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其一)

明代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注】①明武宗正德元年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②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③订顽:订正愚顽。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门生一路远送,穿行于乱山之间高低不平的小路,深情厚谊令诗人心中不安。
B.大风吹起诗人的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形象的画面中蕴含着诗人的复杂感慨。
C.诗人勉励学生要用心做学问,改正愚钝之性,最后两句诗饱含着谆谆教导之情。
D.本诗情景相生,虚实结合,先写送别情形,再及勉励之意,情感表达委婉含蓄。
2.前人评价本诗“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2-02-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请说普通话

尚春江

老同志,请你说普通话。

山水老汉从儿子居住的小区出来溜达了一会儿,就记不住回家的路了。去问交警,儿子的家在哪?路咋走?可是,他费了老鼻子劲说出来的话,人家一句也没听懂。交警说,老同志,请你说普通话。

可他哪里会说普通话啊。

他又去问路边下棋的几个老头,几个老头听了他说的话,一个劲地摇头,说,听不懂,请你说普通话。

可是,他真的不会说普通话。

前天,儿子把他从老家里接过来。一来让他享受一下城里的生活,二来他老了,就他一人在家,儿子不放心。三番几次去接,他都不应。这不,儿子费了好些口舌才把他接到市里。

然而,山水老汉在儿子鸽笼般的楼房里待不住,只在屋里呆上一天就觉得闷得慌,浑身没劲,烦躁。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说,在屋里呆久了,出去走走,散散心。

说完,儿子就去上班了。儿子原先在这个城市打工,后来出息了,现在当了经理,忙得脚不着地,连陪他说话的工夫都没有。儿媳妇倒是下班就回家,但她是温州人,说话叽里呱啦的,他一句也听不懂。儿媳妇就给他说普通话。可是,他听得懂她说的话,她却听不懂他说的话。走走就走走。山水下了楼,出了小区的门,到街上逛。逛着逛着,在大街上七拐八抹的,一会儿就迷了路。按说,他当过兵,出过远门,说啥也不会迷路。可是,现在的城市,街道好像都差不多:都是高高的楼房,都是宽宽的街道,到处车挨车人挤人。一会儿,车开得呼呼的,好像赛跑;一会儿,都停在那里等红灯,好一阵子不动步。

山水悠悠逛逛,像到集上赶集,走着走着就迷了路。哪像在家里,哪里有棵草,哪里有道坎,他心里一清二楚,挤着眼也能摸回家。

迷了路?问啊。鼻子下边有张嘴,山水就去问路。可是,他讲的是家乡掉了渣的土话,人家一句也听不懂。这时他才明白,村中那些打工的年轻人为啥都讲普通话了。那时,他还跟人家讲,当初自己因为说普通话,害得被退了亲,被退了伍,现在还是光棍一条。可现在,人家硬要自己说普通话,自己却把普通话忘得一干二净。

问了半天,他也没问出回小区的路。没办法,他就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开车很快找了来,把他送回家。坐在沙发上,山水说,不在这住了。在这里,人家讲的是本地话,他听不懂;他讲的是家乡话,人家也听不懂。在这里,说话都是普通话,他不会。

儿子想说,爸,你不会学吗?小时候,人家都说你会普通话。

但是,儿子没有问。他知道,那是他爸心上的一道伤疤。

那年,他爸当兵回家探亲。老队长榔头看到一个人,穿着一身绿军装,背着一个绿挎包,站在山水家门口东张西望,知道是山水回来探亲了。就问,是山水啊?啥时候坐车回来的?

哎呀呀,你是榔头叔叔吗?我是昨晚上回来的。叔叔,你知道我妈妈在哪里吗?山水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还向生产队长榔头敬了个礼。

啥?你是坐碗上回来的?不是坐车啊?你妈妈是谁?是你娘?那我去叫你娘去。你娘在红芋地里锄红芋呢。

切!榔头队长听着山水说的普通话,嘴都撇到裤腰上了。

一会儿,山水娘回来了。他娘干活时,脸上受了点伤,涂着红药水,横一道竖一道的。

娘望着穿绿军装的山水,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要知道,那时候当兵,是很光荣的。有人找不到媳妇,只要军装一上身,说媒的立马就踢破门槛。

娘说,山水,啥时候回来的?

山水望着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的娘说,你是谁呀?

娘说,傻孩子,我是娘啊,你连娘都不认识了?

