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0 道试题
1 . 有红学家评论《红楼梦》用笔经济,即借一个事件,刻画多个人物形象。请结合《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谈谈用笔经济是如何体现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10-11高一上·四川南充·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2020-10-30更新 | 123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静海县一中高一9月调研语文试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红楼梦》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以上两段文字都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请分析林黛玉对“读书”问题先后回答不同的原因,并据此概括黛玉的性格特点。

21-22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6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与《大学》《中庸》《春秋》合称为“四书”。
B.《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衅钟”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冠者”指的是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叙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 .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今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指荐拔。④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做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司马相如的故事盛赞朋友才华横溢,并用借代手法表明其身居卑微的官位,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B.颔联写友人本应安享晚年,却依旧为仕途奔走,只能等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望挂冠归去,终老家山。
C.颈联以不合正常句式的节奏构成对偶,诗句读来拗崛顿挫,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牢骚不平之气。
D.诗人在结尾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斡旋,推荐自己做个靠近家乡的地方官,语气委婉而谦卑。
2.诗人给执政诸公的“寄语”情感复杂,请你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
2022-01-08更新 | 36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某同学在学习成语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写下了以下几个结论。以下文常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用来形容极度悲伤,出自《琵琶行》。作者白居易为唐代诗人,字乐天,曾倡导过“新乐府运动”。
B.“羽扇纶巾”,形容态度从容,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为宋代文学家,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锲而不舍”现常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出自《劝学》。作者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D.“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用来指年轻人,出自《沁园春·长沙》。作者为毛泽东,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9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任太史令,撰写《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
C.《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列传》一文,司马迁重在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同时,委婉含蓄地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
D.春秋,古代指年纪,春秋高即年纪大;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
2022-07-03更新 | 48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京师大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①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这时杜甫寓居在成都西郊浣花草堂。②徂:过去,逝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竹”“野”二字,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凉”字渲染出一派秋气。
B.“重露成涓滴”紧扣第一句“竹”这个意象。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中,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滴滴答答滚落下来。
C.本诗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虚实结合,最后两句抒情,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
D.诗中虽只写“夜”不写“倦”,但是诗中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寓情于景,味之无尽。
2.“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