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酒驾是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为了保障交通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79mg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mg及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都属于违法驾车.假设某驾驶员喝了一定量的酒后,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上升到了1mg/mL.如果停止喝酒以后,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会以每小时25%的速度减少,要保证他不违法驾车,则他至少要休息(其中取)(     

A.7小时B.6小时C.5小时D.4小时
2 .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乐山市,多年来始终树立上游意识,落实上游责任,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守护好这一江清水作出乐山贡献(摘自:人民网四川频道).为了解过滤净化原理,某中学科创实践小组的学生自制多层式分级过滤器,用于将含有沙石的大渡河河水进行净化.假设经过每一层过滤可以过滤掉五分之一的沙石杂质,若要使净化后河水中沙石杂质含量不超过最初的三分之一,则最少要经过多少层的过滤?(     )(参考数据:
A.7B.6C.5D.4
3 . 某初创公司自创立以来,部分年份的年利润列表如下:

年份

2

3

4

5

年利润(千万元)

1.50

2.25

3.38

5.06

现有以下模型描述该年利润(单位:千万元)随年份的变化关系:①,②.试从这两个函数模型中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计公司的年利润首次超过10亿元的年份为(       
(参考数据
A.10B.11C.12D.13
2023-12-22更新 | 49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模拟测试数学试题
4 . 教室通风的目的是通过空气的流动,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和致病微生物,降低室内二氧化碳和致病微生物的浓度,送进室外的新鲜空气.按照国家标准,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应小于等于.经测定,刚下课时,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若开窗通风后教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且随时间(单位:分钟)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函数描述,则该教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至少需要的时间为(参考数据:)(       
A.10分钟B.14分钟
C.15分钟D.20分钟
2023-12-10更新 | 660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纯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研究发现电池的容量随放电电流的大小而改变,1898年Peukert提出铅酸电池的容量C、放电时间t和放电电流I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其中为与蓄电池结构有关的常数(称为Peukert常数),在电池容量不变的条件下,当放电电流为15A时,放电时间为30h;当放电电流为50A时,放电时间为7.5h,则该蓄电池的Peukert常数约为(       )(参考数据:
A.0.82B.1.15C.3.87D.5.5
2023-12-10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6 . 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用声压级来度量声音的强弱,定义声压级,其中常数是听觉下限阈值,是实际声压,下表为不同声源的声压级:已知在距离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处测得实际声压分别为,则(       

声源

与声源的距离/m

声压级/dB

燃油汽车

10

60-90

混合动力汽车

10

50-60

电动汽车

10

40

A.B.
C.D.
7 . 已知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含量y与死亡年数x的关系为.不久前,考古学家在某遗址中提取了数百份不同类型的样品,包括木炭、骨头、陶器等,得到了一系列的碳14测年数据,发现生物组织内碳14的含量是死亡前的.则可以推断,该遗址距离今天大约多少年(参考数据)(       
A.2355B.2455C.2555D.2655
2023-12-08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8 . 今年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废水排入大海,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据有关研究,福岛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有种半衰期在年以上;有种半衰期在万年以上.已知某种放射性元素在有机体体液内浓度与时间(年)近似满足关系式为大于的常数且.若时,;若时,.则据此估计,这种有机体体液内该放射性元素浓度时,大约需要(    )(参考数据:
A.B.C.D.
2023-11-30更新 | 1878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9 .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某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亿吨)与时间(年)满足函数关系式,已知经过4年,该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亿吨).若该地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亿吨),则该地区要实现“碳中和”,至少需要经过(       )(参考数据:
A.13年B.14年C.15年D.16年
2023-11-26更新 | 667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数学(理)试题
10 .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加大了电动汽车的研究与推广,到2060年,纯电动汽车在整体汽车中的渗透率有望超过70%,新型动力电池随之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Peukert于1898年提出蓄电池的容量C(单位:A·h),放电时间(单位:h)与放电电流I(单位:A)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其中为Pcukert常数.在电池容量不变的条件下,当放电电流时,放电时间,则当放电电流时,放电时间为(       
A.29hB.30hC.31hD.32h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