山水紧紧握住了娘的手说,哎呀呀,你看看,你看看,我以为是隔壁的大娘呢,原来是我的妈妈哟。

此后,有人说山水是一年亲,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小资产阶级思想典型,上报到了部队。本来,山水已被部队当作入党提干的对象,此时泡了汤,提前退了伍。山水的未婚妻也退了婚。他娘提着礼到处找媒人说媒,但人家一听说是他,扭头就走。

从此,山水就拉了寡汉。如果不是捡了一个他做儿子,把他抚养成人,现在可能仍是孤家寡人。

一连几天,儿子看他爸山水整天躲在屋里,呆呆地,不言不语,像丢了魂。就说,爸,是不是住不惯啊,那咱就回老家。

啥?回家?那中啊!

山水的眼中一下子闪出了亮光。在家里,他就不用说普通话了。种地,种菜,和一般大小的老年人拉拉呱,喂喂猪,养养鸡,遛遛狗,多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山水逛街迷路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他对城市生活的极不适应。通过山水现在说家乡掉了渣的土话和当兵时说普通话的对比,塑造农民形象。
B.本文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山水在城里迷路的故事,表现了已不合时代节奏的山水与城市生活的格格不入。
C.父亲来到儿子家,跟儿媳妇交流,由于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所以父亲出去逛街,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文章中运用侧面描写,榔头队长等人对年轻的说普通话的山水的打击,城市人对年老的不说普通话的山水的费解,侧面丰富了山水这一形象。
2.你认为山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经历对你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写山水年轻时因说普通话而被退婚退伍的情节,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2022-02-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19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数据安全法》生效之后,将与《网络安全法》以及即将于11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起,为保护数据资源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

《数据安全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数据权益的保护,提出了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原则,明确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创新。还提出了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管理制度,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在数据确权、数据估值、数据贸易的数字经济立法趋势上更进了一步。《数据安全法》确立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标志着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有法可依。

(摘编自黄心怡《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

材料二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数据安全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数据安全领域的风险隐患,加强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基本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数据这一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数字经济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各类数据的拥有主体更加多样,处理活动更加复杂,一些企业、机构忽视数据安全保护、利用数据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社会反映强烈。《数据安全法》明确了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开展数据活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等义务和责任,通过严格规范数据处理活动,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保护,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以数据为新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法》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在规范数据活动的同时,对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利用等作出相应规定,通过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数据安全法:护航数据安全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材料三

数据安全的保护、数据应用的规制,面临一些此前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在个人信息跨区域流动与分享中确保数据安全?新基建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数据的流动与交互频率将进一步提升,个人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无处不在,如何在此背景下保护数据安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除了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应用、流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多管齐下、多元规制,提升违法成本,切实维护数据安全。

做好数据安全管理,目的是创设规范、规制行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依法合理使用数据。需要认识到,各类数据只有在充分流动和分享过程中才能被利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红利、发挥效用,给用户创造价值。因此,与数据安全相关的规制举措并不意味着过度约束,否则将对数据流动造成不必要的阻碍。一方面,规制举措需要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为数据流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规制举措的范围和限度,完善相应程序,依法依规开展数据安全管理,既实现维护数据安全的目的,也起到促进数据合法、合理开发利用的效果,在数据安全和数据开发利用之间做好平衡。

(摘编自王银宏《守好数据管理的安全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也是保护数据资源安全最重要的法律依据。
B.《数据安全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数据权益的保护,确立了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
C.《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作出规定,提升了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D.数字经济中各类数据的拥有主体和处理活动更加多样、复杂,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问题突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安全法》不但提出了保护数据安全的明确原则,还提出了数据交易的具体措施,标志了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有法可依。
B.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已处于领先地位。
C.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新基建的快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广泛应用,都给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应用规制带来新挑战。
D.制定《数据安全法》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推动数据自由流动,因为数据只有在充分流动和分享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效用。
3.我国为什么要制定《数据安全法》?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述。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描述诗人来到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与“无边落木萧萧下”有同工之妙。
B.此诗虽是杜甫寓居成都时所作,但从诗中提到的“胡骑”“幽燕”等词可知诗人并不安于享受宁静生活,而是时刻牵挂国运。
C.颈联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辗转难眠的诗人形象,诗句以“步月”“看云”描写出诗人内心的不宁静。
D.这首七律用华丽优美的语言抒情叙事,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现状结合起来写,诗情浓郁。
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2-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城久不下,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率众攻之,战不利,中流矢,几死。殿前指挥使都虞候赵廷翰,率诸班卫士叩头,愿先登急击以尽死力。帝曰: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戚也。我宁不得太原,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众皆感泣。

