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3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哥德巴赫猜想”是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其内容是: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质数)之和,也就是我们所谓的“1+1”问题.它是1742年由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的,我国数学家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中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若将18拆成两个正整数的和,则拆成的和式中,加数全部为质数的概率为(       
A.B.C.D.
2021-08-04更新 | 39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7次联考高二数学(理)试题
2 .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下图是一把算盘的初始状态,自右向左,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上面一粒珠(简称上珠)代表5,下面一粒珠(简称下珠)是1,即五粒下珠的大小等于同组一粒上珠的大小.现在从个位和十位这两组中随机选择往下拨一粒上珠,往上拨3粒下珠,得到的数为质数(除了1和本身没有其它的约数)的概率是(       
A.B.C.D.
3 . 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数学研究成果,其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数书九章》《缉古算经》《缀术》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文献,这6部专著中有4部产生于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中学拟从这6部专著中选择2部作为“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则所选2部专著中恰有1部是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著的概率为(       
A.B.C.D.
4 .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装饰檐头的附件,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为探究下面“瓦当”图案的面积,向半径为10的圆内投入1000粒芝麻,落入阴影部分的有400粒.则估计“瓦当”图案的面积是(       
A.40B.C.4D.
5 . 将一线段AB分为两线段ACCB,使得其中较长的一段AC是全长AB与另一段CB的比例中项,即满足≈0.618,后人把这个数称为黄金分割,把点C称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图中在中,若点PQ为线段BC的两个黄金分割点,在内任取一点M,则点M落在内的概率为(       
A.B.-2
C.D.
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如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半圆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直角边ABACABC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I,黑色部分记为II,其余部分记为III.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I,II,III的概率分别记为p1p2p3,则
   
A.p1=p2B.p1=p3
C.p2=p3D.p1=p2+p3
2018-06-09更新 | 22782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