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4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49年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经济领域的现象。表中信息可以用来说明
A.新中国开展工业化的紧迫性B.中国人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C.旧中国是西方国家商品市场D.世界各国工业化速度差距大
2020-08-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0年6月,毛泽东指出:“对民族资产阶级,我们要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改善同他们的关系,不要搞得太紧张了。”这表明毛泽东
A.主张降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速度
B.认为民族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融合的
C.希望慎重处理社会转变时期的社会矛盾
D.扶持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抗官僚资本主义
2020-08-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总额的发展变化图,从图中可看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诞生到消亡,资本总额经历了三次投资高峰,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高峰根源在于一战欧美列强无暇东顾
B.第二次高峰主要因为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C.第三次高峰处于过渡时期国民经济恢复阶段
D.三次高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2020-08-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国营工商业的产值超过了私营工商业;在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出现了互助组。上述三个重大变化
A.得益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稳定B.体现我国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C.为调整所有制结构提供条件D.标志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
2020-08-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新中国粮食总产量(万吨)统计表: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农民变成了土地的主人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国民经济获得根本性好转
2020-08-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金春明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载:1952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职工平均收入比1949年增长60%以上,农民收入增长3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97%。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A.温饱问题得到解决B.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2020-08-04更新 | 6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新中国1949﹣1952年国民经济部分部门产量统计表,对该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1949单位比历史最高下降1952产量比1949增加比历史最高增加
粮食1.1亿吨↓75.5%1.639亿吨↑49%↑9.3%
棉花44.4万吨↓52.4%130.4万吨↑193%↑53%
钢产15.8万吨↓83%135万吨↑754%↑46.2%
原煤0.32亿吨↓48%6649万吨↑105%↑7.4%
发电42.66亿度↓28.3%72.6亿千瓦时↑68.1%↑21.9%

A.建国初期工业产量发展迅速,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恢复,为开展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C.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滋生“左”的情绪,导致“大跃进”运动
D.农业增长相对较慢,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020-08-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1949年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的固定资产占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总额的80.7%,在全国大型工业的总产值中,社会主义工业所占的比重为41.3%0此时的社会主义工业
A.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引导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D.改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2020-07-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地区各民族农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并不断丰富它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耕细作是多元交汇农业体系的产物。同时,由于个体农民经济力量薄弱,他们的生产条件不稳定,经常受土地兼并及地主增租夺佃的威胁,扩大生产规模艰难,一般只能在小块土地上,尽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问题。这也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棉田面积扩大较快,在各种农作物面积中约占11%。清末(1908—1911年)平均每年输出棉花80万担以上。“晚近机械纺织之术进,海外输出之途开,农民亦颇多注意植棉,年来日呈增加之象……”

——摘编自《简明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

材料三 在恢复时期的三年里,人民政府发放的农业贷款逐年增加,通过大量农业货款,农民购买了各式农具、水车、化肥等,这就及时地帮助贫苦农民解决了生产资料缺乏的困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如下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业生产恢复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建设的意义。
2020-07-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1949年4月刘少奇视察天津时说:“工人政治解放,还不能完全不受剥削,不是愿意不愿意,而是做不到。现在是资本家太少,而不是太多。工人的痛苦不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刘少奇此语的主要意图在于
A.利用私人资本恢复国民经济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开展
C.循序渐进巩固计划经济体制D.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