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1.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这样的”中引号用法使用相同的一项是(     
A.钟扬的学生们“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创业的。
B.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
C.“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2.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非常贴合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妙处。
3.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   “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是否更好?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一样,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其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办起学校无教室,野惯了的孩子,撕了窗户,扯了炕席。地下,雨天、雪天两脚泥;冬天,还要出去打柴搂草烧炕。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爱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靠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办学,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荏学生。到一九七四年他们两口子盖了五间窑,又专门给学生留了两间。学生娃多了,一间窑已经放不下。直到一九八三年,村里富了,才专为学校盖了三孔窑。全村三十五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她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孩子又在她的炕头上毕业升到了初中。

土炕,我下意识地摸摸身下这盘热烘烘的土炕。这就是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北方民族的摇篮。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雨雪天就坐在这里编筐、织席,晚间又常挤到谁家炕头上说古拉家常。贾淑珍在这世世代代繁衍、生存、进步的作为生活舞台的九尺炕头上加进了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为生存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你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

(选自梁衡《热炕》,有删改)

1.文本中“打柴”和“搂草烧炕”之间本应有一个顿号,但在这里有意省去;“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这句话却专门用顿号隔开。请从表意角度说说其效果有何不同。
2.文中加点词“一茬又一茬”比“一批又一批”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3.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改成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微短剧、微综艺发展如火如荼,在影视领域掀起一股注重强情节、快节奏的“短视频化”创作热潮。然而,①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②另一类弘扬农耕文明的影视作品主打工笔细描为重心,③讲求娓娓道来,④给观众营造了一种沉静美好的慢生活空间,⑤在治愈心灵的同时,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⑦提升立意和审美上的创新突破,⑧在影视创作领域引领一种新风尚。田间嫩绿的秧苗、一天劳作后归途上的落日余晖、深夜抢收水稻时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凸显出此类创作特有的诗意与温情,观众们看过之后瞬间感觉“被治愈”了。

但随着作品数量增多,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在弱化了竞争、对抗等戏剧张力之后,琐碎的日常劳作内容如何避免变成流水账,过滤了复杂社会关系、只过小日子的情节如何避免变成“电子榨菜”,这些问题成为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瓶颈。单靠打卡旅游、走马观花地体验田园生活,已经很难引发观众的深层心灵共鸣,台前幕后的创作者必须对农耕文明进行切实了解、深刻体会。

1.下列句子中的“都”和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B.阿Q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C.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D.都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才没法玩得痛快!
2.引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多梅雨。

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 ,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晴不定,片刻之前烈日当空,     ② ,待你连跑带颠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找片寂静的古镇、觅座宁静的园子、寻条安静的巷子,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无不是骨子里的江南

梅雨时节,有恼人之处,躺下,席子、被单潮兮兮的;坐着,椅子、沙发湿漉漉的。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因梅而,令人心生抵触。但是,     ③ ,不仅因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润物无声的品质。在雨水浸润下,土地丰泽富饶,百姓衣食无忧,江、河、湖也有了别样的景致。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下列四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霉”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
B.我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合作”的问题。
C.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D.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岂不冤枉!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前面只用量词“片”“座”“条”,后面用数量词“一把”“一座”“一段”等,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有漂浮着的东西才敢更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长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围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①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三倍,这便是葫芦肚儿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这还待历史家去考查一番,而后才能断定。

祁家的房子便是在葫芦胸里。街门朝西,斜对着一棵大槐树。在当初,祁老人选购房子的时候,房子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去向。他爱这个地方。胡同口是那么狭窄不惹人注意,使他觉得安全;而葫芦胸里有六七家人家,又使他觉得温暖。门外呢,两株大槐树下可供孩子们玩耍,既无车马,又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作儿童的玩具。同时,地点虽是陋巷,而西通大街,②背后是护国寺——每逢七八两日有庙会——买东西不算不方便。所以,他决定买下那所房子。

1.下列句子中的“着”和“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中的“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二是个酒鬼,一喝点儿酒,说话就不调。
B.他在生意受阻时,一个高人给他支了一,他就解套了。
C.他伤得特别重,你给他换药的时候,手可要轻点儿。
D.王云非常热爱生活,她家的茶几上永远都会放一瓶花。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走了几十步,你会看见葫芦的胸”,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其基本用法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1.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
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
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3.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三星堆遗址又拆出了一批新“盲盒”。出土的文物琳琅满目,包括黄金面具、青铜人像、丝绸制品残留物等在内的500多件文物。三星堆的这一考古新发现举世瞩目,引发全世界的持续关注。网友们跟着三星堆直播报道在线追星,掀起了新一波“文保热”。

数字化传播,让三星堆文物“出土”即“出圈”。从移动平台“云直播”到短视频平台的多样化表达,“龟背形网格状器”在“吃货”网友眼中神似烧烤架,铜神坛上的人像是网友眼中的健身教练,严肃的文物变得平易近人,沉睡千年的器物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也成了热搜榜上的“顶流”。一代代考古人用无数个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时光,数字化传播让静默时光里走出来的文物变得鲜活,网友们则在即时互动、脑洞大开中回应着历史深处的文化召唤。