时大军顿甘草地中,会暑雨,多被腹病。会辽遣北院大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太常博士李光赞言于帝曰:陛下战无不胜,谋无不臧,四方恃险之邦、僭窃帝王之号者,昔与中国为邻,今与陛下为臣矣。蕞尔晋阳,岂须亲讨!重劳飞挽,取怨黔黎,得之未足为多,失之未足为辱。国家贵静,天道恶盈,所虑向来恃险之邦,闻是役也,竭府库之财,尽生民之力,忠心踊跃,各有窥觎。传曰:‘邻之厚,君之薄也。’岂若回銮复都,屯兵上党?使夏取其麦,秋取其禾,既宽力役之征,便是荡平之策。惟陛下裁之!帝览奏,甚喜,复问赵普,普亦以为然,因使普召光赞慰抚之。

己未,徙太原民万馀家于山东、河南,给粟;庚申,分命使者十七人发禁军护送之,因屯于镇、潞等州,用绛人薛化光策也。化光言:伐木先去枝叶,后取根柢。今河东外有契丹之助,内有人户赋输,窃恐岁月间未能下。宜于太原北石岭山及河北界西山东静阳村、乐平镇、黄泽关、百井社,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起其部内人户,于西京、襄、邓、唐、汝州给闲田,使自耕种,绝其供馈,如此,不数年间,自可平定。帝嘉纳之。

次镇州,召道士苏澄入见,谓曰:联作建隆观,思得有道之士居之,师岂有意乎?对曰:京师浩穰,非所安也。壬申,幸其所居,谓曰:师年逾八十而容貌甚少,盍以养生之术教朕!对曰:臣养生,不过精思练气耳;帝王养生,则异于是。《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太和,昔黄帝、唐尧享国永年,用此道也。帝悦,厚赐之。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辽遣北院大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
B.会辽遣北院大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
C.会辽遣北院大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
D.会辽遗北院大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前指挥使,官名,总领殿前诸班,为殿前司长官。统领管理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这些事宜总体上都归此官职管理。
B.己未,文中是指“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天干与地支相对应组成,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月,纪日。
C.山东,崤山以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直至唐末一直未变。韩、楚、赵、魏、齐、燕六国合称为“山东六国”。
D.契丹,古民族名。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术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怀忠中箭受重伤后,殿前指挥使都虞候赵廷翰主动请战,率领诸班卫士先行出击,受到主上的赞赏。
B.李光赞提出的休养生息之策,正和主上的心意,起驾回都,放宽劳役之类的征用,打造富足之邦,不用战争就使得外邦屈服。
C.薛化光在太原北石岭山和河北界西山东建城寨,供给闲田,让他们自己耕种,这样能有效的断绝太原城与契丹的联系。
D.苏澄的养生不过是精思练气,他认为帝王养生,应该像黄帝、唐尧那样无为无欲,凝聚神气,平和心态,才能享国永年。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劳飞挽,取怨黔黎,得之未足多,失之未足为辱。
(2)壬申,幸其所居,谓曰:“师年逾八十而容貌甚少,盍以养生之术教朕!”
2022-02-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潍坊的风筝

王剑冰

云和风筝换了位置,或者说,云为那些风筝腾了位置。喷薄而出的朝阳中,一下子喷薄出那么多风筝。那是开在天上的花。越开越多的花,成为故乡的风景。

风筝古时称为鸢。潍坊的别名就是鸢都。从“潍坊国际风筝节”放飞的风筝,差不多飞了四十年。

在中国向欧洲传播的发明中,有学者把风筝列入其中。明代,潍坊就有了放风筝的习俗。这一娱乐工具或从海上传出,融入不同国家的民众生活。

整个天空生动起来。

所有的风筝都没有想到,它们会构造出另一个世界。它们以单纯的自我,组合成群体的丰富。

它们有的天真,有的老成。有的是戏曲中的脸谱,有的是栩栩如生的造型。婀娜的嫦娥,耿直的郑板桥,黑脸的包公,更多的是动物世界:蝴蝶、瓢虫、蜻蜓,还有一个大章鱼,那么多的须尾,简直让人怀疑它是否能升起来,可它竟然一点点地飞起来了,而且离地面越来越高,真是不可思议。

