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24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思维方法的运用。先秦思想家孟子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下列对“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②“后知后觉”表明思维能够确定认识对象的状态
③“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相互独立无法关联
④“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具有超前意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来临之际,中山装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式礼服的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揉合中国传统意识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它是一种文化和象征,是一种中国人的特殊符号,体现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当年中国人脱下中山装是因为在强调个性的年代里,中山装无法给予人们个性的表现。而如今的中山装将大量流行元素与经典版型结合,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元素,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做工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改变。中山装不再是单一的制服,而是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既不落后世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变化使得中山装被视为众多品牌中难以取代的经典。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山装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国人对中山装态度的变化。
(3)“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传统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让国人找到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信心,你认为最需要注重的是什么?(至少提出两点建议,要求言简意赅,每点不超过15个字)
2018-08-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2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讲好中国故事】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地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第一人”,在各种场合讲中外听得懂、听得清、有共鸣、有实效的好故事。瀛台夜话,让美国领导人了解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等都失败后作出的正确历史选择,加深中美理解。巴黎演讲,和法国朋友重温拿破仑的名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了解今日中国,展望未来“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促进东西方了解。蒙古讲话,与邻居交心:“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引起广泛共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必然要求。


(2)小明在阅读材料后,作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判断。请回答该判断是什么判断,并以此判断为大前提,完成一个结构正确的三段论推理。

【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当代青年__________文化自信”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标题补充完整,紧扣主题,结合材料,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200个左右。
4 . “Tuhao(土豪)”“Dama(大妈)”“Tomboy(女汉子)”有望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据此回答下题
1.中国大妈、女汉子、土豪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类人群、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A.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就定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B.意识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C.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D.人的认识归根到底自于人们的实践
2.这些土生土长的词被收入《牛津词典》引发了人们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影响力增强的表现,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重拾尊严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些词本身带有贬意或嘲讽之意,有损中华民族的形象。这从一个角度说明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B.意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 . 近年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履职中不断探索实践“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聚焦两个“关键小事”(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立法修法,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三边”(身边、周边、路边)执法检查,人大代表“接诉即办”立法征集意见建议……对“万名代表下基层”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对立法工作全过程参与,实现立法为民做主,由民做主
②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广度
③人大代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行使立法权和提案权的表现
④体现出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推动依法行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现阶段我们仍将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回答下列小题。

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主要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这一总策略和总方针(     
①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立场决定的
②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的表现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面对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的国家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而我国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实施一切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阶段我们仍将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这表明(     
①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②物质的运动有时是杂乱无章的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12高三·山东临沂·阶段练习
7 .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研究成果证实,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16-11-26更新 | 36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8 . 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的是1915-1921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那个年代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分量。

自带感染力的历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完美结合,历史自带的感染力才会一次次感动今人,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需要这样真诚、严谨、诗意的表现。就此而言,《觉醒年代》创造了历史叙事新的艺术高度。

李大钊:“大伙儿知道有个人叫马克思吗?德国人,长个大胡子。”“马克思有个观点,他认为工人阶级是人类社会的领头羊,只有我们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工人才能过上好日子……”工人问:“中国有马克思这样的人吗?我们去找他!”一个小孩指着李大钊脱口而出:“你就是那个大胡子!”这里以文学之笔,建立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与马克思的联系,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工人启蒙和宣传的效果,通过“童言无忌”似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李大钊站在高大的机车车头上,不时挥动手臂;两个换气扇在飞转,灰尘蒸汽氤氲;一束阳光斜射进来,照亮了昏暗的车间;脸上沾着油污的工人们,仰着头全神贯注地倾听……这一幕让人联想到反映十月革命的经典画作,生动表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觉醒年代》以当时被很多年轻人追随的无政府主义等理论的失败,给后人很好地补了一课: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不是心血来潮,在各种理论的失败和比较中,救中国的道路才逐渐清晰起来。李大钊“我们已经在路上了”这个情境多次出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过程的艺术表达。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觉醒年代”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分量。
(2)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谈谈你对“自带感染力的历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观点的理解。
2022-03-09更新 | 72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试题
12-13高三下·湖北黄冈·阶段练习
9 .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观,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总是包含着谬误而存在     ④实践永远是正确的、客观的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16-11-26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4月调研考试政治试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此青绿》这部作品在创作中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从情节看,它有一点穿越剧的意思,但又不是以前大家理解的那种情节性的穿越剧,旋转舞台给视觉呈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创造出单个、多个空间,借以表现时空交错。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此青绿》创作过程体现创新的哪些特征?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