数字化体验,打破了博物馆的“围墙”,拆掉了“冷门”专业的门槛,让文物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在国内首个大型沉浸式云考古节目《三星堆奇幻之旅》中,虚拟与现实、物理与时空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人们近距离观赏文物细节之美,悠久的文明不再是史书中泛黄的印迹,而是可观、可感、可体验的巨大震撼。文化自信在更广泛、更深刻的数字化体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成了全民“追剧”的现场,每次“上新”都能将公众的“期待值”拉满,不仅是因为出土的文物总能引发人们关于古蜀文明、关于先民生活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在于三星堆的“热度”里有中华文明的璀璨成就,有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通过数字化演绎,让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历久弥新,让华夏文明经久不衰,更加鲜活。

1.请对文中“盲盒”“文保热”“高高在上”三处引号的用法进行简要说明。
2.画线句子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10-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长安三万里》讲述了高适与李白的交友故事,并缓慢地展开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开元盛世可谓星辉灿烂,除却王维、杜甫等一流的诗人,还有张旭、吴道子等享誉千年的书画大家。这些文人在一起推杯换盏、挥毫泼墨,共同书写了伟大的时代文化。身处这样一个光荣的时代,李白与高适年轻时便      ①      。不过,他们又都屡屡碰壁,不能实现扶摇直上的凌云壮志。李白声名显赫,曾在长安接触到权力的中心,然而不久便被放还,顿觉人生失意。于是诗人退居山林、求仙问道,他的诗歌也因此充盈着复杂的情感——与生俱来的乐观、天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对理想落空的悲愤。不同于浑身氤氲着仙气的李白,高适的人生选择      ②      。在遭遇挫折之后,高适并没有意志消沉、逃往世外,而是回到家中更加勤奋地读书练武。他渴望能够施展胸中韬略、重振高门雄风,然而却一直未能得到晋升的机遇。直到安史之乱发生后,高适被擢为淮南节度使。

本片还带给我们书本之外的思考。看电影前,观众难免对高适、李白等人有边塞诗人、谪仙人等刻板印象。而《长安三万里》恰恰展示了教科书之外的多面性:高适除了提笔能写诗,也凭着高家剑法驰骋沙场;而李白,除了鲜衣怒马、仗剑天涯,也有入世的曲折、出世的无奈和暮年的颓唐。我们喜欢李白,但我们了解、喜爱的不能仅仅是一个片面、扁形的人物,      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B.三条纵穿横断山脉的公路——318国道、317国道、214国道也因此一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景观大道。
C.今天晚上他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得体,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D.他进门,带着羞赧的表情,搓了搓手,张口说道——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上七八点钟,忙碌热闹的簸箕粄店俨然成了小城的一道风景线。簸箕粄店做的是早点生意,手艺人拂晓得从美梦中醒来,边听鸡打鸣,边有条不紊地做准备工作:磨米浆和炒馅料。米浆是簸箕粄的灵魂,直接决定粄皮是否爽滑。过去做簸箕粄,是用石磨磨米浆,然后把米浆均匀地摊在竹制簸箕中蒸熟,最后包馅,这也是簸箕粄名字的由来。如今,为了制作方便,人们用电动的料理机打米浆,用铝制托板取代竹簸箕,虽说吃到嘴里的簸箕粄还是软滑生香,却少了点乡间野趣,也少了簸箕的天然纹理和竹子的清香。让簸箕粄生动起来的是各种馅料:香菇瘦肉、包菜虾米、肉末豆角、笋丝豆芽……山里人依应季蔬菜配馅料,平常却不简单。

提前一天煎制的葱油是簸箕粄不可缺的伴侣,将一勺葱油浇在热乎乎的簸箕粄上,顿时香气四溢。熬制葱油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把葱切碎,放进油锅里,火候要掌握好,火大了会烧焦,小了又煎不出葱味。有些店家比较讲究,起锅时还会撒上白芝麻增香。有时半夜起来,整条大街上都飘着煎葱油的香味。

1.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们都不知道,他三岁就会背一百首唐诗了。
B.昨天就小王一个人去了,其他人都没去。
C.算了算了,小就小点吧,穿过也没法换了。
D.你们俩才做一个模型,他一个人就做了两个模型。
2.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逍遥游》中那些话令人印象深刻,“……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B.我即刻胆怯起来了,“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C.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D.海浪轻柔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哗,哗……多么美妙的旋律呀!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为“簸箕粄不可缺少伴侣葱油,葱油要提前一天煎制,浇在簸箕粄上,香气四溢”,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

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而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
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
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2.下列句子中“仿佛”的用法,与文段中“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相同的一项是(     
A.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
B.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
C.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D.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3.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2023-10-14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