还有蓝宝石风筝,这也许是昌乐人放的,蓝宝石是潍坊昌乐的特产。还有一对大萝卜,倒栽在云中。“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潍坊的萝卜盛名在外,这应该就是潍坊本地人放的。

在这里,会上演关于风筝的传奇。听说,有一只巨大无比的“蜈蚣”,被十几个人扛着来了。这也能放起来?试试吧,在这风筝之都,谁不想有大胆的尝试?喊着,吼着,跑着,那庞然大物真的飞起来了!

云端的气流大了起来,带着冲击力,将一些鸢尾冲撞得抖抖颤颤。那场面变得更加活灵活现了。还有零散的小鸢,在如盖的大鸢中间挤来挤去,有如一轮月亮周围团着一圈流星。

潍坊人不仅喜欢放飞风筝,还喜欢制作风筝。据统计,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风筝都出自潍坊。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风筝节的举办,潍坊开始有了大大小小的风筝厂。我在杨家埠一家风筝厂看到,有专门负责设计、制作、描绘、包装的人,还有专门负责试飞甚至网上销售的人。

在潍坊人看来,潍坊是个很值得一说的地方。潍坊人说,我们这里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是人杰地灵之地。为官清廉的大学士刘墉是潍坊人,著有《齐民要术》的贾思勰是潍坊人,画了《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是潍坊人。潍坊人还会告诉你,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任职或居住。现在,这里是全国闻名的花卉、蔬菜、食盐、蓝宝石产地。

口气中满是自信。这里的人喜欢放风筝,也许与这份自信有关。这是一片浓缩了种种美好的天空:富于智慧,积极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实践;永远在辽阔里奔跑,永远以热情迎接春天。也正是这份自信,让潍坊人多了一项独特的待客之道:凡有客来,便邀去放风筝。在潍坊,带外地朋友放风筝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品位。

每年的阳春三月,来潍坊看看吧,所有的灿烂,全开在天上。

这片辽阔的海滩上,到处都充满了欢乐。无论是放风筝的人还是看风筝的人,个个都喜气洋洋。在这里,总有一种情愫簇拥着你,感染着你。

猛然间,听到了一首田园风格的曲子。是响自哪里呢?仰头侧耳,曲子竟然出自那些风筝中,不知道是哪一只发出,又像是全跟着和鸣。

很快,你会被那若隐若现的乐曲所打动,并慢慢体味着那曲中的意味,深沉、醇厚,像沂蒙小调,又似大海渔歌。

此刻,我突然也想做一只风筝,升到高空去看看大地上的景象。在天空中往下看,能看到什么呢?或许能看到“大海东来第一山”的沂山,看到古火山那闪现过奇幻的峰峦;或许能看到大片的盐滩、绿色的田野和烂漫的花海,还有潍河、虞河、弥河、白浪河等多条晶莹的河流。

