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
B.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代表剧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C.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D.莎土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代表他戏剧艺术顶峰的是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抢险

万芊

入夏,连日暴雨,一连半月多,河水暴涨。才停歇了两天,第二阵更猛烈的暴雨紧接袭来,似天河决堤,再加上游洪水下泄,淀泖平原一片汪洋,到处告急。

锦城绕城高架、地铁工地,已全面开挖,有的工地已开始浇筑,暴雨中,到处险象环生。

政府抗洪指挥部,市长坐镇,一边动员全城施工人员,昼夜扑在工地抽水排涝;一边要求各乡镇、部委办局分段包干,加固城内外所有围堤,确保绕城高架桥、地铁工地和全城的安全。

李局长临危受命,任机动抢险组组长,市长给他的指令是哪里有险情就支援哪里,不惜一切代价。李局长日夜扑在抗洪最前线,调用大量人力、物力、设备,打攻坚战。他把附近所有的社会施工队伍召集起来,要求负责人二十四小时待命,所有人员、设备,随时服从调造。有包工老板问李局长,费用怎么结算?李局长把市里定的紧急抢险用工经费标准跟大家摊了底,明确表态,所有费用,等抢险结束后马上按标准跟大家结算。

周大牛是个小包工头,手下有三十来人,都是他从老家带来的,沾亲带故,都是一流的干活好手,只是他们没设备、没资金、没资质,承包不了工程,只能在人家承包的工程中干些最累最苦的活儿。年前,让他们干活的大包工老板耍赖,吞了他们的工钱,玩起了“躲猫猫”,他们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的工钱打了水漂。人家回家过年了,他们却在讨工钱。最后,高人相助把耍赖的包工老板告上法庭,他们才拿到了辛苦钱。讨工钱,他们白白耗了小半年的时间。那些浑身有劲但没处使的弟兄们一个个欲哭无泪。当他们拿到最后一笔钱时,决计散伙。散伙那日,周大牛在大排档请大伙吃了顿散伙酒。大伙闷闷地喝酒,把大排档所有便宜的老白干都喝光了。第二天,就在大伙准备各奔东西时,周大牛接到宋老板的电话,让他带人参加市里的抗洪抢险。周大牛问,工钱咋结算?宋老板说,啥时候了,你问这?周大牛说,我这些哥儿们都是拖家带口出来卖命的,结不到工钱,一家老少吃啥?宋老板这次也挺干脆,这样吧,我马上跟你签约,工钱翻倍,你傍晚前拉一支能玩命干活的哥儿们。周大牛这才松口,说,行!

傍晚时分,周大牛手下三十来人,一个不落地来了。

宋老板把周大牛他们直接交给了李局长。

李局长电话里说,窑厂围堤出险,情况万分危急,你立马带着弟兄们到出险的大堤。

周大牛他们赶到时,大堤已决口,上水和下水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洪水的推力,把决堤的口子越撕越大。指挥部已调集多艘大型船舶、多辆重型车辆,准备来个“破釜沉舟”。只是,驾车堵决口,需敢拼命的高手;沉船堵决口,同样需水性好的汉子。市长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大堤,这是保城市的第一道防线,但也要确保人员安全。

现场,气氛非常紧张。李局长召集人,紧急磋商。周大牛说,来前没说让我们这样拼命。李局长马上表态,你跟大伙讲,堵决口成功,我向市里申请给你们特别奖励。

有了李局长的这句话,周大牛心里有了底,回到大伙身边,大声说,我们周家屯出来的弟兄们,我有句话问大家,大难当前,谁是孬种?不怕死的跟我上。

三十几个人,一下子振奋起来,说,我们周家屯没孬种。于是,驾车好手上了车,水性好的上了船。周大牛登上第一辆满载石料的重型卡车,开在最前面。他把车子开上大堤,把稳车头,匀速前进。就在车头接近决口时,他跳出车门,跳入堤边的急水中紧紧抓住缆绳。瞬间,那笨重的车辆一下子栽进决口里。紧接着第二辆、第三辆也相继栽进决口,驾驶人一跳车,有惊无险。几乎同时,周二牛带人驾船靠近决口,到达指定泊位,弃船上岸。这时,堤上十几条绳子,好几百人,一齐用力,重载船舶侧身扣在决堤处,决口的水流一下子减缓了。随后,一辆辆自卸车开上大堤,卸下石料,决口被堵得严严实实。

现场一片欢呼。

一个月后,洪水渐渐退去。锦城保住了,绕城高架桥、地铁工地的损失也控制在最小范围当中。市里专门开了个庆功会。市长在会上表态,要给冒生命危险堵决口的农民工兄弟颁荣誉市民称号,对他们以后在社保、医疗、孩子读书上,给予便利。

