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1 . 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该同学吸气时,应捏紧_________(B或D);呼气后,观察到_________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_________
(2)在实验中设置甲瓶的目的是_________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
A.血液B.肺泡C.细胞D.气管
(4)在呼吸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_________,胸廓扩大,气体就被吸入。
2022-12-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馒头碎屑馒头碎屑馒头块馒头碎屑
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2mL唾液
温度处理37℃温水37℃温水37℃温水100℃沸水
检测和观察5~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2滴A,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淀粉有遇_________变蓝的特性,试管①不变蓝的原因是:淀粉在_________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_________
(2)如果要探究牙齿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应选_________号试管为对照实验。
(3)④号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2022-12-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捕捉了100只菜青虫,每组50只,进行以下实验来探究生物保护色的作用: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菜青虫50只

菜青虫50只

生活环境

与菜青虫体色一致的青菜叶上

与菜青虫体色不一致的黄土堆上

实验处理

放入6只家鸽

放入6只家鸽

实验结果

一分钟吃掉12只

一分钟吃掉39只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
(2)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__
(3)如果青菜叶上的菜青虫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菜青虫也可能被吃光,这说明______导致菜青虫原来的保护色失去保护作用,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生存的机会大大降低了。
(4)菜青虫不能只放一只的目的是:______
(5)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2022-12-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校园各场所科学有效的消毒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绵阳中学英才学校2021级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不同浓度的某消毒液对教室消毒效果的影响”的实验。配制不用浓度的消毒液分别对初二年级1~6班教室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保持一致。消毒后,每个班级在不同位置放置3套培养皿,打开皿盖,10min后盖上皿盖封好,置于28℃恒温培养箱48小时后,统计各培养皿菌落数量(表1)。
表1不同浓度的消毒液对教室消毒效果的影响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喷洒消毒液的浓度

1/100

1/150

1/200

1/300

1/600

A

2

4

6

10

19

53

B

3

5

4

11

18

50

C

3

4

5

12

19

48

平均值

2.67

4.33

11

18.67

50.33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若将6班的教室作为对照组,①处应填写______
(2)②处的数值是______,实验中求A、B、C,3组的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该小组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了柱状图(图1),由图可知,消毒液浓度越______,杀菌率越高。
(4)某同学在统计菌落数量时,观察到某菌落表面光滑、黏稠,据此推测其为______菌落。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难以实现100%的灭菌,原因之一是细菌能形成______抵御不良环境。
(5)实验过程中,有同学想用本实验的培养基来培养新冠病毒,你认为该同学能培养出病毒吗?______,为什么?______
(6)对于教室环境的清洁方法,除使用消毒液外,请给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
2022-12-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英才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为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乙品种花生袋的上、中、下层分别取10粒花生果实做样品,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得出探究结果。

甲品种花生

乙品种花生

长轴长度(mm)

11

14

15

18

22

24

26

2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

毫米

24毫米


(1)每个品种抽选花生的种子各30粒而不是各1粒花生种子的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本次测量中甲品种花生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为:________毫米。
(3)从长轴均值上看,________品种花生的果实较大,但是也出现了相对较小的果实个体,这是由于________因素引起的变异,________(能/不能)遗传给后代。
(4)甲乙两个品种花生的果实大小有明显的差距,这说明________控制性状,且这种变异________(能/不能)遗传给后代。
(5)实验过程中发现,花生的种皮有不同的颜色,其中红色种皮花生繁殖的子代花生种皮依然为红色,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白色种皮花生繁殖的子代花生种皮既有红色也有白色,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遗传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________
6 . 实验探究:你见过馒头发霉吗?馒头长霉斑说明馒头已经变质,外面会产生一定量的黄曲霉毒素,归属于一种致癌物,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同时,食用后可能会出现食品中毒的病症,甚至还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造成明显的肚子肿胀以及肚子疼痛等不良病症,比较重的还会造成腹泻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放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的馒头表面很快会生出许多霉菌,而放在冰箱内的馒头或是干燥的馒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不会变霉。对此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外界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下面是该实验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据此回答:

时间环境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温暖潮湿

没有发霉

少许霉菌

很多霉菌

非常多的霉菌

长满了霉菌

B

温暖干燥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C

低温潮湿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1)B组实验可与______组实验形成对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C组实验可与______组实验形成对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由此可知,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____________
(4)根据霉菌生活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保存食物:______。(任意写出一点即可)
2022-12-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下图是意大利医生雷迪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图中C为______。(实验组或对照组)
(2)B与C形成一组______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C中的蛆来自______,而非腐肉或空气。
(4)此实验推翻了______的观点。
2022-12-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实验校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中生物试题
8 . 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组别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4号试管

5号试管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唾液或清水充分振荡放置5~8分钟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5滴


(1)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影响,①处应补充_____,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_____,这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_____
(2)选用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可以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淀粉分解的影响,牙齿的磨碎和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这个过程属于食物的_____性消化。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如表实验方案中的②进行补充完善:②________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022-12-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二十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十只,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实验人员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们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播放母鸭叫声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能够模仿母鸭的叫声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
材料2:
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如果在侦察蚁回巢穴后把樟脑丸放置在洞口,发现蚁群会不知所措,找不到食物。
材料3 :
杜鹃鸟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大苇莺的巢中,大苇莺会辛勤孵卵并喂食雏鸟。
(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A.实验模型B.对照组C.实验组D.一个变量
(3)由材料可看出,蚂蚁的通讯主要依靠__________,蚂蚁的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群体具有__________行为。
(4)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少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5)杜鹃鸟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大苇莺的巢中,大苇莺会辛勤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大苇莺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A.属于先天性行为B.通过后天学习获得
C.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D.不受遗传物质的影响
2022-12-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白蚁是一种常见的害虫。有人为了研究温度对白蚁存活的影响,将白蚁分成五组,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其他条件相同),记录了各组白蚁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数,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级别

培养温度

白蚁数(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

第一组

9℃

20

30天内没有死亡现象

第二组

4℃

20

28天

第三组

1℃

20

14天

第四组

-1℃

20

9天

第五组

-3℃

20

7天


(1)该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饲养白蚁的食物种类、食物量等其他条件必须________,这体现了________实验遵循了单一变量的原则。
(3)该实验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________越不利于白蚁的生存。
2022-12-0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泸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