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字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盂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衷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注)诸枉,则枉者直。廉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繁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错,同“措”。
1.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B.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C.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D.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2.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事斯语矣”与“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两个“事”意思不同。
B.“克己复礼为仁”与“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两个“复”字意思相同。
C.《春秋》本来是周王朝和当时各个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来特指孔子编写的关于鲁国的编年史。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增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后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用羊、豕做祭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尊崇礼仪。儿童时代,他就经常演习一些礼仪动作;母亲去世,他在得知父亲的墓址后,才将母亲灵柩与之合葬。
B.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执政鲁国时,阳虎藐视君主;季桓子僭越礼法,以致从大夫以下都不守正道,孔子因此而辞官。
C.孔子传承文化。他隐退时整理《诗》《书》《礼》《乐》,教授弟子;力排众议,根据史官的记载资料删定《春秋》。
D.孔子指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认为《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4.翻译划线句子。
(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善草木之名。”
(2)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
5.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有怎样的见解?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2023-10-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

(《颜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大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己复礼                      克:克服
C.人不仁                      而:如果
D.君子喻于义,小人于利       喻:知晓,明白
3.下列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君王。
5.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6.翻译句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翻译句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023-08-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新高二8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之道》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老子四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如何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2022-10-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

1.材料一和材料二,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分别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学原则。
2.(1)结合前三则材料,概括颜回学习的特点。
(2)第四则材料,有人认为对颜回是似贬实褒,有人认为是明褒暗贬,请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2022-06-29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1-2022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上》)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敌其君,请讨之。”

(《论语·宪问》)

1.材料一中,“弑”的意思是__________,“诛”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孟子对“武王伐纣”和孔子对“陈成子弑简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04-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材料二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材料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1.材料一“文胜质则史”中“史”的含义是_________;材料二中,以“毛”比喻_____(用原文词语回答),强调其重要性。
2.第一则材料中,孔子认为君子要“文质彬彬”,请从这一角度解读材料三。
2022-02-08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                                 史:虚饰,浮夸
D.君子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3.下列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21-11-20更新 | 56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子张问曰: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1.第一则材料中“谅”的意思是_____。孔子对“匹夫匹妇之为谅”持___的态度。
2.结合上面两则材料,阐述孔子对管仲与陈文子的不同看法。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如: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②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③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

④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1.请你从中任选两则,说说它们各自体现了孔子怎样的“羞耻观”。
2.找出与“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焉”用法一致的一项(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就有道而正焉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找出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中“其”用法一致的一项(     
A.其“恕”乎B.请问其目
C.吾其还也D.君知其难也
2021-11-0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竞赛语文试题

10 . ①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庄子·缮性》)


【注】①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2021-09-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