周大牛结算到了工钱,还额外领到了一笔市政府嘉奖。大伙知道周大牛一次次为他们说话,拿到钱,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凑钱请周大牛喝一顿酒,仍在大排档,仍把那里便宜的老白干喝完。

酒到七分,有人把大家凑的一笔钱给周大牛。周大牛恼了,说,弟兄们不能这样看不起我。我带大伙出来,该做的,我不能又让弟兄们玩命,又让弟兄们流泪。大家都是拖儿带女养家的人,赚几个钱,不易呀!看得起我的,把钱收好,再跟我干。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危急关头,周大牛等人在得到李局长有关工钱和奖励的表态后才投入抢险工作,说明农民工只图金钱而思想觉悟不高。
B.临危受命,李局长勇于担当,敢打攻坚战,他履职尽责,坚守在抗洪最前线,雷厉风行,组织动员能力强,决策果断。
C.暴雨来袭,为了确保绕城高架桥、地铁工地和全城的安全,市长一马当先,昼夜扑在工地抽水排涝,抢修加固被洪水冲毁的所有围堤。
D.拿到了抗洪工钱和奖金后,农民工凑钱到大排档喝庆功酒,这让读者感受到城市里的农民工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运用比喻,将河水暴涨比作天河决堤,生动地描绘出了河水暴涨、洪水泛滥的危急情形,为下文抢险作铺垫。
B.小说开篇叙述淀柳湖平原连续暴雨所造成的的危急情况,创设悬念,产生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小说语言平易朴实,没有刻意的藻饰和精心的布局,在看似写实的故事叙述中表现人物,彰显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D.小说以时间为序,紧紧围绕抗洪抢险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中心明确,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3.小说中的周大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小说中两次写到周大牛和农民工兄弟在大排档喝酒,这两次“喝酒”有什么不同?对写人有什么作用?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3 .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遂见用于小邑
④则与斗卮酒          ⑤将有事于西畴          ⑥复驾言兮焉求
A.①感叹句             ②感叹句             ③被动句
④陈述句             ⑤状语后置句             ⑥主谓倒装句
B.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陈述句
④省略句             ⑤状语后置句             ⑥宾语前置句
C.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被动句
④省略句             ⑤状语后置句             ⑥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             ③陈述句
④省略句             ⑤宾语前置句             ⑥主谓倒装句
2021-02-24更新 | 653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典籍里的中国》这一电视节目聚焦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牢牢地“圈住”了亿万粉丝,赢得社会不同观众群体__________。优秀典籍中蕴含的深邃的中华文化为电视综艺节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等诸多__________的典籍,成为《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创作__________的精神宝藏。这类文化综艺节目注重内容思想深度的挖掘,其艺术呈现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创新。例如《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采用AR等现代科技、穿越古今的“双向互动”等诸多艺术手法,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天工开物》篇中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心愿与今日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__________,观众仿佛置身于“袁隆平、宋应星跨越300多年的握手”的场景,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

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交口称赞                 流传千古                 取之不尽                 交相辉映
B.拍手称快                 彪炳史册                 取之无禁                 交相辉映
C.拍手称快                 流传千古                 取之不尽                 相映成趣
D.交口称赞                 彪炳史册                 取之无禁                 相映成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B.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C.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以上。
D.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3.下列与古代典籍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现实主义诗集       氓之蚩蚩《郑风·氓》
B.《论语》       春秋末期       语录体散文       恐年岁之不吾与
C.《南华经》       战国中期       寓言体散文       依乎天理《齐物论》
D.《史记》       东汉       纪传体通史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022-12-24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 “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结合本诗,请你谈一谈“咏物诗”有什么特点?
2021-01-09更新 | 4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红楼梦》中描写的居所,往往和主人的性格、气质相契合。在第四十回中曾描写过以下两处居所:

①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上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

②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以上描写中,居所①的名称是 _____,居所②的主人是 _____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名校

7 . 根据要求,回答《红楼梦》有关问题。

《红楼梦》中有如下故事情节:

①元妃省亲   ②刘姥姥进大观园   ③林黛玉进贾府   ④宝玉挨打

1.下列对以上故事情节发生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
2.有红学家评论《红楼梦》用笔经济,即借一个事件,刻画多个人物形象。请结合上述情节中的一个,谈谈用笔经济是如何体现的。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生动的艺术典型,他们各具特色,却也不乏共性。请你从富有才华、精通管理、具有反抗精神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从小说中选择一组(2个)具有此特点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不少于150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
B.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C.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文学家针对“秦统一六国”这一历史事件发表独到的见解,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文章有贾谊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过秦论》。
D.《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都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2021-12-13更新 | 4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藏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C.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D.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全诗蕴含了哪些情感?请概括。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