不少人围着。我猜,是它微微裂开的缝隙,那飘出来的独特的果香把人招引过来。不买也罢,这浓郁的气味真的让人迷醉。

⑧有时,在自我表现上,人还不如一枚榴莲。

⑨有一则旧事是如此展开的——弘一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弘一坐在一张藤椅上,藤椅柔韧,老师坐上去会更舒适。弘一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先摇晃了几下藤椅,方才缓缓落座。后来又去了一次,仍然是这个摇晃的动作。弘一回答了丰子恺的疑问——这张藤椅旧了,藤条间有许多缝隙,会有一些虫蚁,如果贸然坐下就把它们挤压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别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细微处,譬如细细的缝隙,也填充了一个人丰富的悲悯。有些人刻意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为之,成为一种自觉。一个人要走多远,才可以关注到藤椅中的缝隙?

⑩时日匆匆,我们对于屑屑者已经缺乏察觉的细心了,而对于大,我们的兴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人赠送我的宣纸形制大起来了,我把笔濡墨挥洒的作品也大起来了。其实,书法家的内心都很清楚——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笺写一幅小楷,那真会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顷刻被淹没,无处找寻。想想晋宋时期的那些简札,小得不得了,却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边的,别无他倚。这样,就是片纸只字,也甚佳好。说起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其死生在朝暮之间的虫蚁,所谓的大小,都是天地夹缝里的存活物,没有什么差别,当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轻慢。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2291615版)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打(liang)                    佚(sàn)                    (sù)
B.立(wù)                       (báo)                  露(qìng)
C.然(lǐn)                       墨(rú)                    (qiān)
D.刻(qīng)                      (zhá)                  缝(jiá)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写到等待翻新的老屋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甚至难以紧闭只为了表现尚未整修的老街的破败与萧条。
B.作者对自己的研究生能够从古籍的“缝隙”中寻求智慧并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表现赞许与欣慰。
C.通过“桃胶”与“桃花”的对比,作者感慨桃树的多重功用,既用于实,也可用于虚,既可饱口腹之欲,也可让人浮想联翩,感受风雅。
D.“那时的教科书赞美这样的手和脚——是开裂成就了美好生活”中破折号的作用与“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
3.请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缝隙”的含义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请谈谈你对“邻家的金银器皿的确气派得很,瓦缶瓷杯虽不起眼,还有裂痕,却是自家物色,理应珍惜。这个道理却不是都能明白的”的理解。
5.赏析第九段画线语句。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以下诗歌作品,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州?


【注】①范成大:南宋词人。此词作于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辞官回乡,路过武昌,受到知州刘邦翰的款待。②黑貂裘:用苏秦典。《战国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数”两句,写自己十年间十处过中秋,暗指自己宦海漂泊,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B.“老子”是作者自称,豪情满怀,写出了作者为自己有幸登上南楼的喜悦之情。
C.“关河”句写作者由月色照耀关河南北联想到离散的友人,表达出思念之情。
D.“秦”泛指北方,“楚”泛指南方,“姮娥”即嫦娥,“沧州”指代归隐之地。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笑”句用写实笔法,抒发的情感与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相似。
B.“熨”字用得神奇,写出了月下的长江安静无声,像是被月色熨平的白练。
C.“星汉”两句对比鲜明,以群星之黯淡无光,愈发烘托出月色之皎洁静谧。
D.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心境却似欣实郁,措辞欲说还休,风格飘逸而又沉郁。
3.中秋吟咏少不了“月”。请结合词句分析这首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月”这一意象所体现出的不同意蕴。

念奴娇·过洞庭

宋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