很长时间里,我注视着那些放风筝的人,那些一直仰头看天的人。我敢说,他们是一群在地上生活,在云里写诗的人。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潍坊的风筝使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不仅使风筝的形象更生动可感,而且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对潍坊风筝的喜爱和赞美。
B.潍坊风筝世界闻名,“潍坊国际风筝节”也举办了四十多年,这与潍坊人富于智慧,积极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实践等优秀品质不无关系。
C.潍坊人永远以热情迎接春天,潍坊人以独特方式待客,这与阳春三月,在潍坊,所有的灿烂全开在天上的意境相吻合,有利于表现主旨。
D.文章内容虚实结合,语言生动,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人称,开合自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请简要概括本文三个部分各自侧重于写什么内容,以体现文章的行文思路。
3.第三部分写听到一首田园风格的曲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2-02-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B.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C.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D.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4.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022-02-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其父叔梁纥死,葬于防山。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欲?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孔子去/
B.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
C.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孔子去/
D.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又称《诗三百》或《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B.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
C.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
D.世家,是《史记》五体之一,主要是记载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本纪记帝王的历史,列传叙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奇人异相,享至圣之誉。孔子出身贫寒,身材高大魁梧,年少好礼为人称赞,死后备受后世学者崇,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以他的言论作为标准。
B.孔子能力突出,有治政之方。不论是管理仓库还是管理牲畜,孔子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重返鲁国做中都宰后,治理国家的办法被其他地方效仿。
C.孔子一生颠沛,积极用世。孔子开鲁国十四载,先后游历了齐、宋、卫、陈、郑等国,传播道德、演习礼仪,虽遭到阻挠排斥,仍孜孜不倦。
D.孔子弦歌不绝,功绩显著。孔子追溯探究三代的礼乐制度,以《诗》《书》《礼》《乐》为教材,教育弟子约有三千,这几本著作也是靠他才传下来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去鲁,斥乎平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由大司行摄相事,与闻政三月,涂不拾遗。
2022-02-0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篇写词人触景生愁,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浇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词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是在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上片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片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2.词下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2022-02-09更新 | 462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需要建立在成熟的历史文化研究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以及可查证的史料,可以为产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成为产业化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从而提升未来和现有产品的文化内涵;资料的丰富和累积,亦可以成为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强调了在理性资源开发中消费者情感的回归。历史文化景区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营造情境,让游客在短时间内通过语言和文本进入历史时空,得到关于人物和物品的完整信息,这些信息千丝万缕,但最终将以各种情感的形式在游客脑中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记忆点。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可以通过让游客体验旅游产品来确认产品价值,促成互信之后能带来自动贴近旅游产品的大批忠诚客户。

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以地区为核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产品定位、产品宣传不能脱离地区整体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氛围。地区一体化可以使产业化开发“借势”而起,依托地区已有的成熟品牌和宣传效果,免去前期宣传的大笔投入。产品自身如果并无太大特色,市场定位又太过“标新立异”,就意味着要在成熟的地区消费者市场中争夺新的注意力,自立品牌,不免将是一场“攻坚战”。地区一体化并不意味着要舍弃产品特色,一味“攀附”其他成熟产品,而是应兼顾整体化和个性化,使小品牌和大品牌相得益彰,实现良性循环。

(摘编自《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现状审视与对策思考》)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MobData研究院)

材料三:

在老西安人眼里,可以向外地人推荐的西安的打卡地,近两年增加了一个必选项——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在游客看来,来西安看一场“不倒翁小姐姐”的演出,“真值”!在专家眼里,夜幕下的大唐不夜城,特别有文化韵味,“夜经济十分有活力”。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的火爆程度能从一组数据里得到充分说明:2019年客流量共计78611705人次,平均每月客流量超过650万人次。数字的背后,则是西安曲江新区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注入的新思路——把脉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做活历史文化资源,做火“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老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新要素,从而让游客获得更多新体验。让“活”“火”“获”成为城市品牌营销的新亮点。

经过十余年发展,位于大雁塔南的大唐不夜城在2018年经过基础设施提升、商建立面提升、街区亮化提升、街区氛围提升、商业业态调整后,迎来了“井喷”:2019年“中国年”,超400万人次游览街区,同比增长235%。以大雁塔为轴心,一个唐文化旅游集群已经形成。“让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成旅游资产,能融则融,宜融尽融,形成乘数效应。”对于大唐不夜城的变化,曲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文旅商深度融合为导向,打造唐文化浓厚的现代时尚街区,最终实现从浅层“到此一游”到深度文化体验,提高文化附加值和旅游品质,提升西安这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的世界价值,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摘编自《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魅力三字诀》,《光明日报》2020年4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应依托地区已有的成熟品牌和宣传效果,产品不能为了追求独特性而自立品牌。
B.从材料二中可知,无论淡季还是旺季,游客对博物馆、名胜古迹、探险或体验式景点的关注程度都较高。
C.从材料二中可知,淡季游客对城市观光的关注程度较高,而旺季游客对游乐园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淡季游客。
D.大唐不夜城是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成功案例,西安已经以大雁塔为轴心,形成了唐文化旅游集群。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便会缺少文化内涵,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也会缺少动力。
B.历史文化景区要注重产品的体验性,可以通过营造情境,让游客在情境和体验中激发情感,留下深刻的历史记忆。
C.从材料二中可知,淡旺季游客关注的景点类型大多是相同的,但也有部分差异,如淡季游客不关注农家乐和购物街。
D.大唐不夜城进行升级调整后,将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成旅游资源,做火了旅游新、老要素,成为西安的一张新名片。
3.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时,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最大化体现其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2-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