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4 道试题
1 . 1949—1952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公私比例变化表,下表反映的变化
A.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成果B.为“一五”计划实施提供了条件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反映了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 . 20世纪50年代,我国采用经济上无偿没收地主富农土地和财产分给农民、政治上剥夺地主公民权的办法,迅速实现了高度平均的“耕者有其田”。这一做法
A.体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从根本上缩小了农村贫富差距
3 . 自1950年到1952年底,我国农产品采购价格提高了21.6%,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提高了9.7%。工农产品比价平均指数以1950年为100,1952年则为90.3。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当时
A.土地改革推动了工业化B.农业生产有了快速发展
C.国家干预经济效果明显D.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拉大
4 .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曾保持长期稳定,但近现代以来却变化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是一个极重要的关节。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的多锄多耕、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得以奠定基础,并延续两千余年而顽强生存下来,支撑了整个中华文明得以持续独立地发展,而未像其他文明古国那样中断夭折。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俾民间多设公司,筹建股本,按股入利,扣民自便。官则任其保护,实力维持;绅则锐意经营,垂诸久远。庶几野无旷土,民歌乐利,物产日丰,税厘亦因之日旺,诚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购买机器,精制茶叶,以利外国销市,自中外通商以来出口之货茶为大宗。照锡兰(今斯里兰卡)用机器烘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庶足以风行海外,挽回利权。

——摘编自《树艺公司集股章程》(1901年)

材料三   包产到户是改革后的发明创造,但包产到户在改革前就曾“三起三落”。第一次是在1956年秋天,即高级社刚刚普及,但尚未运转一个生产周期时就已经出现过;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也曾两次出现。改革前包产到户遭到扼杀,就是因为包产到户被认定为“单干”,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改革风云》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并指出其对后世的主要影响。
(2)树艺公司是近代实业家沈云霜设立的农垦公司。据材料二分析,树艺公司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有哪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云需的理想在近代中国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集体”与“单干”交织的历程。
2020-10-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下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2020-10-05更新 | 3712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020-10-05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71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

年份项目
1952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36%193%754%105%
1957总产量1.95亿吨1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19%26%296%100%
(1)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有所增长,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所增长。这两次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序号史实
1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4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5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6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7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
92010年,中国的粗钢、水泥、化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10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阅读上表,从“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的角度,任选两个史实,提炼一个主题。从所学知识中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史实,运用这三个史实对所提炼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史实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8 .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变化表。据此判断,“某时期是指
A.1949~1952年B.1953~1956年
C.1956~1959年D.1959~1962年
2020-09-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材料反映了
A.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B.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C.国民经济恢复成效突出D.新制度推动国民经济复兴
2020-09-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9年5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中指出“政府要发展国营生产,也要发展私营生产,这就是公私兼顾……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并不反对哪样生产发展得多”,“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但没有罪恶,而且有功劳”,“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功有过,今天是功大于过”。刘少奇的“天津讲话”
A.体现出右倾错误倾向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D.严重损害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